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
2019-02-20方佳辰
□ 方佳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讲故事是对外传播的有效方式,讲事实可以说服人,讲情感能够引发共鸣。进入新时代,主流媒体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运用智能化技术这一创新的传播方式,增强对外传播的创造力、感染力、公信力。
一、媒介技术进化与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
故事是新闻文本的内核,从受众自身角度讲,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更加具有吸引力,对话语态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强化新闻发布内容的接受度。从内容传播角度讲,故事化的方式具有更多的可读性,追寻更重要的事实逻辑构建以及逻辑背后的价值衡量。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媒介进化带来的传播内容转变需要。
媒介技术的产生和演变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每一媒介技术的进化都有其各自的逻辑与方式。选择能够突破国界限制和文化差异的最新媒介技术传播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是一个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增进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正如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谈到的,“文化解释系统或曰世界观,构成了社会群体的背景知识,并且确保其各种行为取向之间能有一种内在的联系”①,内在的联系在于共同的文化熏陶和生活环境,实现情感互通和认同。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在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时期,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规模相对较小,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低,更多的是依靠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形成一个内敛型和中庸型的文明体形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即时传播使中国故事走出去实现了飞跃,广播和电视承担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重要任务。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讲故事的人数增加,故事的内容多种多样,讲故事的环境纷繁复杂。如今的智能媒体时代,多种媒介技术的共生形态丰富了中国故事的议题,跨越了时空障碍、语言障碍、文化障碍,采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方式,实现交往对话,尊重文化多元性,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形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致力于制造产品、资金、人才和中国传媒行业的走出去,将中国文化、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与世界共享。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主流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进程中始终肩负着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一方面,主流媒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建构话语,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从客观事实出发,准确、权威地写故事,全面、公正地讲故事,植根中华文明,传播真实的中国形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二、智媒驱动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2017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真正开启人工智能元年,中国开始进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智+媒”的融合形式,一方面数据成为生产资料,智能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为新闻优质内容的生产提供科学保障;一方面主流媒体用“智能”讲好中国故事,拥抱多种“智慧”驱动未来,提高传播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协作
1.大数据算法是基础层的人工智能发展
算法系统根据受众在大数据平台上的个人信息,通过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行为,迅速记录各项数据的发展变化。根据数据反馈,媒体更有针对性地设置和编排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分发。数据新闻不是数据的简单堆砌,而是具有严谨逻辑的特殊机理和运行原则。高质量和权威性的数据来源与精准化的操作方式,能够客观地反映社会事实和公众关注点,快速形成舆论趋势。
2018年两会期间,新华社的“媒体大脑”通过文本分析、综合计算分析舆情等人工智能技术,在5亿网页中梳理两会材料,用时仅15秒,生产发布了全球首条关于两会内容的机器生产内容(MGC)视频新闻②,依托大数据实现传播内容和人际网络的深度融合。算法用于分析数据提供初稿和定制化议题,新闻工作者对自动生成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润色,受众逐渐关心内容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形成从内容挖掘到内容生产再到内容传播各方面的高速机制。同时,需要建立有效机制,强化主流媒体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的“中国故事”需要通过客观的事实和数据说话的传播技巧,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2.机器人写作是认知层的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先是使一些设备智能化,继而又将智能化的物体转变为传播平台,嵌入媒体属性和人类认知,实现了“媒介即讯息”的传播形式。机器人写作作为新的传播形式,不仅代表着人们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也遵循一定的格式和结构标准对新闻事件进行故事化描述。在编码环节,机器模拟人的感官和判断能力,按照固定的写作模板自动生成文本;在译码环节,机器能够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揭示数据的意义、规律和发展趋势;在解码环节,机器抓取和分析数据来源,进行个性化聚合化的描述后,定位具有新闻价值的点,实时推送给各大平台。
机器人写作最早集中报道财经、体育、气象等领域的新闻,未来它将在文化传播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因为理解传播信息背后的意义,需要有文化维度的考量。文化包含着一系列共享知识和共享价值,为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准则提供了参考框架。主流媒体运用这一自动化生产方式进行故事化报道,增强传播速度,增加信息总量,为受众提供明确和理性的意义、认知和价值观念,通过机器最终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体现着人机智慧的融合:人类机器化和机器人类化相辅相成。
3.VR技术是感知层的人工智能发展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探究媒介偏向性问题上立足媒介与人身体的关系,他提出了:“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扩展和延伸。”③媒介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它各自的延伸性,VR技术作为全面延伸的媒介,最大的特点是无限延展了人体的触碰和感知空间,形成了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价值创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智慧,拓展媒介文化和社会功能。
