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资本逻辑的精神选择
——兼论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
2019-02-20田鹏颖单旖旎
田鹏颖,单旖旎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一、现代性悖论与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
西方社会自15世纪以来,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始,人类社会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工具取得了空前的业绩,开始了实现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征程,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环节得以巨大发展。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怀有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梦想,中国人民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启蒙过程相一致。尽管这一过程非常曲折、痛苦、磨难,但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现代性的追求。习近平提到的“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中国人民追求现代性、实现现代化征途中的重大成就、重大标志。然而,这“三大里程碑”之所以能够铭刻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历史上,依靠和凭借的是不懈的奋斗、对真理的追求和精神的支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生产的历史维度从革命时期延伸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浇筑出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大厦,激发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构建出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社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三个里程碑——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开始就同西方资本现代性“纠缠”在一起,为了“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不充分利用资本,不能完全规避和绕开资本逻辑。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说:“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在摸索自己的模式,从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实践经验的成败中汲取教训,同时立足于本国国情,寻找一条融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优点的道路”[1]。对于皮氏关于“融合”的说法我们未必同意,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大概离不开正确吸收人类创造的积极文明成果,包括资本现代性中有利于我们“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元素。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探索和开辟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图式中进行的,中国融入这个世界,大踏步赶上这个时代,意味着我们一定程度上接受和利用了事实上也不能不接受的资本逻辑——这个现代社会的基本元素。正如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是全部现代社会所围绕旋转的轴心”[2],但资本逻辑的“邪恶”、弊端、悖论却不言自明,“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通过恩格斯上述的这番论述可见,资本的现代性往往是以“悖论”的形式展现开来的,诚然,现代化促进了社会、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如精神信仰的缺失、价值的迷失、道德的滑坡,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陷入深重的贫困、走向虚无,异化和物化的力量占领了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系统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同时也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成了引起饥饿和过度劳动的工具。新发现的财富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仿佛也只能在愚蠢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蠢的物质力量。”[4]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在我们取得的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新时代,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四个自信”,而且说到底是文化自信,通过理论建构和人文关怀,破解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带来的现代性困境。更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消解资本逻辑的种种负面效应,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注重心灵思想层面的建设,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命整体意义。人类社会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的发展成果,更主要的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层面的价值追求,这就决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无时不呼唤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习近平指出:“信仰、信念、信心,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不论过去、现在抑或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5]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是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雷锋精神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诠释着、践行着共产主义信仰,无时无刻不展现着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6]这番话语,展现出雷锋精神不朽的力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格。
雷锋精神滋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便与雷锋精神完全契合。面对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险滩”和“硬骨头”,应对挫折、抵御风险、辨明是非、面对利益所必要的精神需求与雷锋精神一致,特别是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责任意识及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再认识、再转化、再建构,深刻诠释着“直挂云帆济沧海”“敢在砥柱立中流”的磅礴与壮阔,预设全面深化改革的美好愿景。
雷锋精神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之魂。马克思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正是这位伟大革命家视域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共产党人革命指明了方向,为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提供了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雷锋精神,这一共产主义精神“缩略语”,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根本路径,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价值取向动力,是无限趋近“自由人联合体”,是规避资本逻辑的种种消极效应和弊端,实现超越资本逻辑的精神选择。
雷锋精神诠释人类大德大爱的精神之基。当今时代背景下,世界的多级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文化的多元化,人类拥有共同的利益、产生共同的价值及承担共同的责任,面对共同的命运。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大地上,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激荡碰撞、有机融合和时代结合。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其以无可比拟的时代张力,蕴含着浓浓的天下情怀、国家情怀、人民情怀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迎风飘扬。伟大的中国人民始终秉持着基本、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穿越历史、穿越国家、穿越种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大融合,切实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二、资本逻辑的张力与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
资本逻辑,即资本作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成为当代社会作为主体存在的必然的、内在的发展规律,也是资本无止境的增殖逻辑。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不断要超出自己的量的界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程”[8],“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9]在马克思那里,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资本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化的大生产,机器代替人类劳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在资本增殖的过程中,“一切发展都是对立地进行的,生产力,一般财富等等,知识等等的创造,表现为从事劳动的个人本身的外化;他不是把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当作他自己的财富条件,而是当作他人财富和自身贫穷的条件。”[10]“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3]580诚然,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内在蕴含着“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国际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必须充分认识到资本的价值二重性,立足现实,深入发掘和大力弘扬超越资本逻辑的精神选择。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具有穿越历史、国家及民族和阶层的永恒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宝贵精神坐标,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彰显不朽的时代精神。但目前,仍有部分人质疑和责难雷锋精神,导致一定程度上雷锋精神遭摧残、雷锋形象遭扭曲、雷锋传人遭嘲讽。
