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寻

2019-02-20冯泽琴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图书受众文化

□ 冯泽琴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价值基点,凝聚价值共识

图书是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彼此了解的重要桥梁纽带,同时也是传达一个国家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国借助图书出版,有助于宣传国家的真实形象,消除因文化隔阂造成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中国图书出版要做到传播国家形象,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价值基点,凝聚出版界人士的价值共识,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基点,才能够使真实的中国形象得到有效传播。面对世界发展的难题,中国基于人类整体命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在增进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同。图书出版作为对外交流沟通的桥梁,在深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道并行而不相悖”为价值基点,通过创新图书出版理念,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内在的和合理念,通过求同存异、协调沟通的方式,促进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

图书出版是文明交流的桥梁纽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点,传播共赢、共享、和谐等理念,有利于世界人民跨越文化交流的障碍,形成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和“中国梦”,对中国的崛起形成立体化的认识,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形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价值基点,增强中国出版界人士的内在凝聚力和价值共识,体现中国的文化自信,主动进行议程设置,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使中国的文化得到外国读者的认同,达到中国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形象的目的。

二、恰当选择故事内容,调动海外读者的主动性

出版界人士要提高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效果,还应当选择恰当的故事内容,能够调动海外读者的阅读主动性。因此,在内容选择上,要把握海外受众阅读中国图书的习惯及兴趣点等问题。这就要求发挥图书阅读交流沟通的作用,在调动海外读者的主动性的同时,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发展。为从内容选择上提高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文章选取了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论述。

(一)“一带一路”视角下“共商共建”的故事

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往往对切合自身利益的信息感兴趣。“一带一路”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关系到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发展。因此,立足于沿线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选择普通人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从普通人生活的点滴选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这样的角度不仅能体现中国人民关于国家发展的经验和理念,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世界人民发展进步的缩影,更有利于全世界人民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理解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多方的帮助,人类世界的和谐发展也需要各个国家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二)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和而不同”的故事

图书出版物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图书出版“讲好中国故事”主动选择能够体现中国文化和合性、包容性的故事内容,能够有效吸引海外受众的阅读兴趣,提高中国海外出版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士尔先生著的《两界书》不仅将中国文化作为核心,且将西方文化经典要素融合其中。这本书传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和现代价值,同时体现出人类社会本是一体的命运共同体精神。”①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两界书》对中国出版“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三)关注社会民众现实生活的故事

考虑到海外受众的兴趣点,图书出版需要立足于中国当下的现实,关注现实素材,故事内容要做到客观真实,聚焦于日常生活的细节。比如以食物为主题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受到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中国的高铁在国际上也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可以选取中国交通如何解决数量庞大的中国人的出行问题,促进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出行效率等为素材。时代发展中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矛盾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各个国家人民都熟悉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增添了中国故事的吸引力。

(四)展现中华民族独特审美趣味的故事

“就普通人的阅读经验而言,了解和认识一个国家,往往也是从这个国家产生的著名文豪与经典名著开始的。”②由此而言,图书出版需要选取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性的经典作品,能够展现中国人对人性、信仰、生死、善恶的价值观念的作品,如麦家的《解密》、刘慈欣的《三体》、阿来的《尘埃落定》等文学作品受到了海外读者的青睐。这些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重大关切,具有超越民族和国界的感召力,满足了海外受众了解中国故事的需求。

三、以受众为核心,建立丰富的图示网络

“运用图示理论研究阅读,强调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对文本的理解不再被视为作者对读者的单向作用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作者的语言与读者头脑中的图示(及广义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③阅读实质上是一种阅读者基于已有图示进行主动认知的过程。图示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尤为重要,影响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接触。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认知障碍,出版传播如果能够为读者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效地为受众建立关于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图示,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读者对中国出版物的阅读兴趣。

图书出版“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从图书内容上进行创新,更需要结合当下读者的阅读心理,利用媒介技术,以中国故事为文本,为海外读者建立丰富的图示网络,这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提升海外读者对中国图书的阅读兴趣。为此,可以通过建立图书信息的社群传播和利用影视手段推广图书等方式,为受众建立丰富的图示网络。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为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通过图书信息的社群传播,能够凝聚大量的用户群。“图书出版编辑需要学会通过一个个熟人社区的微型意见领袖,在用户的举手、按键之间,做好拉近与受众关系的工作,发布具有分享价值的图书相关信息。在图书尚未到达读者之前,先准备做好口碑,使得图书的传播力得以提升。”④通过基于社交平台的意见领袖或熟人进行图书相关信息的共享,有可能形成围绕某类图书主题的热点讨论或上升为舆论焦点,由此形成一种阅读的群体氛围,激发受众阅读兴趣,提高线下图书的销售量,一定程度上提升出版传播的效果。

另一方面,影视与图书出版联动早已有之,在当下以图书出版“讲好中国故事”致力于国家形象的传播,借助影视手段推广图书可以选取具有中外结合点的经典图书,比如在戏剧方面中国有汤显祖,外国有莎士比亚;在讲述爱情故事方面,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选择能够引起共情因素的经典作品,使具有中国价值观念的作品更多地通过影视剧、电视节目等形态首先进入国外受众的视野,形成一定的图示,从而激发其进一步深入阅读和探究中国故事的兴趣。

四、结语

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价值基点,凝聚价值共识,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围绕价值体系,多元主体参与,多样化出版图书,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能够激发海外受众的阅读兴趣,恰当选择故事内容,调动海外读者的主动性。以受众为核心,建立丰富的图示网络,为受众提供关于中国故事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顺应时代和国外受众的接受特点,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国家形象,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对于出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策略,需要不断地进行探讨,出版界人士需要在统一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创新传播路径,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好中国形象的传播工作,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国际社会更广泛的认同。

注释:

①《两界书》:中国文化好故事-千龙网·中国首都网[EB/OL].http://v.qianlong.com/2017/0928/2066368.shtml.

②谭红英,钟永军.翻译出版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升策略[J].中国出版,2018(01):68.

③李永健.大众传播心理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④闻娱.社会化媒体语境中图书出版传播策略[J].中国出版,2014(11).

猜你喜欢

图书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图书推荐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班里有个图书角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