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促学,有效阅读
2019-02-20广州市南国学校
文/广州市南国学校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的阅读量不够,积累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小学低学段学生正处于阅读兴趣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阅读兴趣。
一、阅读现状
小学低年段学生,思想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只有兴趣才能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因此,部编教材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宽度,使阅读拓宽至学生的生活和课外阅读中。不仅如此,新教材重视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人于渔”,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浏览、默读、跳读、猜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在低年级的教材中还增加了“与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发动家长和家庭的力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阅读思维
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利于将学生脑中的隐性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然后逐渐过渡到逻辑思维。思维导图利用图像、文字等多种表达信息的方式,将阅读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记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而且思维导图形式多样、结构灵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会比较喜欢这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在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以图促读,有效阅读。
三、思维导图
常见思维导图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火车图——提升线性思维
阅读时,低年级学生理解知识时缺乏连贯性,搞不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借助火车式思维导图,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大脑机能,把各种感知到的信息转换为语言文字,再把信息用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阅读信息就有条理、有逻辑地展现出来。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小壁虎借尾巴》,利用火车图,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就很清晰直观,通过这样线性图,学生也形象地知道了壁虎会自己长出新尾巴的生命规律。
(二)气泡图——强化发散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可谓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而且转瞬即逝。气泡图的发散性特点,能捕捉和记录下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灵感,并通过圆圈将学生头脑中无序的想法有序地描绘出来。气泡图,主题放在中心圆圈,周围的气泡圈是对主题多个方面进行说明。有了中心圆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主题。气泡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拓宽思维的广度。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围绕棉花姑娘找医生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动物捉的害虫不一样。通过绘制气泡图,各种动物与害虫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课外所知道的其他动物捉的害虫,拓宽阅读思维。
如果课文中涉及到两种事物的比较,我们可以用双重气泡图,这样可以直观呈现两种事物的异同。
(三)圆圈图——训练聚合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聚合思维发展缓慢,认识事物存在片面性。圆圈图主要用来说明或定义一件事。它由里外两个圆圈组成:里面的小圆圈代表中心主题;外面的大圆圈代表和主题相关的细节、特点等。圆圈图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分析。如:部版一年级下册《园地五:识字加油站》,通过圆圈图,学生明白了“包”字族的字,通过加不同的偏旁可以变成不同的新字,加深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认识。
(四)树状图——培养归纳思维
树状图主要用来整理归纳。它像一棵树一样向上伸展,可以延伸成几个层级。中心主题是树干也可是树跟(据内容而定),树干、树杈和枝叶是中心主题延伸出的各方面内容。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通过树状图,学生很清晰地明白“要下雨了”有什么自然现象,知识点的层级性和归纳性很强,容易掌握,阅读开展更有效。
画完思维导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通顺、连贯的话语描述导图中各部分的关系,使知识再次转化为语言输出,避免囫囵吞枣的阅读,提高阅读有效性。
当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思维导图只是众多策略中的一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主体性的发展。阅读教学之路漫漫,需要老师们不停地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