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触明月情韵 体味家暖温情

2019-02-20胡嵘苹

师道(人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月亮家乡儿童

胡嵘苹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不够稳定;形象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抽象思维处于萌发阶段。针对这些特征,在《家乡的月儿明又圆》的教学过程中,我以 “月圆家圆”“月亮故事”“科学月球”“家乡变化”四个板块为主,以儿童自身为轴心视野,通过自我、社会、自然 “三条主线”的交叉,积极调动儿童对月亮的生活体验与表象认知,使其了解家乡的中秋传统习俗,主动观察家乡变化,激发儿童传承、认同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

一、课程视野下的目标期许与达成

从教学效果上,期待让学生沐浴家乡的 “月光”,感同身受地经历家乡自然之月、文化之月、情感之月的多重洗礼,滋生探索自然的愿望,萌生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感念, “心灵昙花”向月而绽。

1.“捕月”“问月”,走进自然之月。探索的欲望怎么来?源于兴趣。而激发兴趣的动力却是对美的向往、对疑问的探寻。活动环节聚焦于 “月”,教学中以学生的课外实践为背景,由 “捕、说、观、赏、赞、问”几个步骤,环环相生,在 “象”的观照中感受月亮的静谧与美好,在 “疑”的趋势下,对自然之月一探究竟。

2.“寻月”,轻触文化之月。对于一个与月亮有着渊源的民族,挂在天际的不仅仅是一轮自然之月,更是文化之月。望月即生思乡之情,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文化烙印、情感烙印。而走进这文化概念的最佳途径,便是饱含深情的文字。以活动 “寻月”的方式展开,在生活图像中寻找月的 “自然影映”,在诗歌中寻找月的 “文化印记”,力求将 “文化之月”这一抽象的文化认知融入儿童的生命体验。

3.“说月”“玩月”,体味家暖温情。感受一家团圆的温馨美好是重要的情感教点。 “说月”环节中,通过 “讲故事”“说习俗”“秀方言”等安排,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置身其中,体会、感受中秋节日的意义; “玩月”环节中,将 “猜灯谜”与 “家庭角色扮演”的情境游戏相结合,在互动中体味一家人的温情绵绵、其乐融融。

4.“画月”,传达美好情感。在感受月圆、家暖的课堂当下,如何启发孩子将将美好的情怀传递他人?活动 “画月”的安排,期待儿童用自己独有的视野,我手 “画”我心,我 “语”言我情,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美好的情感和行为给予他人。

二、生命发展的活动体验与开展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我以 “天上月:一轮皎洁的姿态万千”“诗中月:一脉相承的明月风情”“家中月:一家团聚的温情绵绵”为主线,主要采用了 “实践与观察、欣赏与交流、游戏与情境、故事与观察、故事与绘画”等教学方式。

1.活动触发点源于儿童的生活体验。教学活动中,儿童的一切学习行为均源自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与实践。如, “捕月”时,学生用相机拍摄夜空中的月亮; “唱月”时,跟父辈学唱家乡传统中秋歌谣; “说月”时,交流月亮在夜空中的变化; “玩月”时,模仿家乡猜灯谜的活动……都是儿童自己生活体验的再现,是最佳的教育资源。

2.遵循儿童对事物、对自然的认知规律。二年级儿童的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认知能力有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的认知教学都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如,学生对 “文化之月”的认知是相对困难的,在 “寻月”环节的教学中,只有在对 “月之像”有了充分认识之后,才能再感受 “月之意”,触摸到月亮的民族文化外衣。

3.遵循儿童知情意行的协同发展。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过程,有其逻辑上的推进与交叠。 “知”为首, “情”“意”相通,结点为“行”。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安排,也遵循了这一认知发展特点。从自然之月的认识,到文化之月的理解,再到情感之月的触发,最后借用 “画月”,落脚于 “行”。

三、教学突围中的勇敢尝试与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家乡的月儿明又圆》的教学难点是激发儿童对生活和自然的探索兴趣,而教学重点是了解家乡中秋传统风俗人情,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这节课,我是如何做到重难点突破的呢?

1.将兴趣与疑问,化作孩子学习与前行的源动力。在 “自然之月”的教学中,以学生课外实践为背景,通过 “捕月”触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走进 “夜月”,在后续 “捕、说、观、赏、赞、问”月的几个步骤中,在 “月之像”的观照中,感受月亮的静谧与美好。面对比较陌生的认知——“月食图”,学生滋生了对自然之月的探究欲望,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2.抽象与形象视野的结合,突破传统文化概念的认知。在 “中秋知识知多少”的环节中,儿童对节日习俗的认知,主要在交流与评议及游戏体验中充分开展。而针对“文化之月”这一抽象的文化概念,既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接受能力,又不能让教学落入俗套。因此,通过 “寻月”活动有层次地开展,让学生从自然之月到文化之月、从形象视野到抽象认知,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到民族的 “月亮文化”概念,触摸到文化之月的外衣——望月即思乡。

3.用多种活动,触发儿童积极情感。在学生了解与认知家乡习俗的基础上,让孩子通过 “猜灯谜”体验一家人合家欢乐的快乐与温馨;在情感积累与蓄势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情感洪流在 “画月”的过程中得到 “倾泻”。教师适时将话题引入到对父母的感念与回馈上,水到渠成。不仅有力地突破本课时的情感教点,也为课后 “关注家乡变化”的学习活动储备了情感内驱力。

四、专业发展的冷静回眸与远眺

一节课,可以间接反映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但不能代表教师的全部。课程结束后,更重要是通过对课堂的观照与评议,不断反思,提升自我。

作为执教者,首当其冲是弄清楚 “教什么”,这需要对课程内容有精准的解读,课程意识不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对课程性质、教学理念有清晰的认知,多行叩问,在不断的叩问中逼迫自己前行,让自己走向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面对教材,积极思考 “用什么去教”,这又面临着对课程资源的发掘、利用,如若只是默默低头细窥一处,最终将落入用教科书围砌的 “书井”之中,成为井底之蛙。

冷静地回头观望,渐思渐悟。内心思潮腾涌,成功过后的兴奋之余,内心又生发了一串串问号。这时,我是清晰的,又是迷茫的。但我知道,专业发展的荆棘路上,我将不断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月亮家乡儿童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留守儿童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六一儿童
砸月亮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