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课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越性探究
2019-02-20林朝霞
林朝霞
文/龙川县培英学校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成为了现代教学教材变革的重要依据。如今,伴随着新课程理念推广,地理教材已然将课文内容拆解为叙述式和活动式两类框架。活动式课文的比重较之以往获得了大幅度的增加,对它的地位和功能的定义也已经从辅助教学转变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将为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倾入强大助力。
二、活动式课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转变“授-受”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教材设置的情境模拟类活动,如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巴西》:巴西正在酝酿一个开发热带雨林的大型项目,计划与外商合资。为此,政府决定召开一次有各界人士参与的听证会。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立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写作交流类活动,如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北地区》:你认为东北地区可以开展哪些特色旅游项目?感兴趣的同学请设计一个旅游开发项目;讨论交流类活动,如第八章第二节《经济发展》: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对本区和周边地区起到什么作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式课文,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把接受式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改变“满堂灌”的学习方式,转变了教师传统地以“说理”“叙事”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增加课堂互动的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于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能力、社会忧患意识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式课文可以设置在教材叙述式课文之前的动手操作类活动。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纸船小实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用手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等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等,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在参与中获得知识、锻炼地理技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三)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地理知识的机会
初中地理教材活动式课文的设计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相符的:“知识是由学生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教科书或教师来提供”,好的学习不是学生对教材的记忆,而是来自于给学生更好的机会去建构。教材设置的绘图填表类、读图分析类、搜集资料类等活动,是让学生能积极思考,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搜集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能够综合分析,梳理层次分明,把地理知识和技能高层次地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回归现实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目的,终究是要用来指导实践、回归真实的现实世界,更好地适应生活。教材中活动式课文的编写,构建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桥梁,为地理教学回归现实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如教材中的大部分讨论交流类活动是让学生针对生活经验中的地理问题提出见解;大部分阅读拓展类活动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事例说明地理问题。如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通过学习阅读案例“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后果”说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搜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分组讨论,应该如何改变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这些活动把地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再通过活动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活动式课文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回归到现实生活,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地理技能和培养的地理情感价值观对真实的生活世界也是有用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活动式课文是叙述式课文的升华,对于知识的传播与接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教材内容的编制和安排更加地合理丰富。活动式课文转变了“授-受”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借助活动式课文进行专题研究、实验、观测、调查、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式课文为初中地理的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改善作用,最终能够大大强化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