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策划的“护城河”现状与建构
——以敬一丹被《谢谢了我的家》返聘为例

2019-02-20张佳琪

视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敬一丹护城河主持人

□ 张佳琪

《谢谢了我的家》是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推出的一档以展现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为主的季播节目,围绕每位嘉宾的成长经历中与其家人相关的故事展开访谈,从中挖掘家风对成长的重要意义。节目的两大核心元素是“谢谢”和“家”。其中的“家”元素立足家风文化,回归传统,而“谢谢”意在让受众通过家风的回归领悟到长辈的勉励之意,萌生感恩之情,旨在呼唤优良家风的传承。节目形式以访谈为主,节目的厚重感和对价值的挖掘,对主持人的能力素质、媒体形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敬一丹被返聘主持《谢谢了我的家》反映了目前主持人策划的断层。而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中,主持人需要有自己的“护城河”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

“护城河理论”是世界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提出的,他认为在风险投资中应该找到企业的“护城河”①,谁能找到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企业,谁就能获得股市长久的高收益。这里的“经济护城河”是一个比喻,简单来讲是企业在市场中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保护企业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渡过难关。

变化的媒体环境如同变化的经济环境,笔者试图借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寻找主持人策划的“护城河”。

一、从敬一丹主持的不可替代性分析主持人的“护城河”

(一)稀缺性

敬一丹的主持人“护城河”首先表现在她的稀缺性上。敬一丹主持的多是小言论新闻评论节目。敬一丹早期主持的《经济半小时》《质量万里行》《一丹话题》《焦点访谈》均为深度报道型舆论监督评论类新闻节目。同一垂直领域的精耕细作、日积月累,带给敬一丹思维深度与对社会持续观察报道的厚度。

另外,现在的主持人群体趋于同质化、年轻化,时间的打磨与积淀让她在主持人群体中成为稀缺资源,成为敬一丹主持的“护城河”。

(二)独特性

1.评论类节目善于弱化说教,强化引导

评论类节目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该类节目的主持人往往会因重引导而忽略引导效果。重说教、观点空泛等问题往往难以达到引导效果。而敬一丹在该类节目中有意识地弱化说教,善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发问,从而引发受众思考。

比如《焦点访谈》2013年12月6日播出的标题为“骗人骗己假军人”的节目中敬一丹的开场引语和结束语如下②:

引语:“上个星期我们《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节目叫做‘假军人自投罗网’。说的是几个假军人闯进山东苍山公安局要求见局长传密令,而他们实际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捞出先前被抓的同伙。假军人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身份很快就被警方识破,这是自投罗网,警方随即捣毁了这个十五人的诈骗团伙。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引人关注,就是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这个担任警卫的年轻人。他竟然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真军人执行的是真的保密任务。”

结语:“现在警方对这一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人们看到现在的骗子为了让自己看着像那么回事儿,甚至是让自己相信自己是真的。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但是再怎么装终究不会弄假成真,这个团伙诈骗金额达八百多万元。说明还是有不少人把他们当成真的了,说明有不少人在乎他们了。比如这个小伙子和他的家人。这个有点儿戏剧性的骗局,留下很多东西让我们琢磨。”

敬一丹在5分钟的节目中首先在引语部分抓住最大的反常点,即受害者最后成为了犯罪者这一个细节,引发受众关注。在结语部分呼应引语的疑问提出“军人”骗子不仅骗了诈骗对象,还将自己和家人都骗了进去,这是一场极具戏剧性的骗局。而对于这样一个骗局,我们应该有怎么样的思考与反思呢?敬一丹点到为止,没有给出具体的结论。同样,《一丹话题》也是结束在问号里,最后三期节目是关于道德的问号。这样的引导方式留给受众深入思考和反省的余地,既避免了观点的“软强行”灌入,也让受众养成反思的习惯。

2.话语简洁,善用修辞

敬一丹对观点的阐述与表达的处理注重艺术化,善用修辞。

比如《焦点访谈》在2014年1月21日播出的“‘掺假管’真得管”。敬一丹在节目中的结束语如下③:

“水管掺杂回料已经成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买卖双方其实就是联手行骗。他们这么干,首先是受暴力的驱使,同时水管埋在地下掺假也不易露馅儿。但是不易露馅儿却并非不会露馅,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困难,生产和使用环节都有规章的约束,也都有方法检验。查处是否有力关键看是否有心。每条管都连着千家万户,能不能管住这些‘管’,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敬一丹在最后的小言论评述中首先分析水管管道用料掺假的原因,之后话锋一转,把问题焦点对准监管部门,表达中的“是否有力”与“是否有心”相对,表述简洁而有力度,传递出问题水管不是制度问题而是监管问题的观点,最后巧用比喻,“管连接着千家万户”“管住‘管’”。如此评论在满足了传递信息和态度情感的基础上,上升到了语言的审美层,表达富有艺术表现力,弱化了说教色彩,强化了引导效果。

