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要求下如何乐学古诗文

2019-02-20广东肇庆中学陈丽香

师道(教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形式

文/广东肇庆中学 陈丽香

2018年初,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古诗文学习将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让我们站在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起点上,那我们初中语文教育者应当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古诗文,乐学古诗文,主动学习古诗文呢?

一、让古诗文之美浸润心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若群星,而古诗文则是文化花园里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古诗文中包含的深厚文化素养之美、丰富动人的情感之美、深邃透彻的境界之美、独特隽永的形式之美,都是其它文学形式无法比拟的。想要学生喜欢、乐学古诗文,首先应当让学生们感受到古诗文之美,让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美慢慢渗入孩子们的心灵。

1.让绘画审美渗透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语言简洁典雅,但常让人深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手段描绘诗文中的画面,对于学生主动探究文意,感悟诗境和感受诗情画意有绝大的妙处。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我邀请学生们围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来简笔勾勒画面,学生大多笔画稚嫩生硬,但初春里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美好联想让学生们的画生机动人,让人观之心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学生初读文章甚觉无味,他们体会不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子中白描手法的妙处和情感内涵。我又请学生们拿出白纸,画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在点与面的对比撞击下,在亭、舟的渺小线条里,在人的渺茫无力感中,学生们深刻体会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闲情雅志,惊艳地遇见了一场行云流水般独特的美。

2.探寻古诗文之美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古诗文语言凝练优美,想要探寻古诗文之美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力。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说:“要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不要把课文分析搞得那么琐碎、程式化。”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先让学生体会词人望月怀人的情感,借用极具浪漫色彩的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达自己对人世境遇的哲思,再启发学生进行美的艺术联想,请他们自选意象加以想象。学生们吱吱喳喳,畅谈所想,有人说“一钩新月可以联想到新生萌芽的花朵,一轮圆月可联想到满意的考试结果”;有人说“一座高山可以联想到魁梧的父亲,一条清流可以联想到母亲默默流淌的关爱”;还有人说“一点烛光让他联想到赵师秀写的《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作者望着时明时暗的烛光,心里该想象了有约却不至的客人所遇到的多少种情况啊”……通过释放想象力,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还插上了“翅膀”在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里快乐地翱翔。

古诗文的美无处不在:用典意涵丰富之美、对仗精确之美、骈文体的工整之美、长赋的文辞之美,境界开阔深邃之美……当古诗文之美慢慢渗入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就会爱上古诗文,进而乐于学习古诗文。

二、让诵读古诗文成为一种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教学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也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但如今有些古诗文课堂依然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闷头闷脑,只会默读诗文、死记硬背。这种课堂让古诗文特有的音韵节奏之美荡然无存,加大了学生理解古诗文精神内涵的难度,更让古诗文学习成为“沉闷无趣”的代名词。曾国藩说过:“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可见,古人读诗文是以“读出声”为快乐和享受的。所以,诵读之声在古诗文课堂里朗朗飘起之时,古诗文学习必能成为一种快乐。

1.以多元的诵读表现形式吸引学生

古诗文课堂采用歌唱、朗读、吟诵的诵读方式都是可行的。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用歌唱的形式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并牢牢记住。教学北朝民歌《木兰诗》时,因其词句对偶工整,又兼用复沓、排比、重叠等形式,故直接用大声朗读的诵读形式就十分畅快。朗读模式可以是老师带学生读、学生个人读、多人读、男女生对读、集体回环复沓读、自己重复读,多元化的诵读形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开口读的兴趣,让他们树立信心,破除“闭口闷头读”的坏习惯。而这种眼到、口到、心到的多感官共同协调合作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带来学习效果的提升,进而又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古诗文的热情。而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我选用了陈琴老师研发的“经典素读法”,用“讲-读-吟-背”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讲”是选取学生需要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但不做零碎细致的讲解,着重让学生明白作者虽身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他正气凛然、铿锵有力地向志同道合的好友发出振聋发聩之言;“读”是大声诵读诗文,读准字音,并扫清如“谪”“属”“汀”等读音障碍;“吟”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用“歌诀体乐读法”有节奏地诵读诗文,文章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节奏感强,配上相同节奏的快板或击桌鸣声则气势更足,学生状态更投入,效果更佳!

2.吟诵让古诗文学习成为享受

传统的吟诵是一种个人特性很强的形式,它容许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表现在吟诵过程的字里行间,学生不容易学会。为了鼓励学生尝试吟诵,我降低吟诵的要求,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基础知识,然后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支持他们用各自方言吟诵诗文。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我用粤语示范吟诵,一比较,学生发现这比用普通话吟诵更显韵味悠长,引人神思。学生们兴奋不已,分别用风格迥异的客家话、闽南话等来吟诵,学生们的吟诵虽然技巧稚嫩,但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因而得到了满堂喝彩!著名诗人余光中生前说过:“中文是美丽的、了不起的文字,语感的培养注重吟诵,应该通过吟诵去体会其中的气势节奏韵味。”吟诵,让平仄相间、长短高低、轻重缓急的形式之美从文字里复活了起来;吟诵,让学生们爱上古诗文,让古诗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加强学习古诗文,不仅是部编版新教材的明确指向,更是弘扬传统文化、滋养心灵、塑造高尚情操的需要;也是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积蓄前进力量的需要。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古诗文,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结出丰硕甜美的果实!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形式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