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高校学生社团与“活动思政”连通机制的探究与实践

2019-02-20陆模兴张雅静黄国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驱动力高校学生社团

陆模兴,张雅静,黄国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作为高校基层组织之一的学生社团,因其自治性、开放性、多样性而倍受学生喜爱,学生社团也因其巧妙地联系青年学生与为学生素质发展提供多样性的平台互动而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可是,基于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社团是一把双刃剑——能成事,也容易出事。“活动思政”是第二课堂实施思政教育的更大舞台,在高校学生社团与“活动思政”之间建立必要的连通机制,有利于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做实做细做深,对学生社团活动起到“补钙”作用,在大学生德育实践中真正实现“精神引领”。

1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90后、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以往相比更加复杂,更易造成学生社团管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错位,导致学生社团行为失范概率的增加。当前学生社团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1 高校学生社团的诞生过于依赖兴趣

学生社团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团体,学生社团的多样性满足了学生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兴趣,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换言之,兴趣是学生社团创建的内驱力、源动力,这也是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可是,基于兴趣诞生的学生社团是不稳定的,一方面容易造成为了兴趣而活动,为了活动而活动现象的存在,社团活动缺少灵魂。另一方面社团创始或传承人员兴趣的衰退或转变将对社团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这也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中“昙花一现”式社团多,“精品社团”少的主要原因。

1.2 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过于强调自治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成立的开放性的素质发展平台,学生社团可以依据章程自我管理,具有较强自治性。值得关注的是,自治性容易造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与学生社团之间的矛盾,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社团权利与义务的错位。对于学生社团而言,在相关章程范围内行使权利时也应当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1]有一些高校学生社团过于强调自治,忽视了监管。对高校的管理者而言,应当对学生社团的地位给予界定,在自治与管理之间找到平衡,更好地为学生社团提供外在驱动力,为社团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促进社团长效、持久地发挥育人功能。

1.3 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缺乏政治引领

在强调学生社团“第二课堂”作用时,我们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即我们更多地从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知识、技能成长需要的维度来考虑,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功能却考虑得不够甚至没有考虑。在大多数学生社团负责人及指导老师看来,学生团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似乎“不搭界”,学生社团更多标榜自我管理。

对学生社团政治引领功能考虑得不够甚至没有考虑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在长沙高校调研所发放的500份调研问卷显示,虽有55.19%的受访者表示在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用明显,但在“您知道所在的社团中的党员吗”问题时,回答不知道的占41.49%,另有37.1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社团中有党员,但也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不同。”可见,在学生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党组织及学生党员在社团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2]

2 把“活动思政”引入学生社团

把“活动思政”引入学生社团发展之中,旨在破解学生社团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活动思政”在活动开展之初就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活动中,让社团活动不仅有意思,更加有意义,使得社团成员在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们在实践中,得到如下三个方面的收获。

2.1 产生“鲶鱼效应”,增强社团活力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激励机制。在学生社团中引入“活动思政”,就是在学生社团这群“小鱼”中投放一条“鲶鱼”,整个社团的活力、生命力都将得到激发。

“活动思政”激活社团的奥秘,在于引入“活动思政”的学生社团能够获得更多的外在驱动力。对学生社团而言,社团的发展既有赖于学生兴趣的内在驱动力,又依赖于管理部门所提供的外在驱动力。外在驱动力主要指管理部门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的外部环境与外在支持。相对而言,外在驱动力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更能起到核心推动作用。

“活动思政”的引入,使社团活动既有意思,更有意义。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也使得学生社团能与社团管理部门更加通畅地沟通,使得学生社团获得更强的外部驱动力,获得更多外部支持,从而增强了社团的活力。

2.2 产生“蝴蝶效应”,激发学生潜能

蝴蝶效应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在学生社团中引入“活动思政”,可以使得学生社团活动由微小的量变产生巨大的质变,从而激发学生群体的潜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深入人心。

“活动思政”的引入,并不会影响或冲淡学生社团活动原有的专业性、科学性,反而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画龙点睛作用。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好习惯俱乐部”品牌活动“真人跳一跳”为例,这个活动的思政元素,是引导学生“放下手机,走下网络,亲近自然”, 唤起同学们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意识,鼓励同学们做一个身心强健、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阳光青年。该活动一经发出便吸引了数千学生由“看热闹”到“跃跃欲试”,活动累计收到10个学院130多支队伍、500多名同学的报名,“好习惯俱乐部”也成为校园“网红”社团。参加活动的学生以及更多围观的观众深切地感受到,“真人跳一跳”比微信中的手指“跳一跳”更好玩、更刺激、更有益身心健康。

2.3 产生“从众效应”,促进政治稳定

从众效应指成员的行为,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是个体在行为上努力与群体趋向一致的现象。“活动思政”的引入,在学生社团中亦能引发从众效应,从而促进政治稳定。

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外在支持来源于管理部门,社团发展外在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生社团之间存在着资源博弈。博弈的过程不仅是资源的竞争,更是社团目标与管理部门所期望的目标趋于一致的过程。引入“活动思政”的学生社团在得到社团发展的同时,其成功的“逻辑”也在影响着其他学生社团效仿。这必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落实到学生社团中,在社团中发挥政治引领的功能,为社团政治引领补位,促进政治稳定。

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团管理的实践中,学校为学生社团配备校领导、中层干部作为指导老师,他们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既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指导,更有强有力的政治引领,降低了因学生自身不成熟所导致的学生社团行为失当的风险,使社团行为更符合规范。