3.评论类节目的温度与人文关怀

《焦点访谈》是一档给社会以痛感的节目,自1994年创办以来关注社会民生,节目形式分为调查分析、追踪采访、评述访问等,有很强的舆论监督作用。话题涉及医疗、食品安全、安全、环境卫生、教育、社会热点话题等。栏目的深度报道方式赋予栏目明晰的监督性,要求主持人在报道之余,夹叙夹议给以正确的引导。而作为评论节目的主持人,敬一丹少了一份锐气,多了一份人文关怀,将痛感化为隐痛。

敬一丹在主持《东方时空》时,与白岩松的锐度形成鲜明的对比,选择的多是具有社会关怀的话题,比如孩子、教育、小人物、下岗职工、贫困母亲等,再加上稳重、平和、亲切的女性形象,对比白岩松的严肃和崔永元的随和,敬一丹主持时语气亲切稳重,平实质朴,副语言谦和大气,讲到关键处手势微微上扬,柔化了极具锐度的新闻评论节目,给节目及受众以平和的关怀。这就强化了受众对敬一丹的亲近感和信赖感,敬一丹“老大姐”的媒体形象逐渐树立了起来。

二、全媒体视角下“可替代性主持人”分析——主持人断裂的“护城河”

全媒体视角下,主持人面临重重威胁。随着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一方面主持人面临节目中角色转变的挑战,另一方面面临“网红”主播和人工智能的威胁。

(一)节目中主持人角色的转变

全媒体背景下,很多节目的主持人角色已经发生转变,与传统主持人节目相比,主持人角色在节目中不断弱化,目前主持人角色主要表现为隐藏式、侧幕式、角色式等,多样的主持人角色表现为与节目整体氛围的相融合。

1.“隐藏式”主持人

“隐藏式”主持人是指最大程度弱化主持人角色,多出现在游戏类真人秀节目中,如《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等。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出画面,只需播读游戏规则,给嘉宾最大的发挥空间。

从“护城河理论”来看,该类型节目主持人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由于只需满足语言哲学中的第一层级信息传递,“隐藏式”主持人可以是节目导演的画外音,可以是AI等,主持人的功能角色被大大弱化。

2.“侧幕式”主持人

“侧幕式”主持人是指主持人站在舞台侧幕,只需开场和结束,用简洁的语言最大限度弱化主持人角色,做好节目“服务”,把舞台交给选手。该类型主持人节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中央电视台的《出彩中国人》等。

“侧幕式”主持人虽然在节目中出镜时间不长,但依然是节目的核心人物。该类型节目多是竞赛类节目,节奏紧凑,气氛紧张,主持人由于一直在侧幕,是选手上场和下场时第一个见到的人,因此“侧幕式”主持人对于选手情绪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看似弱化,但其在镜头外对嘉宾选手的情绪控制和调节依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侧幕式”主持人在弱化主持人各项角色基础上,强化了竞赛类节目调节控制选手情绪的作用,这需要主持人对嘉宾选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的“心理疏导”。

3.“角色式”主持人

“角色式”主持人是指节目无主持人,主持人在节目中以符合节目的“角色”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何炅在节目中的角色为“奇葩议长”,担任正反双方的议长角色,在完成节目进程推动的基础之上,强化议长角色,对正反双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奇葩说》广告最大的独特之处就是马东的口播广告。在奇葩议长的角色身份下,他能够用他的机智幽默将广告植入到节目中,让人对广告的出现毫无厌烦感;辩论时各种为广告商而专门设计的广告植入,也成为节目的点睛之笔。④相比于电视上板正的广告,这种特立独行的广告营销方式反而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再如《爸爸去哪儿》,主持人李锐在节目中化身“村长”,由于节目取景地都是乡间田野,“村长”的身份角色一方面与节目取景地融合,消解了主持人身份对节目的破坏,另一方面“村长”的权威性强化了主持人的串联作用。

“角色式”主持人在传统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强化角色特征,注重角色的艺术表现力和形象特征,这需要主持人在节目中融合节目角色特征、个人性格和媒体形象于一身。事实上,“角色式”主持人是在优化传统主持人各项职能基础上的对艺术审美层次的新的要求。

