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集团化管理背景下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精细化管理
2019-02-20黄常洪张扬南李晓丽廖晓梅代国知林应标
黄常洪,张扬南,李晓丽,李 秋,廖晓梅,代国知,林应标
(南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彬州 423000)
研究表明,医学检验中的大多数差错发生在检验前和检验后阶段[1],检验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检验总误差的46%~68.2%[2]。认识和控制分析前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计划,有利于实验室的风险规避和质量的持续性改进[3],这不仅是检验科员工的努力方向,也有赖于医院临床和护理等多部门的配合,它反映医院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面对医疗集团化管理的新挑战,如何破解分析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组织架构层级不清,标本送检流程环节多,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主体不明确问题?如何解决不合格标本信息反馈不及时到位,信息与标本物流脱节问题?本研究依据样本不合格率,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ISO15189认可过程中,2016年~2018年三年的持续改进措施对提高分析前检验质量效果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四个医疗区2016年2 539 292例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14 881例;2017年2 818 615例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5 975例;2018年3 072 291例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5 199例。
1.2 改进措施与方法
1.2.1 建立科学的组织框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1.2.1.1 构建统一的检验医学中心,建立科学的管理构架 我院共有5个医疗区,除已开展业务的中心医院、南院、北院、西院医疗区外,还有在建的东院医疗区,构成以罗家井原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母体的“一体四轮”的格局。四个已开展业务的医疗区检验科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检验医学中心,检验医学中心对人、才、物统管。设立以中心主任为首的委员会管理模式。下设生化、临检、免疫、微生物、门急诊、特检各亚专业组,南院、北院各指定一名负责人处理日常事务。
1.2.1.2 设立标本集散中心,建立标本组 为有效实施标本流程管理,在各医疗区均设立专用的场所作为标本集散地,配备工作电脑、打印机及扫描枪。在各医疗区设立标本接收组,标本组接受检验科的管理。设标本组小组长一人,负责组内日常工作外,并有多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接收标本,其中指定一人专门负责医疗区间标本送检。严格实行标本首接负责制和实时扫描签收制度。所有进入检验科的标本,均须先送达标本接收室由工作人员进行签收,再根据检验项目进行分拣和传送。
1.2.1.3 建立健全标本采集、运送的各类程序及文件依托ISO15189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原始标本采集、接收、转运文件20余份,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各医疗区员工由质控员每月考核,汇总到质量管理组,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1.2.2 加强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构建符合分析前质量管理要求的流程和队伍
1.2.2.1 对临床医生的告知与沟通,选择正确、合理的检验项目是合格检验标本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检验新仪器设备、新项目和检验方法的应用,医生难以全面深入了解每个检验项目的意义。检验医学中心对新项目临床意义、医嘱代码、费用等信息整理成册,通过OA系统内部发送邮件,发送纸质版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使医生更高效合理的利用这些项目,让患者得到高效诊断和治疗服务。
1.2.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是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标本采集方法不仅是标本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4]。检验中心针对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缺乏标准化培训材料问题,为各临床科室编制新版《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列出当前检验项目所要求的标本类型及采集程序[5]并对采样过程实行监督抽查。通过在护理大会上进行培训讲座,制作常用检验项目信息卡片等多种培训方式,使护理队伍分析前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1.2.2.3 对护工队伍的培训与教育 护工从事的工作不仅多而且杂,包括临床科室的卫生清洁、看护患者、运送标本等。他们掌握的检验知识不多,对检验标本的时效性认识也不够。因此,需对他们加强培训,增强责任心,要求标本务必及时安全送到检验科,务必在检验科标本室当面交接。为医疗区间标本高效转运,检验医学中心特配备两台转运车,并招募高素质司机负责标本转运。
1.2.2.4 对标本组人员的培训与能力评估,重点关注标本周转时间 临床实验室的改进措施必须包括所有TTP活动,特别是检验之外阶段的活动;这不仅关乎过程,更关乎患者安全[6]。该组员工要求掌握一定的检验知识,要求能快速签收到达标本室的标本;能将集中到检验科的标本分拣、分类送达各检验岗位;能快速区分急诊与平诊标本,按时送达检验岗位;能正确快速识别不合格标本,并及时做好不合格标本记录。
1.2.3 注重临床反馈信息,对分析前全流程监管
检验人员要积极与临床联系,进行分析前质量理论培训,让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检验质量控制环节中来[7]。 检验中心设立床旁管理小组和质量管理组。床旁管理小组对全院100余临床科室进行分析前质量督导,分析细节,做好细节管理[8],收集临床科室反馈意见,下发医护意见调查表。每月安排2天时间下临床科室沟通,管理,对能够及时解答的问题进行疏导,对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在检验中心每月的质控会上,进行汇报。质量管理组对汇报问题实行汇总、分类,安排主任挂牌督导,在下月质控会上,对问题督导情况进行公示,明确进展。
