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春晚
——作为媒介事件的解读与影响

2019-02-20单凤鸣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媒介

□ 单凤鸣

一、媒介事件

事件,不同于事情。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可以称为事情,但并非都是事件。“事件”相比于“事情”而言,有更多的意义和内涵,根据词典所给的定义来看,“事件”的意思是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

什么是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其所著的《媒介事件》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和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①。它通常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在一定意义上大众是被“邀请”来参与一种“仪式”、一种“文化表演”。媒介事件的一大特点便是直播,如电视的现场直播。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无法摆脱在现场观看时所受到的特定的空间与视觉的局限,而有了大众媒介乃至目前的网络技术,我们可以实时地、全方位地收看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播。

而媒介事件之所以又称为电视事件,是因为报纸、广播乃至互联网已经转型并适应细分时代、细分市场,而电视仍是一种适应大众的媒介。而且电视作为必备的家用电器,即使不收看也依然成为了家庭存在的象征。全家人坐在电视前收看对事件的直播,更有一种“在场”的感觉,我们可以比现场观众看得更全面、更细致,也只有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能给我们带来“准社会关系”。

媒介事件的脚本可以划分为“竞赛”(Contest)、“征服”(Conquest)、“加冕 /庆典”(Coronation)三大类②。例如世界杯、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归类为竞赛脚本;而卫星发射、朝韩总统互访以及书中所提到的教皇访问波兰都属于征服脚本;香港回归、戴安娜葬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表彰大会以及本文论及的春晚都可归类于“加冕/庆典”脚本中。在以“加冕”为脚本的媒介事件中,观众也扮演见证者角色。但他们不是被英雄人物的卓越品质倾倒,而是见证了社会传统和历史经验。

媒介事件得以实现是“事件组织者”(主演)、“电视台”(媒介)、受众三种角色复杂的互动,那些不在现场的“见证人”通过电视媒介所看到的历史事件,可能比在现场的人还要全面和真切。不过媒介事件永远无法代替真实的历史事件本身,但它的出现毕竟是人类传播活动与视觉文化中的一次变革。

二、央视春晚

央视春晚(下文简称“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举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起源于 1979年,正式开办于 1983年。2012年4月,春晚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被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全国性电视节目”。2019年是春晚的第37 个年头,春晚陪伴全球华人共度农历新年,成为了除夕之夜合家团圆的一场“饕餮盛宴”。春晚将欢乐、平安、幸福等所有华人的共同心愿通过节目所承载的文化体现出来,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选择除夕夜这一特别的日子,举办举国同庆的节日晚会,自然也将“团结”“欢乐”“祥和”作为其不变的主题。2014年春晚被定位为国家项目,也证明了国家和领导人对春晚的重视程度。

春晚能够吸引大规模的观众同时观看直播,在这4.5小时之内以家庭为单位团圆在一起,和春晚节目一起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一起纠正冲突、恢复秩序,当之无愧是一个大型的媒介事件③。2019 猪年央视春晚数据显示,今年春晚观众规模近13 亿,电视端占据了7.42 亿,电视大屏仍为主要收看渠道,除夕当天的智能电视使用时长平均达到了417分钟。虽然网友们每年都在社交平台吐槽春晚一年不如一年好看,但大家还是把观看春晚作为除夕夜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媒介事件的体验不同于日常电视的体验,春晚也不仅是一个节目,而成为一种仪式,在这短暂的时刻社会得以整合,家国情怀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并且增进了团结和集体记忆④。

三、媒介事件的特征

(一)非常规性

媒介事件与其他电视播出方式或样式之间的最明显区别是其具有非常规性。媒介事件的直播是对惯常的干扰,干扰着正常播出乃至生活的流动⑤。受众不得已改变日常生活习性来观看现场直播。对于除夕之夜的媒介事件,国家给予节假日休息。而不同于平时的节假日,这一天晚上远在各地工作的群众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团圆、吃年夜饭,平时晚间的电视剧、新闻直播也都改为播放春晚,大家讨论的话题也是春晚的节目、明星或是过去一年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发生的各种国内外事情也被春晚的热度所打压下去,微博上的头条热搜也与春晚相关。电视正常的播出被中止并被抢占,大家都沉浸在春晚的集体狂欢中,而媒介事件一过去,微博热搜、大家讨论的焦点和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二)实时性与垄断性

