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行业发展管窥
2019-02-20袁静
□袁静
一、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短视频作为一种新时尚,成为信息行业新爆点
短视频一般指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内容,由于其几乎为零的消费门槛、简单的交互设计、轻松有趣的内容和制作者一夜爆红的示范效应,在2017年迎来了彻底爆发,成为行业爆点。据统计,近年来各类新上线的短视频手机应用高达235款。快手、抖音、B站位居“90”后网民最爱前三甲。
(二)监管逐渐趋严,短视频内容质量逐步提升,但用户增长态势放缓
2018年,有关部门对以抖音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平台进行了约谈,相关平台进行了相应的整改,使其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公序良俗。例如,抖音平台2818年7月封禁了近4万个账号,清理3万余条视频,在审核、产品、内容等层面推出10项措施。快手也推出了官方账号“快手小管家”,定位于奖惩分明的执法者,对违规用户和内容进行公示通报,对积极维护社区环境、举报违规内容的用户予以奖励,引导舆论风向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生态环境。
(三)政务号“抢滩”短视频平台,拉近与民众心理距离
继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后,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开设短视频政务号,一改以往严肃刻板的印象,出镜“卖萌”,灵活运用当前的流行音乐、舞蹈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宣传的整体效能。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500余家政务机构入驻抖音。网民认为,政务号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用户红利逐渐消退,各类“短视频+”布局受到各类平台青睐
2018年6月短视频月独立设备数环比增长仅为3.7%。在用户红利期消退和短视频媒体平台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对于想要再入局的新玩家显然提出了更高的门槛和要求,他们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最早尝到“短视频+”甜头的一批“高玩”,将短视频与自身领域的服务相结合,在短视频的用户红利期获得了相当程度上的流量增长和媒体曝光,实现了叫好又叫座的阶段性成果。
(五)短视频APP瞄准海外新兴市场,助力文化输出
有网民发现,海外那些很火的短视频APP竟有一半是“中国制造”。天涯论坛文章称,中国的文化输出产品除了电视剧、网络小说外,抖音短视频最近崛起了,抖音软件已经席卷东亚、东南亚,年轻人玩抖音成风。不仅软件本身渗透很快,中国的抖音作品也在各国大受欢迎。这股年轻人自发创作短视频的潮流,引领亚洲各国年轻人跟风,甚至欧美人也跟着模仿。
二、短视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低俗、违法、无下限的内容仍然偶有出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短视频平台因内容“丰富多彩”而遭遇众多非议,比如抖音传播丑化恶搞英雄烈士的视频、农村未成年少女结婚生子并争做全网最年轻妈妈等短视频,被认为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递正能量等产生负面影响,不断受到舆论诟病。短视频平台道德底线模糊,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
(二)侵权盗版问题日益猖獗,不利于短视频平台的健康发展
短视频平台上存在一些令人深恶痛绝的“搬运号”,将别人原创的视频挪为己用,借此牟利。长久以来,短视频平台一直以其作为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承担事先审查义务为由而享受“避风港”原则的保护,这也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呼吁立法明确“模糊”地带,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对短视频企业的版权监管。
(三)各类虚假营销信息时有出现,令网民叫苦不迭
观察发现,打开一些网络红人的短视频页面,各种品牌的衣服、鞋包、化妆品等会映入眼帘。这些平台有的可以直接通过“购物车”按钮引导网友点击购买,有的则可进入微店页面直接营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的售卖没有任何鉴定和售后保障机制,真假难以辨别。有网民反映,这其中存在的假冒伪劣、三无产品、价格虚高等问题令人叫苦不迭。
(四)青少年沉迷问题待解,“放过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陕西西安一名8岁的男童因模仿抖音上“胶带粘门”的整人视频,导致6岁的弟弟绊倒摔伤;一少年因为沉迷“抖音”长达3个月,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选择离家出走……虽然经过重拳治理,短视频平台上的低俗信息大幅减少,但有关未成年人沉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各种消息却持续发酵,“放过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五)有网民担心短视频平台出现“千篇一律的社会主义正能量”气象,质疑监管过度
短视频对社会的影响持续增强,多家政府机关陆续在抖音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并利用视频的方式进行正能量的宣传,这其中也包括网警部门,希望借此打造中国警民互动的新路径。网民认为,在网警入驻抖音后,客观而言,那些娱乐花边、释放社会负面能量的新闻一定会大幅减少,但在整顿的同时也引发了另一种担忧:会不会成为中国官方的又一宣传阵地。
(六)短视频对于舆论的生成和发酵以及线下的人群聚集经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8年上半年,国家广电总局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封停“内涵段子”后,对此不满的“段友”聚会视频传播热度高涨,煽动类似的线下抗议行为。网络视频显示,至少上百辆车停在路中,还有些人则聚在路边,高喊口号,要求广电总局“给出交代”。有网民称,相关抗议活动通过短视频传播的速度较快,容易聚集声势,对线下人群的聚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有关部门的监管提出挑战。
三、短视频行业发展建议
(一)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引导多元共治
如今,对于短视频平台低俗有害信息的监管已见成效。但“显性”的低俗信息容易治理,“隐性”的易沉迷特性及消极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却不易甄别和引导。对于有着大量未成年用户的短视频平台来说,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短视频,如何构建妥善的防沉迷机制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二)整改需疏堵结合,鼓励平台思考如何承载有价值的内容
对短视频应用的监管应该持续下去,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巡查力度,扩大巡查范围,坚决将“三俗”内容从网络短视频中清理出去。但是,清理和封禁仍然只是“堵”,为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短视频应用也需要吸引更多优质内容的加入。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至关重要,建设与监管并举的措施不可或缺。
(三)主流舆论不能缺席,传统媒体应加快转型短资讯的脚步
观察发现,短视频如今也成为了媒体们主攻的领域。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后期的跟进报道,相较于之前的图文报道,不仅在时效性方面有着显著提升,沉浸式的多媒体报道无形中也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感。
(四)商业模式变现应更加多样化,加强拓展外延市场
短视频应用在内容上的屡屡“越线”,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商业模式过于单一,仅靠广告收入来实现流量变现,那么对流量的“渴望”就难以避免。短视频行业能否健康发展,也取决于能否寻找到更多商业化场景。
(五)因地制宜发展短视频海外市场,可增强本地运营
36氪文章称,关于互联网企业出海拓展的一般步骤即分“空军、陆军”两个阶段作战,首先通过互联网远程试探市场,如果得到一定数量用户的认可,再在该地区建立正式的办事处。对于内容型产品来说,需要更强的本地化运营。
(六)需要进行安全性和商业伦理的前置性评估
人民网舆情文章称,短视频平台需要反思和端正企业价值观,克服程序员思维、技术至上逻辑。短视频产品和服务发布前,需进行其安全性和商业伦理的前置评估。互联网企业公共关系部门也要再定位。目前公关部门主要职能被理解为对外发稿以及应对负面舆情,无法参与企业核心决策,无法影响业务模式和产品模型,却常常需要在危机爆发后扮演“背锅侠”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