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思政课实效性实证研究
——以“微助教”为例
2019-11-28陈月球
陈月球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党组决定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按照“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的总要求,以教材、教师、教学建设为突破口,在“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努力使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以“微助教”的课堂教学实证研究,对思政课的教法进行探讨,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瞌睡虫”“手机党”等现象,利用“9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改善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和参与率不高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提高思政课堂的有效性。
1 实验设计与实施
1.1 实验设计
1.1.1 实验目的
对思政课的教法进行探讨,借助“微助教”微信公众号,改善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和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探讨“微助教”微信公众号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1.1.2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12个专题的授课内容,共36课时,具体包括:
专题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中国从富到强势不可挡
专题二 与时俱进形成“五位一体”总布局,统筹推进全面发展再创新奇迹
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改革一路向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专题五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专题六 加强和谐社会国家安全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专题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专题八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专题九 走和平发展道路,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专题十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十一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专题十二 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加强党的领导
1.1.3 实验变量
1)自变量:“微助教”微信公众号
2)因变量: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无关变量:学生专业一致、数量相近、原有知识水平相近,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授课教师、课时安排完全一致。
1.1.4 实验假设
课堂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不存在差异;
2)实验后,控制组和实验组课程知识内容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微助教”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
3)实验后,控制组和实验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微助教”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5 实验对象
1)实验组:2017级机器人1班、机电设备1班和电气自动化1班的学生,共122人;
2)控制组:2017级机器人2班、机电设备2班和电气自动化2班的学生,共112人。
1.1.6 实验考核方式
三年制班级考核由三个组成部分:闭卷考核,满分100分,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理论知识占60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占30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10分。
1.1.7 数据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利用SPSS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对考核成绩进行整理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样本进行检验分析。
1.2 实验实施
1.2.1 分组
在分组时,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择了以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和机电设备三个专业,共6个行政班组成的两个大合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专业背景一致,学业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都相对均衡。分组后,控制组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实验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增加“微助教”辅助考勤、讨论、完成课后作业、推送课程资源。
1.2.2 课程教学
实验组与检验组课程教学介绍(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控制组课程教学介绍
1.2.3 测试
课程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常规的课程考查,客观题侧重考查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程考查成绩的比较,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课程考查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首先对比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整体成绩,然后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成绩前20%、中间20%和后20%被试的成绩,分析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对于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作用。
2.1 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表2 组统计量
表3 独立样本检验
从整体上来看,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40.15)的均值稍高于控制组(36.64),不等方差假设下,F=16.804,显著性概率p=0.054,大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无显著差异。
对于成绩较为优异的前20%的学生来说,实验组(50.13)的均值稍高于控制组(47.58),等方差假设下,F=1.789,显著性概率p=0.004,小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有显著性差异,公众微信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成绩较为优异学生的课程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水平。
对于成绩中间的20%被试来说,实验组(40.67)与控制组(40.38)的均值几乎没有差异,等方差假设下,F=0.444,显著性概率p=0.084,大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对于中间部分的被试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作用并不显著。
对于成绩靠后的20%被试来说,实验组(29.67)的均值远高于控制组(19.96),等方差假设下,F=3.225,显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有显著性差异,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对于成绩靠后的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
2.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
表4 组统计量
表5 独立样本检验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组(17.00)的均值高于控制组(12.22),等方差假设下,F=0.259,显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的水平高于控制组。
对于成绩较为优异的前20%的被试来说,实验组(21.79)的均值高于控制组(16.75),等方差假设下,F=1.077,显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显著性差异,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成绩优异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成绩在班级中间的20%被试来说,实验组(15.88)的均值高于与控制组(12.00),不等方差假设下,F=6.818,显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对于中间部分的被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积极作用十分显著。
对于成绩靠后的20%被试来说,实验组(13.33)的均值远高于控制组(7.92),不等方差假设下,F=11.609,显著性概率p=0,小于0.05,可以认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对于成绩靠后的被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比
控制组与实验组的被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得分均为满分,被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微助教”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堂的使用,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对于成绩较优异和成绩落后的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对于所有学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微助教”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 思政课堂利用微信公众号教学的路径探究
3.1 发挥教学微信公众号的教学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提高了“互联网+思政课程”可行性,微助教、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层出不穷,为提高思政课堂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撑。
“微助教”是专门为课程教学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功能设计课程感强。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按照课程建设课堂,也可按照班级建设课堂,课堂包括教学与管理两大模块。在管理模块中包括学生管理、分组管理、成绩管理、课堂设置等教学管理的功能,在教学模块中包括课件、签到、答题、讨论、点答、互评、课堂资源库的教学辅助的功能。
如何实现“大班教学与小班研讨”相结合一直是思政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关键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之一。让学习主体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是解决“大班教学与小班研讨”相结合的关键。在“微助教”教学平台中,有限的对话、相互评价和答题等功能都能保证、记录、反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限的对话功能,更切合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和操作需求。在“讨论”模块,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发表言论,既能够兼顾学习的个体,也能够缩短讨论的实践。只有教师能够看到并展示所有同学发表的内容,还能以匿名或词云墙的形式展示学生讨论内容,为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环境。评价是完成任务的驱动力,在“互评”模块,能够设置教师、组内同学、组间同学对任务完成情况、同学表现等进行评价,得出小组与个人表现的综合评价,即时反馈给小组与个人。“答题”模块能够让学生完成习题并根据自身的完成情况查看答案解析,教师也能即时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
总而言之,在充分运用“微助教”后,能够实现思政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为实现“大班教学与小班研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辅助。
3.2 探索可视性的思政课
“微助教”微信公众号的强大的学习行为记录功能,为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教学改革提供支撑材料,让思政课言之有物,可触摸、可量化、可观测。
“微助教”微信公众号能够记录学生在“讨论”模块中发表的所有内容,在“课程资源库”模块中的测试成绩,在“课件”模块中是否阅读课程资料等,几乎能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行为。教师加以整理可以观察学生在学习前、中、后思想政治状况和行为的变化,作为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可靠依据。通过对学生在“微助教”微信公众号上行为的观测,作为了解学生关注点、需求点的窗口,为教师的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佐证材料。
鉴于思政课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的深层性,不容易准确地作出判断,因此“微助教”微信公众号在强大的学习行为记录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学习行为导出功能,既能以模块为标准导出,也能以学生为标准导出,任课教师就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快速地整理学生的学习行为。
3.3 推进思政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互联网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既给思政课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不匹配,导致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抬头率”不高,获得感低,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程度不亚于经济领域。“微助教”微信公众号为思政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念和载体。
3.3.1 理念的更新
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不匹配的问题,要求任课教师进一步提炼教材的知识点,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准确定位学生的关注点,摸索学生的需求,把教材的知识点与学生的需求点作为教学的结合点。以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任课教师树立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匹配的观念,既不是通过低俗化、媚俗化、娱乐化的思政课来迎合学生的需求,要保持思政课的高度、深度和温度,也不是通过形式化思政课来应付学生的需求,要保持思政课的纪律性、严谨性和知识性,实现“精准施教”。
3.3.2 载体的优化
“微助教”微信公众号把教材的知识点与学生的需求点作为教学的结合点,为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理念提供了网络课程空间的载体。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发以手机、电脑等为移动终端的“微助教”微信公众号,端口还能接入微信app,使用便捷,操作简单,教学功能根据大数据的收集和任课教师的建议不断完善,满足了学生信息化的学习需求,也为“互联网+思政课程”提供了路径参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逆的大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探索“微思政”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然而其理论和实践都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