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的传播特点及用户心理分析
2019-02-20夏雨晴郑杨
□ 夏雨晴 郑杨
Vlog 即Video Blog,也就是视频博客,是指用自拍或单人视角来记录个人日常生活的一种视频,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Vlogger(Vlog 视频博主)通过手机或相机将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片段以视频形式记录下来,再进行剪辑和后期制作,形成极具个人风格的视频日记。
一、Vlog的传播特点
(一)内容UGC生产,叙事碎片化
Vlog 的内容呈现归于UGC 内容的划分,通常有个人的日常生活、旅行、美食等几种主题,是Vlogger 个人生活的真实记录。Vlog 的叙事往往呈碎片化,它由多个片段拼接剪辑而成,以第一视角展示个人姿态、身处的场景以及社交活动等日常生活,内容节奏平缓直白,没有以往短视频中博人眼球的夸张情节和视觉快感,较为真实、贴近生活。
(二)传播渠道丰富,平台扶持力度大
目前国内Vlog 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社交平台上,如B 站、新浪微博、小红书等,以及专业制作平台上,如VUE、小影、一闪等。在社交平台上,Vlog 正大量抢占短视频份额,主要依靠平台的推广和网红、明星效应的支撑发展。各个社交网站也给出了很大的资源扶持,如新浪微博2018年9月发布的“微博Vlog 博主召集令”和B 站于2019年初举办的“校园Vlog 打榜赛”等,都在鼓励更多用户参与Vlog 制作。
(三)受众范围较窄,增强用户黏度
Vlog 目前受众范围相对较窄,以95 后用户为主,它依托社交网站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其内容的垂直化程度较高,较为小众化,极具个人特色的视频风格和内容也进一步地细分了受众。且Vlog 以第一视角为主线,受众在观看时具有一种陪伴感,从而与Vlogger 产生某种共鸣和沟通,实现双方生活价值理念的趋同,因此Vlogger 的用户黏度往往较高。
(四)专业剪辑为主,制作门槛较高
在制作形式上,不同于以往短视频的一键拍摄和发布,Vlog 对拍摄画面的布局和结构有一定的要求,后期要对内容进行专业性的剪辑、调色、配乐添加以及字幕制作,有着较高的非线性视觉逻辑和画面审美。许多Vlogger 为了保证视频质量,往往使用专业、昂贵的拍摄器材和后期剪辑软件。
二、Vlog的用户心理分析
(一)审美区隔的产生
在当下流行的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中,出现了大量的感官刺激和模仿乱象。年轻群体对此类短视频避之不及,并展现出鄙夷、不屑、与之撇清的心理,进而产生审美区隔。而与夸张表演中的抖音、快手相比,Vlog 致力于展现真实、个性化和精致生活的美好,满足了受众较为高级的审美需求。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性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品位,并通过所消费的符号来标记自己所归属的阶级①。Vlog 也是一种消费符号,内容上,它大多是旅行、美食、摄影、时尚、参加展览、看书等具有高级品味的活动展示;形式上,它画面精美,其剪辑速度、色调风格、背景音乐、字幕文案都独具个人特色。这些不仅彰显着Vlogger 高级的个人审美品味,也代表着粉丝对Vlogger 虚拟的身份认同心理,更象征着Vlog 用户对追求高水平审美和向往高品质生活的价值观念。
(二)窥私心理的满足
根据美国学者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往往会美化自己的形象,展现出个人美好或有趣的一面,从而收获大量积极的点赞和评论。因此,许多人使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通过在“前台”(人们演出的地方)的表演来美化自己,迎合受众的喜好。而相对于传统的图文和视频,Vlog淡化了“前台”这一概念,它展现了大量的起床、洗漱、做饭等场景,以及公众人物在私人领域中呈现的反差形象,如素颜出镜、穿着随意、嬉戏打闹,这更像是将个人的“后台”(人们准备表演的地方,通常不为观众可见)公之于众,形成了看似是完全真实的个人生活记录。Vlogger 通过这种方式有意地“丑化”自己,使粉丝产生了亲近感,但实际上仍是“美化”个人形象的一种手段。这吸引了更多有窥视欲的粉丝观看明星或网红的私人生活,从而满足粉丝窥私的心理需求。
(三)身体消费的驱动
