APP下载

影视作品对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媒介呈现探析
——以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为例

2019-02-20申政郭萱

视听 2019年7期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访惠鼓声

□申政 郭萱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社会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背景,以自治区正在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叫努尔卢克的新疆山村在驻村工作引领下摆脱宗教极端势力影响、重新焕发生机的故事。影片播出后得到广泛好评,获得了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影片中对于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媒介呈现尤其值得探析。

一、《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的叙事策略

(一)一条主线,两个家庭,一方土地

电影以新疆自治区正在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为主要叙事线索,“访惠聚”驻村工作干部们在这里开展的工作贯穿于电影始末,也是村民从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下进行解脱的最大因素,彰显了“访惠聚”驻村工作对改善当地经济和生活条件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为当地群众的福祉呕心沥血。

由“访惠聚”驻村工作这一条主线铺展开来,电影主要讲述了由两个小主人公阿依古丽和艾山江各自的两个家庭发生的故事。由于父亲受极端思想蒙蔽,维吾尔族少女阿依古丽辍学待嫁,舞蹈前途险些被抹杀;艾山江和身为纳格拉鼓传人的爷爷因为宗教极端思想在村中扩散只能关紧房门,偷偷在家打鼓;阿依古丽和艾山江常瞒着家人在无人的角落练习音乐和舞蹈。这两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家庭随着“访惠聚”工作组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工作组一年的工作,努尔卢克村的鼓打起来了,维吾尔族少女的舞跳起来了,小山村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些变化展示出“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卓越成绩,朴实而充满真情的故事让“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媒介呈现更加生动。

电影中同时也展现了新疆自然风光的壮美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舞蹈和鼓声出现在新疆古朴的村落和沙漠河流旁,满目金碧的胡杨和维吾尔族淳朴和善的村民相映成辉。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为电影中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生活背景,让受众知晓新疆当地的特点,更有利于加深对驻村工作全面的理解。

(二)运用对比,强化戏剧冲突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直面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的残酷现实,影片中也运用了很多对比来强化戏剧冲突。结婚本应是欢乐喜庆的活动,山村里却出现了肃静压抑的婚礼,“访惠聚”工作组为村民送祝福,放眼望去却都是黑袍黑头纱,强烈对比形成的冲击感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对少数民族群众的荼毒程度之深,“访惠聚”工作的难度也就表现了出来。驻村工作组的人员初到努尔卢克村时群众眼神中的冷漠戒备和影片结尾村民们自觉与宗教极端思想分离后和善积极的面部神情形成对比,体现了驻村工作为努尔卢克村带来的变化。

(三)象征物承载情节发展

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运用了大量的物象来进行意义的承载,同样推动了剧情的诠释和发展。电影将纳格拉鼓视作当地民族优秀文化的承载,世世代代传承的纳格拉鼓因为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被村民藏在柜底,这个象征物随着“访惠聚”驻村工作的不断深入而被拯救,重新回归文化本位。驻村工作不仅改变了当地民生和经济的发展,更是解放思想、拯救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活动。电影中少女阿依努尔拒婚出逃在工作组墙体幕布前痛哭,艾山江将金鱼视作母亲的化身,工作组为聋哑村民捐赠助听器,影片借助这些具体的物象为情感表达提供了载物,成为观众情感宣泄的焦点,观众能够深刻领会到驻村工作组为当地生活带来的变化,更有说服力。

二、《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对驻村工作的媒介呈现传播技巧

(一)端正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影片直观真实地反映了宗教极端思想给当地群众带来的沉重伤害,影片中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群众因为极端思想蔓延不敢追求美与快乐,放弃音乐和理想的情节令人感慨。作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直面现实,着力表现“访惠聚”驻村工作成员的决心,表现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携手共进的斗志。同时,《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饱含着人民的赤诚之爱,维吾尔族群众爱美和善、淳朴孝顺的情感在剧情里得到体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本性与宗教极端思想的恶毒阴暗形成鲜明对比,各族干部共同工作、共同走向富裕的情节都表现出人民群众强大的力量和卓越的生命力。

(二)把握细节,客观真实

电影是一种视觉性的媒介呈现,表现主旋律的影片想要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注重客观真实。把握细节的描述对保证影片的客观真实具有重大意义。细节物件不仅仅依附于情节,更成为传达电影中人物心绪的抒情方式,成为一种“意象”。同时,电影也不逃避驻村干部们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工作组女成员看到被褥上的虫子吓得尖叫、工作组成员因为时间距离等原因无法照顾家人等细节生动地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困难面展示给观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饱满,影片要表达的思想也因此更有说服力。

(三)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

弱势群体在影片被关注也是“访惠聚”驻村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的体现。影片中,由于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当地维吾尔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少女未到法定年龄被迫安排婚姻,被禁止舞蹈、头戴黑纱的维族少女阿依古丽成为这一弱势群体的代表,驻村工作组为阿依古丽的逐梦之路清除障碍,为维族妇女赠送头纱,在山村中筹资建设艾德莱丝绸制造厂,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为提升当地维吾尔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举措。同时,双腿残疾的贫困村民、热爱纳格拉鼓艺术的聋哑人和失去母亲的维族少年艾山江都成为工作组关照的对象。对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展开艺术创作,不仅体现了影片该有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和教育。

三、对同题材影视作品的反思及启示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近年来表现新疆题材的佳作,有很多值得称赞之处,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影片接近末尾时出现三个主要情节,相互间并没有直接的剧情关联,重点不够突出,稍显冗杂无序。这些问题也是今后同类题材影视作品应该注意和避免的。

新疆地区以其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长期受到影视创作者的重视,当前,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备受人们关注。《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主创团队以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富于人情味的情感关怀、客观真实的细节处理、文化传承的追求和赞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中国银幕增添了一道异彩纷呈的风景线,展现了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良好形象,焕发出新声音,树立了新形象,传递了正能量。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塑造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媒介形象时也应借鉴长处,合理规避不足,为该题材媒介呈现增添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塔克拉玛干访惠鼓声
张国华看望慰问南疆访惠聚驻村干部及第一书记
鼓声铿锵颂党恩
苗鼓声声
暖心煤真暖心
一〇四团“访惠聚”工作队篮球联谊赛
一面鼓
骆驼的眼泪(诗)
肚子里的鼓声
皮山农场三连迎来自治区驻村“访惠聚”参访团
刘选让与《塔克拉玛干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