媒介事件是对历史现场的见证与记录,电视台转播在事件发生的真实事件中进行,其具有不可预见性是因为媒介事件是直播而非录播。定期播出的系列节目或连续节目很难能吸引这么多观众。直播节目能抓住受众,是因为其有很真实的互动体验性和在场的感觉,媒介事件可以使观众集中起来收看,而要想集中更多的观众,媒介事件的直播就需要垄断性,把所有的频道平时计划播出的节目撤掉以满足重大事件的播出。央视各频道、外语频道及各省市综合性频道都会同步直播春晚,随便切换到其他卫视所收看到的内容都一样,可以说央视春晚媒介事件已经在除夕之夜垄断了各大频道。对电视本身的连续性的干扰和垄断使正常生活的流程中断,也体现了媒介事件策划者对春晚的重大意义的解读和重视。

(三)预谋性

媒介事件可以说是一场有预谋的操作,媒介事件是经过提前策划、宣传和广告宣传的。这样一来,媒介事件的到来就不会作为一件出乎意料的事,而是像假日一样被人们盼望已久。重大新闻事件讲求的是突发性和独特性,而媒介事件讲究的是仪式性和完整性,其崇尚的是秩序及其恢复,它会把最完美、最神圣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观众也心知肚明其长时间的准备和策划。

央视春晚在每年7—8月就确定了总导演人选,9月之前就进行建组筹备,准备时间越久,意味着对春晚媒介事件的重要程度越高。过了元旦之后,春晚更是紧锣密鼓地进行人员敲定、节目串场,语言类节目也经过至少五轮的审查与筛选,并留出备案节目,在导演对节目进行审查之前还有各方面领导对节目的全方位审查,在除夕前两周就会开始最后的6 场彩排,电视新闻、报纸、网络平台也对春晚进行预热,人们像是被各大媒介邀请来,甚至是被命令来参加媒介事件。提前一周人们就会被催促着做好收看春晚的准备,春晚也被做了很好的广告宣传与排练,央视的新闻节目《直击春晚》在后台对参演人员进行采访,节目单在最后几天也会被公开宣布,目的是制造一种节日的感觉、期待的感觉,打算进行节日收视的感觉。除夕当天,各大主流媒体、电视新闻都会对春晚的播出进行预告,除夕晚上8 点一到,精心策划好的媒介事件开始直播,正如观众们所期待的那样对事件进行记录。

(四)政治性

媒介事件从来都是带有政治性质的,如总统竞选、卫星发射、查尔斯王子婚礼、教皇首访波兰都充满了政治色彩,就连对奥运会的直播也有政治性质的影子,例如1980年的以美国为阵营的国家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经过媒介事件的提前策划,我们会不自觉地被告知事件是重要的,它传递着国家的某种中心价值,它是一个神圣的“祭祀”。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党管媒体的制度,媒体的一切重大决策、播出时间与内容都会经过上级各部门的层层审核与把关。

从春晚对导演组、节目的选择与敲定和演出人员的安排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充斥着政治意识形态的色彩,每年的春晚节目也都要符合时代特征,能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对当年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所回顾与表彰,尤其是语言类节目更是针砭时弊,对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与重构,进而凸显社会和谐与国家繁荣。春节民俗,或者说晚会的狂欢性质被消解了,它被赋予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象征色彩,民俗符号、身份象征、历史召唤共同组成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家国辉映的结构,同时传达着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共同的心声”⑥。

四、媒介事件对受众的影响

(一)媒介事件干扰了人民生活的节奏和焦点

正如前文所说的媒介事件的非常规性,重大电视媒介事件改变了观众的日常生活,把观众带到一个神圣的场景。平时观看电视的观众不是追求商品信息就是寻求娱乐,而媒介事件的直播却塑造了“新”的观众,一个能够在电视里找到表达自己情绪的机会的观众,春晚对于观众而言就是“精神的寄托”⑦。在重大媒介的事件发生之前,人们会为这一神圣的时刻进行准备,会做一顿年夜饭、穿上新衣服、挂上灯笼,以此来映衬过年的气氛和媒介事件的隆重。春晚媒介事件发生完之后,人们会放鞭炮,对春晚节目、舞台进行评价,还会在零点钟声中伴随主持人的口令许下新年愿望。这一天,全球华人的焦点都会集中在春晚的舞台之上,之前所有的吵闹、悲伤、劳累在这一天都会化为幸福的团聚。