当下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在社交媒体中展现自我,而相对于平面的照片,动态的视频及生活化的记录内容更能彰显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社交网络中,身体也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鲍德里亚认为,“当前生产/消费结构促成了一种双重实践:作为资本的身体的实践,作为偶像(或消费物品)的身体的实践”②。身体的商品化是Vlogger 们吸引受众、扩大粉丝群的关键,他们生成个人独具特色的可供消费的身体景观,将身体作为重要资本,成为新一代消费偶像,并依靠点击量和广告植入获取大量收益。Vlogger 们为了满足受众对其身体的想象,多做精心打扮,还在受众的“凝视”中进行穿衣打扮和健身塑形。这使得身体占据了Vlog 画面的核心位置,尤其是以面部表情和上半身为主,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与视觉快感,也持续刺激着受众的消费欲望。
(四)自我构建的完成
知名Vlogger 井越将Vlog 定义为“自恋的产物”。个人的日常生活放到网络空间被围观,不仅提升了个人的存在感,也能促使人们完成对自我的构建。米德在其著作《心灵、自我和社会》中提到:“在一个社会动作中影响他人,然后采取他人被该刺激唤起的态度,然后又对这一反应做出反应,这样一个社会过程构成了一个自我。”③Vlogger 也同样如此,除了进行自我展现与自我欣赏,他们也会在制作视频前询问粉丝的喜好,根据视频评论、点赞和转发量来决定自己下一期Vlog 的具体内容,或进行整体制作风格的调整。在这里,Vlog 作品承担了镜像装置的角色,假想中的“他人”的审美会影响Vlogger 的制作,从而促使他们迎合粉丝的喜好,吸引更多社交平台的流量。他们在自我满足和自我讨好的同时,也在满足和讨好着他人,从而一次次地完成对自我的构建。
三、对Vlog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以内容为核心,保证视频创意
在内容为王的当下,Vlog 内容创作的质量至关重要。不同于十几秒的抖音短视频,Vlog 的时长较长,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因此,若不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Vlog 容易形成日常流水账的堆砌,与抖音中的大量“复读机”现象无本质差别。目前Vlog 的主题多为“某某的一天”“去某地的旅行”等,内容直白无趣且趋向同质化。这就要求制作者要会讲故事,具有创新思维,并掌握一定的剪辑技巧,制作出有人格化和创意的Vlog 作品。
(二)作品严格把关,传递多元价值观
Vlog 作品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一直是它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随着Vlog 对短视频市场份额的大量占据,许多短视频博主纷纷向Vlog 博主转型,使得创作者急剧增多,因此,Vlog 作品内容要严格把关。一方面,Vlogger 要谨防个人作品中呈现娱乐至死、消费至上、生活奢靡的价值取向和广告植入过多的现象;另一方面,平台也要强化把关,设立内容审核机制,防止违背伦理道德和违法的内容出现。
(三)完善应用技术,降低创作门槛
精美的画面和专业的后期使得Vlog 的参与门槛较高,使用手机一键创作短视频的操作在这里略显单薄。目前,VUE、一闪等专业手机软件已开发出镜头速度调整、滤镜选择、变焦、美肤、原声增强、画面调节、字幕添加、配乐选择等多种模板功能设置,方便更多用户使用手机拍摄制作Vlog 的需求,但仍有许多专业拍摄和后期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噪音过滤、防抖功能、转场特效、字体设置、配乐剪辑等方面仍需使用专业机器和软件配合完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Vlog 正作为一股清流在乱象丛生的短视频中崭露头角,具有内容深度的它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视觉传播中短视频出现的各类乱象,在Vlog 的发展过程中也要多加注意,要加强视频内容引导和规范,深层次地了解用户心理。只要不断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Vlog 定会成为强有力的传播方式,并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注释:
①②[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1-124,121.
③[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M].赵月瑟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