因此,对比目前各类节目中的主持人类型可以发现,现阶段的主持人“护城河中”最易被取代的是信息层面的传递和串联,其中主持人的“护城河”不可替代的是基于语言表达信息层和情感态度层之上的审美层次,对主持人的思维深度、话语力度、语言艺术表现力均有更高的要求。

(二)“网红”对主持人“护城河”的威胁

基于传播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有14亿手机用户,其中有10亿网民、1亿电视用户,受众的收视习惯由传统的大屏收看转到小屏观看。与大屏不同的是,移动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定制与私密性,要求传播者改变传统的传播习惯,寻找合适的传播距离。小屏直播是面对面眼对眼的直播,因此网络主播试图通过小屏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目前,“网红”主要的传播思维是用户思维,即“讨好式”思维,通过对创意、想法的透支,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网络主播的优势在于快速与用户建构关系,在短时间内进行泛娱乐化内容生产,比如“谷阿莫”做电影讲述评论的内容专题,在短短的5分钟内用极具张力的语言表达浓缩2个小时的电影,表述幽默,节目具有很强的导览性。

但“网红”的劣势在于生命力小,红极一时,转瞬即逝,原因在于“迎合”思维下创意的透支,快餐式的、模式化的生产难以打造精品内容,在内容的价值性上失去了其“护城河”。

面对“网红”、网络主播的威胁,主持人应加强内容深度与高质量的内容精品的打磨,而在语言表述形式上融入互联网元素,增强语言张力,符合网络用户收视习惯,有利于建构全媒体主持人的“护城河”。

三、敬一丹返聘现象对主持人“护城河”的建构启示

“家人一言,恩泽一生”的节目定位奠定了《谢谢了我的家》由一言到一生的深度转化,敬一丹长期做评论类节目带给她厚重感,主持时语气舒缓,树立知性、稳重、理性的“老大姐”形象,符合我们对于家的认知。因此,从敬一丹的返聘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主持人的“护城河”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媒体形象品牌塑造需要日积月累地精雕细琢

敬一丹在职业选择中坚守各类小言论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如《焦点访谈》《一丹话题》《东方时空》等,在该类节目中长期地精耕细作,给她带来的是对社会的持续关注与反思,深度报道对思维的不断深化,在主持人年轻化的今天,思维深度的挖掘与积淀成为敬一丹主持生涯的一道独特的“护城河”。

(二)主持人应寻找与自己媒体形象契合的节目

敬一丹长期打造的“老大姐”媒体形象与《谢谢了我的家》的栏目形象最为契合。“家”的概念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人们对家的印象通常是带有温度和归属感的,值得信赖,因此女性节目主持人符合节目的整体基调。敬一丹的品牌与节目形象契合,从而打造出了一档优质的节目。

(三)追求内容与表达的符合审美

语言的哲学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是信息传递层级,第二个是态度情感层级,第三个是审美层级及张颂老师定义的人文精神的音声化。笔者通过与可替代的主持人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最易被替代的主持人为第一层级,从主持人角色来看,简单的信息传递已被节目形式消解为“隐藏式”主持人,另外AI的出现能够替代第一层级的信息传递。因此新环境下主持人的护城河建构应满足信息传递、态度情感传递,增强内容的深度,提升语言艺术表现力,融入“互联网元素”,达到语言表达的审美层。

因此,变化的媒体环境对主持人的“护城河”建构有更高的要求,“护城河”的深度来自于长期实践打磨后的优质内容的生产与引导,“护城河”的宽度来自于观点的极具艺术张力的精彩表达,要求主持人在优质内容、思维深度的基础之上转变表述方式,适应互联网及小屏传播的表达方式,达到人文精神的音声化。

注释:

①[美]帕特·多尔西.巴菲特的护城河[M].刘寅龙 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②《焦点访谈》20131206骗人骗己假军人[EB/OL].http://news.cntv.cn/2013/12/06/VIDE1386330844060101.shtml.

③《焦点访谈》20140121“掺假管”真得管[EB/OL].http://tv.cntv.cn/video/C10326/58ff6dbd828d419fbd3220499d1833b9.

④沈凯旋.马东的奇葩说是怎么火起来的?[EB/O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33735/answer/157991900.

猜你喜欢

敬一丹护城河主持人
我爱家乡的河
“老干妈”的商标护城河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巴菲特的护城河》:为投资资金找一条护城河
敬一丹 宣布退休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The Application of Af fective Factors in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Secondar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