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的语用价值,让语文课堂更有实效
2019-02-20广州市黄埔区萝峰小学
文/广州市黄埔区萝峰小学
“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用价值就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的。简单地说,语文教学就是语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的语用价值是多元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篇章结构,表情达意方面都各具特色,是引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绝佳范文。因此,语文课堂应该以“语用”为重点,解读文本,围绕课标要求,挖掘文本中隐藏的语用价值,寻找语言训练的切入点,有效落实语用训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高效的语用型课堂。那么,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如何从各种文本中挖掘其中蕴含的语用训练点,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从而让教学更有效呢?
一、巧用表达方法的迁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不同的年龄段对学生的语用训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年段要引导学生准确用词和正确运用句式;中年段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段落结构和合理运用修辞手法;高年段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篇章结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改变重分析重理解的现状,让课堂回归,把文本内容变成学生语用训练的材料,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舞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关注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后能迁移运用。
例如,五年级上册《窃读记》,课文以“窃读”为线索,写了作者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藏身书店里读书的事。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生动地表达出“窃读”时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使读者如历其境。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表达方法,也是文本所隐藏的语用价值,而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就是本篇课文的语用训练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品读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然后创设情景,为语用训练搭建平台——“这天,我早早地写完作业洗完澡,在大家准备关灯睡觉了的时候,我偷偷地把还没有看完的《一千零一夜》藏在被子底下。看到妈妈房间的灯熄了,我轻轻地呼出一口气,找出小手电,拿起书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忽然……”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文本中自语式的心理描写,写一写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这样,通过语言的模仿重组,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语言文字之中,完成了从读到写的迁移,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日常的每节阅读课中,教师都可以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让学生在读中迁移模仿,这样既可以降低单元作文的难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巧抓单元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的,每个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既有独自的表达特色,也有互相补充、互相联系的读写训练点。所以,我们在寻找“语用”切入点的时候,可以整体把握教材,着眼于整个单元的文本内容。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这是一个“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单元,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教材选编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这四篇说明文,解读全组课文后可以发现,这几篇都是说明性文章,都运用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介绍,如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恰恰是要求学生运用说明方法向别人介绍一种物品。因此,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学《鲸》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松鼠》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准确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的方法;教学《新型玻璃》时,则引导学生学习抓事物特点分类别说明的方法;教学《假如没有灰尘》,就要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假设的说明方法了。到了单元习作训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从这个单元中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物品,写一篇有条理的说明文,这样一来,整个单元的语用训练目标就达成了。如果每个单元都如此设定语用训练点的话,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定能逐渐提高。
三、巧从文本结构入手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布局谋篇、结构方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有的采用“总分”或“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有的按事物的不同性质安排材料……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挖掘其语用价值,巧设语用训练点。
例如,《钓鱼的启示》,这是一篇指导写生活启示录的绝好范文。本文写的是作者从一件生活小事得到启示,其在结构上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作者回忆了十一岁时和父亲去钓鱼的事,并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父亲要我把没到开放时间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接着,写了作者从父亲的话中悟出对这件事情的认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然后,作者写了过去的三十四年的时间里的道德实践:面对各种诱惑坚守自己人生道德;最后,作者写了他的收获:终生的启示。这样,文章结构上的主线就很清晰了:事情结果——道德认识——道德实践——收获启示,这就是写生活启示录的架构模式。这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按照这个架构学写——“六年前的幼儿园舞台,有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奇特玩具,看看周围没有人,我就把它装进书包带了回家。父亲知道后,要我把玩具放回幼儿园舞台……”
这样以文章结构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结构,挖掘出有价值的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写中模仿,逐渐提升语用水平,也让课文的教学更加有效。
语文教材,其核心价值就是语言运用的价值。教师要立足文本、利用文本,准确挖掘教材中的语用价值,找准语用切入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课堂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真正的“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