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气象灾害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以“中山发布”对台风“山竹”的报道为例
2019-02-20叶倩儿
□ 叶倩儿
2018年9月16日17时,强台风“山竹”在广东江门台山市海宴镇登陆,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等省份受到严重风雨影响。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政务公众号“中山发布”的台风“山竹”报道为例,分析政务公众号在气象灾害报道中的传播功效。
一、政务公众号“中山发布”简介
“中山发布”由中山市网信办主办,是中山市委市政府发布权威信息、关注服务民生、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及时、权威、综合。“中山发布”目前已上线5年,粉丝量超100 万,平均每周阅读量超120 万。在人民网发布的《2017年城市政务新媒体指数报告》中,“中山发布”传播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获广东“最具传播力政务微信公众号”等称号,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二、“中山发布”报道台风“山竹”的传播功效
根据媒介依存理论,在危机事件面前,人们会本能地产生对媒体的依赖,以此消除个体的恐慌。因此,每一次气象灾害报道都是对新闻媒体功能和职责的考验。面对日渐逼近的台风,公众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期望第一时间了解台风相关信息,这就要求政府机关用好政务新媒体这一利器,“以用户为中心”,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
(一)服务群众,信息及时有效全面
在对台风“山竹”的报道中,“中山发布”符合3T 原则——tell you own(以我为主提供信息)、tell it all(提供所有信息)、tell it fast(尽快提供信息)。3T 原则由英国危机公关专家M.Regester.Michael 提出,适用于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信息发布行为,主要强调危机处理时把握信息发布的重要性,在突发气象灾害报道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①。
2018年9月9日早上 7 点,“中山发布”推送首篇关于台风“山竹”的文章《今年第22 号台风生成,或达超强台风级!会影响中山吗?|早安,中山》,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之后,“中山发布”每天紧跟台风最新动向,从台风实况、交通影响、安全预警、抗风救灾、灾后复产等多个视角滚动发布信息,既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又发挥了舆论引导的功效。
据统计,台风“山竹”期间,“中山发布”充分利用新开通的每天3 次权限,共推送22 篇相关稿件,其中18 篇阅读量达10 万+,总阅读量达450 万,为中山打赢抗击台风硬仗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稿件的表现形态多样,包括图文、动图、视频、动漫等,以极具冲击力、感染力的现场画面,充分补充文字内容,增强可读性,转发量和评论量自然得到了提高。
对比其他公众号可以发现,在报道台风“山竹”的过程中,“中山发布”主动通过拓展阅读,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丰富性。“中山发布”目前已开通天气查询、实时路况、实时公交、网上办事等14 项便民服务功能,在台风期间,“中山发布”通过“阅读原文”等方式,主动设置台风实时路径、实时路况等扩展阅读,既方便群众,也有效提升了用户粘性。
(二)权威发声,避免谣言发酵传播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信息芜杂且碎片化,公众难以甄别,特别是“标题党”谣言,极易迅速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应对气象灾害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挑战。掌握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模式与路径,利用新媒体优势在报道中抢占舆论制高点,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破除谣言并化解危机,既是政府部门、媒体等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也是其获得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②。
在台风“山竹”登陆当天,“全市停水停电停网”“超市被抢购一空”等消息在多个公众号和网站发布,朋友圈广泛传播,一度造成公众恐慌。对此,“中山发布”第一时间向有关单位求证,在确定信息失实后进行权威辟谣,有效消除社会恐慌和不良影响,使谣言丧失发酵的空间。在日常,“中山发布”也及时关注网络舆情,针对影响重大、传播广泛的谣言及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例如2018年9月25日深夜,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女子在公交车上“被猥亵”的视频,并称事发地在中山,相关视频和言论被网友大量转发,引起关注。次日,“中山发布”与中山警方联动,作为首发媒体迅速进行辟谣。信息第一时间被人民日报、澎湃新闻、新快报等媒体转载,有效平息舆情。此外,“中山发布”每天安排专人收集、梳理和回复网友的留言,与有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跟进回复网友反映的问题。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每天的《问答小布哥》栏目进行公开解答,潜移默化地树立了“中山发布”作为中山市委市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的公信力。
(三)注重科普,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在过去的台风报道中,部分媒体更多地关注台风本身的信息以及政府的防灾救灾工作,对群众的自防自救宣传报道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群众存在麻痹大意思想,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报道台风“山竹”的过程中,“中山发布”主动肩负起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增强群众自防自救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职责。
台风登陆前,“中山发布”持续报道台风的最新动态,及时提醒台风预警升级、风力加强等信息,让群众保持敬畏之心,并且通过图文、短视频、动画、动漫等方式,教导群众如何提前做好防御工作;提醒需要转移的群众、渔船等自觉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多次发布指引,引导群众有序停工、停产、停课、停市、停运。台风登陆当天,“中山发布”迅速发布中山市三防指挥部通知,提醒中山全市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建议市民切勿外出,正在路面行驶的车辆立即开往安全地带躲避,切勿继续在路面行驶。台风登陆后,风雨影响有所减弱,“中山发布”发出多条安全提醒,以及“如何判断台风是否远离?”“台风过后有‘回南风’”“台风过后‘十注意’”等科普知识。经过充足、持续的科普提醒,中山市民绷紧了安全这根弦,做到了尽量少出门,既避免了人员死亡,也为迅速恢复市容市貌、道路交通、通水通电抢修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合力发声,提高传播力影响力
“中山发布”与有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联动机制。2017年3月,“中山发布”在省内率先建立“政务矩阵”,目前全市25个镇区、73 个部门近100 个政务微信集体入驻,搭建起以“中山发布”为龙头的全市政务新媒体矩阵。据统计,“政务矩阵”首次覆盖受众逾300 万人次,后续传播将呈几何级递增。
在台风“山竹”的报道中,“中山发布”积极利用政务平台,全景呈现全市各镇区受灾情况和社会各界的一线抗灾行动,鼓励受灾群众并跟进善后工作。在资源整合上,充分体现协同式作战理念,发挥常态化联动机制优势,提前与25 个镇区以及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整合镇区媒体的优势资源和各部门的一手信息,快速反应,合力应对,第一时间获取和发布更直观、更全面的信息。例如在报道台风“山竹”期间,中山市气象局改编知名流行歌曲《中国话》,发布动画MV《停课不求人》,通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指引家长自行根据气象预警信号判断是否停课,“中山发布”转发了这一作品,有效扩大了视频的传播范围,提升了传播功效。反过来,“中山发布”政务矩阵中的镇区和部门微信也会转发“中山发布”稿件,并相互补充更加全面的信息,这既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也有利于统筹共享资源,协同联动发声,提升信息的传播力和媒体的影响力。
三、总结与思考
新媒体时代,为了减少不实信息传播,一方面,权威部门应积极面对媒体需求,主动及时“喂料”;另一方面,各宣传机构、媒体平台应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完善辟谣机制,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适时粉碎谣言,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有所作为。宣传机构、传统媒体应主动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受众沟通,譬如在天气情况出现误报、漏报时,及时跟进解释天气变化原因,或推出诸如“为什么说好要来的降温没有来”“降水为何推迟”等科普信息,向受众普及气象知识。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受众信息需求升级,要求宣传机构和媒体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思维和技术,创新方式、创新内容,打造紧跟潮流的产品,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体验。
注释:
①邱源子.政务微博:危机应对的有效平台——以“广东发布”对超强台风“威马逊”的舆情处置为例[J].新闻知识,2015(02).
②梁燕萍.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