(二)媒介事件给起居室以新的定位

家庭成为了媒介事件的大众场所,一个朋友和家庭聚集分享仪式及随后思索的场所。媒介事件不仅是带有“国家”符号的直播,还是家庭团聚的媒介。在庆典类型的媒介事件中,绝大多数观众是以聚集的方式收看的,大家的情绪更加激昂,也更容易受到媒介事件的感动和冲击。它的出现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局域性群体空间拓展成为大众空间。观众参与者知道有人跟他们一起在室内、在全国各地收看这一演出,家庭仪式场所的改变把焦点置于中心之上,并且知道此时在别的家庭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观众们团聚在起居室内收看春晚电视直播,而春晚的文化内涵、语言符号又反过来维系着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团结,可以说家庭纽带和友谊被重新激活了。

(三)媒介事件有利于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

事件不仅通过大众的体验,而且通过象征与价值的直接交流,通过在官方组织主办的仪式中承担仪式角色。电视通过对事件提供解释,赋予事件叙述的连贯性,把观众引向事件所负载的意义。春晚以弘扬时代精神、歌颂祖国为主题,重视并宣传传统文化,并且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春晚历年节目单可以发现许多歌舞类节目都是赞扬新中国、新时代或是表达人民幸福之意,而语言类节目的布景可以表达老年人更加幸福、家庭团圆美满、农村脱贫奔小康,从语言上也可以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热点问题例如贪污腐败、官员不作为的反讽。每年的春晚更像是一种议程设置,通过设置家国情怀、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等政治议题并且借助电视进行仪式化传播,强调观众对其颂扬的价值和象征性的一致拥护,唤起人们对社会及其合法权威的忠诚。

五、媒介事件的传播效果

(一)地位赋予功能

媒介事件通过电视直播授予对人和事件的重大关注度,同时也通过提前策划把人物和事情的框架设置好并征服广大观众。春晚是我国每年度的重大媒介事件,通过春晚可以更好地提高国家在国际中的正面形象,并且在弘扬传统文化中起着引领角色。媒介事件通过组织者策划、电视台运作与受众观看三方共同进行仪式化的直播,也使得电视台的地位与形象在受众中获得大大提升,春晚也通过一届又一届的举办与宣传不断传承下去并且走向世界,使之成为全球华人乃至其他国家人民的节日。

(二)说服效果

媒介事件要比日常电视节目对观众态度和议程方面能产生更有力的影响,节日电视创造更愿意接受信息的观众。与此同时,媒介事件不仅征服了观众,而且有可能引起具有重大意义的态度改变,例如对萨达特耶路撒冷之行的直播促使了以色列人对埃及的态度改变。春晚是一个大型的宣传与说服平台,对外而言可以宣传,在外交层面上对外国友人进行态度的说服,以此改变中国社会与政府在外的形象。对内而言,春晚所烘托的家国情怀以及之后各大媒体对春晚的一致性赞扬(几乎无负面评价)引导并且强化了观众的民族认同感,并且将文化自信传播给每个观众,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使其形成高尚的伦理道德、正确的行为操守、优雅的审美情趣。

六、结语

自电视媒介诞生之后,媒介事件也就逐渐映入大众眼帘。媒介事件是对历史的现场直播,是对历史的见证与敬仰,相比于现场观众,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全方位地对媒介事件进行观看,事件组织者和电视台也精心谋划好对事件的现场直播以确保万无一失。而且媒介事件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对于组织者和主演、记者和播出组织、观众、公众舆论、政治机构、外交、家庭、集体记忆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春晚与奥运会开幕式一样都是国家级项目,这样的媒介事件可以征服有史以来最多的观众来对春晚进行节日的收视,并且将春晚作为一种仪式进行庆典和祈祷。而春晚也在四个半小时内将观众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提供了“机械的团结”时刻,并且创造了一种同情的高潮,一种大众中的流行物。家庭纽带和友谊也被重新激活了。

注释:

①②⑤⑦[法]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麻争旗 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01-02,07-08,30-31,228-230.

③李严.新媒体时代央视春晚的媒介仪式变迁——以2018年春晚为例[J].青年记者,2018(32):75-76.

④李菁.媒介事件视域下央视春晚的集体记忆解读[J].新闻传播,2018(08):10-11.

⑥邵静.媒介仪式:媒介事件的界定与仪式化表述——以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范本[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04):06-09.

猜你喜欢

媒介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刘明嘉:以自我为媒介传递音乐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媒介四元律(Four Laws of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