雷锋精神“过时论”,片面化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提到雷锋精神,很多人认为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精神产物,是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人为树立和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诚然,雷锋所在的年代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雷锋形象中某些具有浓厚时代属性的部分也应回归历史,对于雷锋精神的认识与解读、宣传与实践需要和新的历史条件相契合,融入新的时代内容。但是对于把两种经济体制下的雷锋精神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和做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曲解了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并将其之间的矛盾性简单生硬地理解为线性决定关系,继而宣扬雷锋精神已然退出了时代的舞台。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远去的灵魂,永恒的精神!雷锋精神永恒,是对老一辈革命家开启半个多世纪学习雷锋活动历史的回响,是立足现在与面向未来不忘初心的坚守与超越,是对雷锋精神“过时论”最有力的回击。
雷锋精神“无用论”弱化了雷锋精神的道德价值。有人认为,雷锋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在现实的社会中已然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当前“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诚然,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实现自我增殖,资本逻辑运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必要动作,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人们自主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但面对资本逻辑的内在困局,要批判地扬弃资本逻辑引发的现代性后果。要在资本逻辑必须充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让一切的劳动、知识和资本等激发潜在动力,让改革开放发展的硕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精神成果,是对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关系的精神回应。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撑。斯人已去,一个雷锋虽离我们远去,而今千千万万个“雷锋”向我们走来。雷锋精神作为至善至美的精神符号,始终与时代前进的潮流同频同步,精神永存。
雷锋精神“特例论”对立化了雷锋精神的大众形象。在对雷锋精神的种种质疑中,有一种论调由来已久,那就是雷锋精神“特例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雷锋精神即属于雷锋自己特有的精神,具有普通广大人民群众无法学习、无法效仿及无法超越的性质,同样,雷锋精神则是由雷锋这一“英雄形象”所构建出来的理想化了的价值体系,在现实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实则不然,从雷锋精神的历史逻辑、生成结构及思想实质来看,雷锋精神是时代的精神坐标,而不仅仅是属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产物,雷锋精神代表的是广大劳动群众共同精神信仰和追求,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这种精神扎根于社会主义广袤大地、来源于广大群众伟大实践,代表了广大群众的人民属性,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的脊梁’”[11],雷锋精神,是先进性与广泛性、崇高性与平凡性、个体性与群众性的融合与统一。
习近平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11]19意味着雷锋精神已经超越了社会生活中个人的伦理道德“疆域”,而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政治高度。“雷锋精神”作为一种已经符号化了的概念,至少其一指称精神信仰,其二指称实践活动,其三指称制度设计。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道德准则,雷锋精神已经合乎逻辑地融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雷锋精神不单单是个人的精神追求,而是把个人与社会、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现实个人”修养层面提升主体活力、约束主体行为;在社会建构层面,协调利益、稳定社会;在国家治理层面,导引发展方向、约束资本逻辑,参与治国理政。
三、资本逻辑的超越与雷锋精神的现实转化
马克思说过,“精神总是要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同时也指出精神力量的使命在于改变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506因此,要把握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唯物辩证法,弄清雷锋精神的本质内容,理清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促进雷锋精神落地现实。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持久的文化价值。雷锋精神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先进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致的价值追求,有着以实现“中国梦”一致的价值目标导向,是推动中国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切实发挥雷锋精神在消解现代性悖论及资本逻辑和资本增殖所带来的种种“副作用”的精神生产转化能力,使其成为广大群众一种自在自为、自觉自动的认知取向,在表达方式上,运用新时代的内涵话语去诠释自身的精神内核,用时代语言“述说”雷锋精神的精髓。让学雷锋、做雷锋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之中,使之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常态;让雷锋精神被劳动群众所认可、中华儿女所推崇、普通百姓所弘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提升民族文化;让雷锋精神转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为持久的文化自觉。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方式。雷锋精神是立体的、丰富的,既有政治层面的要求,又有伦理道德层面的追求和人格品行方面的渴求。学习雷锋精神要彻底改变“标签化”“口号化”“形式化”的学习及宣传状态,不能把学习雷锋精神机械化、形式化、片面化。必须将雷锋精神浸润于各行各业,深入到家家户户,融入人人心中,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话语体系,只有把雷锋精神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将“人人可学、处处可为”作为新时代学习雷锋活动的准则,扩大学习雷锋活动的覆盖面,推动学习雷锋活动日常化,才能使雷锋精神在实践中实现永恒,才能使雷锋精神魅力永恒,才能彻底告别“说”与“做”两张皮和“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扎实的工作能力。将“解释世界”转化成“改变世界”的行动自觉,将日常工作中的“说法”转化成“做法”的实践自觉,从整体上把握学习雷锋精神的方法论,正如毛泽东所说:“学习雷锋不是学他的哪一件好事,也不是学习他的某一方面优点,而是学他好的思想、好的作风、好的品德;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1]145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雷锋精神的精神内涵,坚持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坚持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雷锋精神转化为彰显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执政为民的行动自觉,转化为有效发挥党的先进性的实践自觉,转化为诠释党员模范行动的精神自觉。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制度的设计元素。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资本活力的迸发具有鲜明的“双刃剑”性质,要真正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超越,避免资本现代性后果带来的种种矛盾与危机,规避资本逻辑的种种负面效应,不仅要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三个价值层面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雷锋精神,更要在实践层面实现国家和社会、个人良性互动和发展,既需要人人崇尚雷锋精神、人人学习雷锋精神、人人践行雷锋精神,更需要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制度设计、政策安排、措施制定等各个环节融入“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让雷锋精神既净化社会、温暖人间,又在具体制度和政策层面体现雷锋精神,从根本上消解雷锋精神弘扬中道德视野的一般号召和国家、社会治理的现实落差,将学习雷锋精神推向新的制高点。
总之,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每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每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那有用的生命?”[12]雷锋之问,半个多世纪以来响彻中华大地,不绝于耳,振聋发聩,雷锋精神是新时代的道德信仰和精神高地,雷锋精神——中国精神,是超越资本现代性、致力于规避资本逻辑弊端的时代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