把科技时代的高科技应用于媒体呈现,并能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全媒体进行全面传播,正是当下媒体融合更加科技化、智能化的最好体现。④通过VR技术呈现的故事化新闻叙述结构,不只是专注于原始化的模拟与再现现实层面,而是充分调动受众的感官和逻辑思维,为受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和认同感。主流媒体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真实介绍中国最新的科技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和中国的自然山川,全面展现中国社会全景,营造临场感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放大新闻报道的“接近性”和“相关性”因素,使受众可以沿着第一视角的线路切身体验着现实社会,从而实现对新闻报道最直观、准确的判断,根据受众的需要建构出“超现实”的世界图景。
(二)移动短视频提升话语魅力
短视频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承载形态,占有了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即使是碎片化时间。它能够以纪录片、微电影、动漫等综合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重新探索视频的叙事模式,聚焦主题形成视觉亮点。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的纪录片征集活动,以小切口引出大主题,鼓励受众积极参与互动,从“现场感”到“在场感”,共同见证中国的社会变迁。这一主题的系列纪录片不仅在主流媒体平台传播,而且在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商业视频网站播放,形成了共振效应,提升了话语魅力,即增强传播效果和影响。
特色IP的出现为讲好中国故事注入新的活力,它所提供的新颖形式为弘扬中国文化创造了新平台。央视新媒体《G20,杭州再出发》动漫宣传片,短短的视频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从G20的合作、共赢宗旨到20国集团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再到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中国和世界将走向何方,引发广大受众进行思考。
(三)社交媒体助力智能传播
社交媒体具有天然的交互性、开放性、扩散性和情感融合性等媒介属性,在它的助力下,智能化传播走向人际化和个性化。机械的数据信息与热情的人类情感结合,是人机和谐共处的生动局面,更是回归人本的真实体现。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信公众号名为“侠客岛”。登上“侠客岛”,人们可以在读岛中快速浏览精选专题和推荐图书,分类式的设计方便受众迅速定位并获取信息;在见岛中可以通过专访呈现更多的国家政策和社会万象,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色彩;在寻岛中可以体验和感受人民日报数字屏媒的智慧,实现良好的互动和合作。
近年来,直播这一传播方式成为社交平台发展的新突破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方式。央视新闻微博作为国内外重大新闻集散地,通过直播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奔驰在广袤大地上的复兴号高铁等中国超级工程,《舌尖上的中国3》美食故事和安徽徽墨的制作工艺等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实时播报展现了真实客观的、有温度的中国国家形象。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和接受传播内容,在形成情感共鸣的同时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分享,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独特价值,为新闻报道补充新的内容。
三、智媒赋予中国故事的时代意义
传播技术的更迭改变了中国新闻传播样态和舆论形态,这场传播生态的变革使中国新闻传播业进入智能时代。主流媒体借助智能技术释放的巨大能量,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构建了独特的意义空间。
(一)用“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运用智能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体现着人类智慧和技术智能的结合,反映了自动生成的客观性和议程设置主观性的统一,有助于对外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贡献中国力量。具体体现在: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推送系统帮助中国主流媒体创设更多中国故事议题,适应不同的场景条件和需要,为广大受众塑造更加真实、客观、多样的国家发展形象。第二,人工智能技术解放了劳动力,新闻工作者在智能技术协助下提高了传播效率,集中精力去进行深层内容调查和深层思考,挖掘情感诉求,凸显人文价值。第三,青少年是伴随着互联网络成长的群体,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不仅成为青少年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更是作为日常交往的生活工具。应用智能技术是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智慧化传播方式,积极引导和转变国内外青少年群体的认知和态度,可以培养其理性清晰地认识中国形象。
(二)用“媒”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与时俱进,在内容生产层面,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充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新鲜性,提炼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立体地全方位地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引导正确舆论,增强主流话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内容分发层面,主流媒体根据不同场景下受众的社交需要和情感需要,彰显报道的人情味和生活关怀,构建创新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推动文化生态繁荣建设,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社会守望能力。
四、结语
智媒驱动下的主流媒体故事化报道的变化可以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进行解释:传播者是人机智慧的融合,擅于深挖事实真相和社会百态;传播讯息为宏观叙事中融入更多文化成分和人文色彩,将理性的数据转化为感性的认识;传播渠道体现为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媒体的交汇,边界问题逐渐消失,媒体融合成为潮流;面向更多的海外受众,搭建情感交流沟通的桥梁,多元受众体验中国故事的魅力;传播效果上实现了传播理念的转型升级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万物皆媒时代来临,衍生出万众参与的传播文化,主流媒体更需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注释: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 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M].曹卫东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4.
②新华网.新华社“媒体大脑”两会上岗 15秒生产首条两会视频新闻[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02/c_1122480318.htm.
③[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0-21.
④沈浩,袁璐.人工智能:重塑媒体融合新生态[J].现代传播,2018(0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