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9-02-20广州市天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师道(教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中华中华民族

文/广州市天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爱、诚实、宽容、和睦、忠诚、孝亲意识、责任意识、团结合作、自省自律、公平公正、热爱民族和国家等价值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和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

一、学好汉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和独特标志。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文化传承,这使得汉字成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了一种文字体系。商代之前属于图画文字阶段,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其后经历了商代的金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汉朝末期的楷书,以及后来的行书和草书等。五千年的历史演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小学生阶段,学好汉字、写一手好字对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个人性格、智力和审美以及学习汉字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学好、写好汉字,不仅有助于领悟汉字的魅力,深化核心素养,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认同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的美感。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可以指代事物,可以象征形状,可以表示读音,可以领会含义,可以标注,可以含沙射影。美丽而富有表现力的汉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大量的优秀篇章都是汉字巧用的典范。只有学好汉字,才能体会汉字之美。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汉字2500个左右。汉字结构复杂多变,外形优美,小学生写起来会有些难度。在写字教学时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入手,我利用儿歌、猜谜、游戏这些教学形式先培养学生对书写产生兴趣,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及间架,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培养他们对书写本身的兴趣,从而领略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结构美,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写字,不断增强写字的情趣和技能,使他们感受写字的快乐。久而久之,在写字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地书写,不但可以巩固识字效果,加深对字的记忆,减少错字出现,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二、积累丰富的语言,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汉字和语言都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生从字到词、句是呈阶梯式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也是积累丰富的语言,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每个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低年级的“语文园地”安排学习“读读认认”的词语;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调整到“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分类总结学习,还穿插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成语和对联等形式的语句,使学生在学习词、句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从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汉语言是多姿多彩的,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语句表达准确、丰富的情感。首先说一说谚语,谚语是流传很广的民间口头语言的精华。四年级下册选取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六句农业谚语,让学生了解与生活有关的农业常识。五年级下册的形式更多,“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等歇后语的学习,引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典故。还有名言警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句让学生懂得少年应该立志、惜时、勤学、求索的道理。至于成语,它精致、简练,含义深刻。学生通过学习“精卫填海”等16个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领会它们的内涵,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育,磨练学生的意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后是对联,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接触到“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顶针联”等不同形式的对联,反复诵读,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同时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累各种形式语句,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积累丰富的语言,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

三、挖掘语文教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可以培养学生健体会学习、自强会爱国、友善会感恩、独立会内省和共处会审美等素质,在学习中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核心素养。

1.富有人文内涵的课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每册书都设计八个专题,其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多达18个,占整套教材的20.9%。如有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以诚待人等方面专题,内涵丰富,处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重视革命传统教育

现在我们国家和平的环境是革命英雄人物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它,时刻铭记历史,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课文展现了一批批革命英雄人物,有王二小、雨来、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还有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小学生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有国才有家”,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谨记热爱祖国。从小就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下册体现爱国主义的内容可不少。在“走进西部”这组课文里,教材精心选择《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四篇有代表性的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不仅可以感受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感情,引导学生做热爱祖国、有公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还可以让学生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

(3)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人际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可靠保证。小学语文教材时刻围绕着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里,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敢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实事求是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我为你骄傲》中的“我”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虽然没有及时承认,但后来攒了三个星期,凑足了7美元赔钱道歉,这种知错能改、诚实的品质令人敬佩。

2.欣赏古诗词,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好友之间的离别愁绪,有的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

(1)情感丰富的古诗词

古诗词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只要学生慢慢欣赏,就能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抒发情感,感受人生的意义,陶冶性情。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陆游的《示儿》、王昌龄的《出塞》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长歌行》中的不朽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刻警戒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唤起学生尊敬、感激、孝敬父母的心灵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到感受诗人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理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进而影响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古诗词的课外延伸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明确规定背诵优秀古诗文不少于150篇。因此,学生仅仅学习课内的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古诗词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广阔的空间。每次教学古诗词,我都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同类古诗词题材的课外延伸,用诵读的方式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词,体会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课外延伸的古诗词,积累更多的优秀经典古诗词,体会它们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简洁精炼的语言、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熏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时代延续、生生不息的灵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深化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成为建设和谐国家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华中华民族
踏青古诗词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我爱古诗词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