1.2.4 信息化建设在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中的支撑作用
1.2.4.1 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优化检验流程:信息科技渗入到医院各科室的方方面面。检验中心的信息化技术在ISO15189认可期间不断改进,获得长足进步。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以信息为指引,实行分析前流程各环节全覆盖和告知。检验中心在HIS 系统维护整合检验项目,对常用项目形成套餐,医生开出电子处方,患者凭就诊卡或指引单缴费,到分诊台打印检验条码。通过叫号系统进入标本采集阶段,护士根据条码上提示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样,患者自行离开进入下一环节,在约定时间凭就诊卡到检验自助报告机上打印报告,或通过总台人工服务打印报告即可。
1.2.4.2 实现标本条码化管理,信息流与物流的匹配:在应用 LIS 系统进行标本管理时,是利用唯一的条码号来实现的,一个样本对应一个条码,可全程管理跟踪标本条码查询样本状态(后期细化标本状态并返回临床HIS系统可查看),让临床医师能够直观地得到检验结果查询检验流程,掌握标本动向。使用条码管理标本,直观简单,避免了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进而来对差错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同时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进了我们的管理水平。
1.2.4.3 设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在四个医疗区内的数据共享:四个医疗区使用同一个数据库,检验结果的查询、检验数据的存储以及检验收费的统一管理。不管标本在哪个医疗区检验,在检验中心内部,任一联网的电脑可以查询到其他医疗区的检验数据。医师、护士都可很方便地在电子病历系统查阅检验结果,分析患者的病情,能及时、快捷、准确地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依据,以便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1.2.4.4 LIS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让数据处理和分析更高效便捷:LIS系统对分析前流程细分6个时间点的样本状态提醒与查询。增设样本签收统计,拒收明细统计,不合格原因分析登记等功能模块,为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9]的可靠、快速统计奠定了基础,也为下一步改进指明了努力方向。LIS 系统在采集数据和质量监控中占重要地位,能够客观分析实验室质量风险来源,应持续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10]。
1.2.4.5 运用新时代信息手段使得交流更便捷:患者可以通过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了解到很多分析前注意事项,包括预约挂号等,从而使患者准备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也可以绑定治疗卡实现结果查阅。检验中心通过建立质控员、安全员、组长微信群等方式,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迅速提交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实施效果
通过各种改进措施的实施,分析前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16年改善措施实施前,2 539 292例标本中有14 88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86‰。2017年启动ISO15189申报工作,联合多学科多部门联动改善措施实施后,2 818 615例标本中有5 975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2‰。符合制定的质量目标,标本不合格率控制在<3‰。2018年再次改进后,3 072 291例标本中有5 199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69‰。标本总量增长的同时,不合格标本数量呈下降趋势。经SPSS20.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实施精细化管理,改进措施后有效的降低了标本不合格率。
3 讨论
医疗集团化管理下的各医疗区呈多地域分布,临床科室众多,定位和检验需求又各自不一。各医疗区检验科项目规划不一,检验标本不但在本医疗区内流动,还要在集团内医疗区间流动,质量管理活动中面临组环节多,信息与标本物流脱节现象严重,难以满足医患需求等诸多难题。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以申报ISO 15189认可为契机,在三年的质量提升中,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框架,使管理层级分明。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使日常工作标准明确并得以有效执行。通过加强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构建符合分析前质量管理要求的流程和队伍。通过注重临床信息反馈,发挥信息化建设在质量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实现对标本流通的全程监管。尤其重要的是优化LIS系统,增加样本签收登记、拒收明细功能模块,让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分析更便捷。通过运用医院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等新时代信息手段使得医患、医护技之间交流更高效。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制度,对样本的采集、运送及保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样本不合格率从2016年申报前的5.86‰下降到2018年的1.69‰,显著提升分析前样本质量。在三年的探索和持续改进过程中,我们认为,建立多部门合作体系能提升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11],在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做好集团化管理背景下的分析前质量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