3 建立连通机制的原则与方法

内在驱动力与外在驱动力的平衡问题是学生社团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活动思政”的引入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社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与外在驱动力的张力问题。“活动思政”解决问题的逻辑在于清晰地界定管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及学生社团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在学生社团的自治与管理上找到平衡。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一社双导”“一社一品”“一社三雄”原则建立学生社团与“活动思政”连通机制,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3.1 “一社双导”

对多数学生社团而言,社团领导者的变化往往决定着学生社团未来的发展态势。学生社团领导者中不乏有热情、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但他们依然存在判断力不足、决断力、洞察力不够等问题,这就为社团的发展带来隐患。为此,我们在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制定“一社双导”原则,对每个学生社团实行“双指导老师”制度,即同时配备政治导师、业务导师,政治导师由辅导员或学校(院)党政领导担任,为学生社团的发展保驾护航。

3.2 “一社一品”

所谓“一社一品”,即要求每个学生社团至少有一个“活动思政”品牌,在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打造学生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让学生社团的活动具有灵魂。如“早起训练营”的晨读活动、相约图书馆的“与手机分手二十一天”活动、乐创俱乐部的“科技扶农”定点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使得学生社团既有集中式的活动,又有“细水长流式”的活动,使学生社团活动发挥持久的影响力。

“一社一品”是注重学生社团育人项目、品牌活动的平衡,是充分发挥各社团的育人功能的保障。“一社一品”不是指给予社团平均的经费、平均的支持,而是希望每一个社团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活动思政”品牌活动,起到“团聚”青年、教育青年的作用。对学生社团而言,“活动思政”品牌的确立,给学生社团发展带来了持久动力,它更易促使学生社团基于兴趣的内在驱动力与基于目标的外在驱动力的融合。

和“一院一品”相比,“一社一品”的难度略小,但其覆盖面倍量增加,能惠及更多学生,满足他们对高品位、高质量校园文化生活的需求。

3.3 “一社三雄”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学生社团中,同样需要“一社三雄”,即除社长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外,还需要三大高手:技术部长——精通业务的高手;宣传部长——“活动思政”的高手;行动部长——活动策划与开展的高手。遵循“一社三雄”原则,不仅能让学生社团的活动符合规范,还能确保活动的意义与质量,相当于在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之初已经进行了三重审核,为社团活动规范化提供保障。

“一社三雄”原则注重学生社团内部领导成员能力的多维性,这是学生社团管理的核心。多维并非学生社团多维的管理,而是学生社团领导者能力的多维。对学生社团而言,领导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社团行为的规范及作用的发挥,培养多维的学生社团管理干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社团风险防控能力。

4 建立连通机制的成效

好的机制必然带来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打通了学生党建“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6年6月30日(目前可查最新数据),我国高校仅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就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学生党支部7.96万个。学生的入党热情及对党的认同与高校党建自上而下开展的党的组织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当前学生党建也面临着一些隐忧,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平台、党性实践平台的缺失,加之传统组织生活较为单一,造成一些大学生对组织活动失去兴趣,难以产生共鸣。

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平台及党性实践平台的缺失,使得党员党性提升受限,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作为建立学生社团与“活动思政”连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实行“一社双导”的同时,还注重在社团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有条件的社团还建立了党小组,打造了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平台与持久性的党性实践平台,加强了对学生社团的政治引领,打通了学生党建“最后一公里”。

4.2 “活动思政”在社团、社区中开花结果

2012年始,学院积极推动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与社区结对“共建”,以共建为载体深化大学生社团活动,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学生党员党性实践平台。学生党支部先后与深圳市龙岗区南联、爱联、龙红阁、黄阁翠苑等社区,以及茂名市三角车村三角车学校、揭阳市白塔镇红坡华侨小学、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蕉岭县三圳镇等省级贫困地区结对“共建”,以此为契机,推动学生社团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引导学生社团利用专业知识,向“共建”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五年来,学院学生党支部,从“共建”的总体出发,不断创新共建活动内容和形式。既明确学校与社区“共建”目的和目标,又构建“共建”合作机制。2012年至今,累计形成公益服务、绿色环保、心理健康、科技服务、爱心助教等5个深圳龙岗社区品牌活动及1个驻广东省茂名市三角车村三角车学校品牌活动,其中三角车学校品牌活动在2017年广东省教育工委党员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中获最高资助,并获评广东省教育工委优秀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2019年,学生社团创新活动形式,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立足原有社区、乡镇小学,开展“乐高编程学习班”等编程性课程,深受学生、家长热捧。

4.3 学生社团的业绩更加突出

由于在学生社团中引入了“活动思政”,逐步改变了一些社团存在的娱乐化、松散化、自由化弊端,使得社团更具组织性、纪律性,社团的业绩也更加显著。

早起训练营、快乐减肥团、软跑团、相约图书馆社团等体商社团,帮助了很多同学改变积习、脱胎换骨,与图书馆相约、胖子减肥、“懒虫”早起也逐渐成为学生的时尚;乐创俱乐部、KAB创业俱乐部、A++俱乐部等在参加各类全国创业大赛、专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软件学子目前学生注册专利3项,获得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奖项389个,参加挑战杯比赛团队人次达240人,获得国家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奖项23个;郁金香志愿服务队已经连续6年获得龙岗区“书香义工优秀团队”,接受主流媒体报道80余次。

“活动思政”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社团发展内在驱动力与外在驱动力的张力问题。它在促使社团持续发挥育人作用的过程中,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在社团活动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实现了青年学生的“精神引领”。

猜你喜欢

驱动力高校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基于关键驱动力要素的情景构建应用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