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的政治参与
——以美国为例
2019-02-20刘昱廷
□ 刘昱廷
一、社交媒体时代的政治参与
对于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美国学者亨廷顿和纳尔逊给出的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①。该定义把政治参与的主体限定为平民,不包括政府官员、政党骨干、精英分子等。亨廷顿和纳尔逊也并未区分参与的合法性与非法性,而是将制度内和制度外的参与途径都涵盖在参与范畴之内②。
传播媒介的变革与发展与政治参与有着共生和交互的关系,新的媒介传播形态正在改变政治参与的外延和内涵,增强政治参与的活力和积极效用。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每一个用户轻松地寻觅到有共同精神追求、政治信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人,与之密切沟通,发展成一个网络虚拟社区。社交媒体为公民访问信息和自由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供新的自我表达模式和沟通切入点,已经成为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线下政治参与正与社交媒体时代的线上政治参与紧密融合、协作共生,两者互为补充。线上政治参与形式多样,有在线请愿、参与讨论政治新闻等;线下政治参与主要是政治请愿、政治选举、游行集会等。
二、美国公民政治参与大变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美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在体制、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首先,从民主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动摇了美国精英政治统治,把权力下放到普通公民身上。季冷思(M.Gilens)和佩吉(B.Page)的研究指出,在过去,掌握着大量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强势集团影响着美国的政治决策,是美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大众社会理论则把美国描述成是精英分子和平民二元分割的社会,后者是被动的、软弱的、一盘散沙式的存在。传统媒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其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one-way communication)模式,公民往往被动接收信息且无有效反馈渠道。自2008年以来,社交媒体的兴起打破了美国精英政治体系的基本机制,公民不再是“弱势集团”。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双向传播(two-way communication)性质,将权力下放到普通公民身上,迸发出多样的思想意识形态。皮尤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大多数美国人认可社交媒体在实现政治目标方面的积极影响:赋予边缘群体更多发言权、突出那些不受主流媒体关注的重要问题、让权贵接受监督和问责。在轰动一时的弗格森枪击案中,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所形成的舆论态势大相径庭。该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呈现病毒式传播状态,由律师、黑人团体和普通民众等构成的共同参与体将“种族歧视”“司法不公”“暴力执法”等热点话题提上社会议程。普通民众对美国边缘群体脆弱的生存生态产生共情,甚至引爆线下大规模游行示威。然而,多家主流媒体并未将该新闻视为国家优先事项进行报道,且报道时主要强调事件发生后的社区抗议。可以看出,美国社交媒体正在形成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态,为美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其次,社交媒体成为美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特朗普把推特作为自己主要的政治传播渠道。例如,特朗普通过推特发表标签话题#MakeAmericaGreatAgain,感触公众情绪,用开放、透明的方式引发集体围观,用有效的话语策略影响选民的决定。纽约时报指出,推特是大选投票日突发性新闻报道的主要平台。在投票日,使用支特朗普标签的推文占56.7%,显著高于使用支持希拉里标签的推文数量(20.3%)③。成功竞选后,特朗普悄然地将推特变成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隐性平台。“推特治国”的策略彻底改变了过去美国政府依靠传统媒体与民众单向沟通的方式,实现了政府与公民良性的政治传播生态,增强了美国政府议程设置的能力和政治传播主导权。140 个英文字符的推特信息,巧妙地对全国上下各类政治事件进行设置议程,并推动形成共识。特朗普网络执政的成功弱化了传统媒体的政治影响力和信息过滤功能,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传播渠道的垄断权。长远来看,此举也可能加深普通民众反精英、极端平民化的民粹主义思潮,因此,需要辩证看待。
更为重要的是,社交媒体引发了新的社会建构体系,带来政治参与和政治话语的多元化。我们的社会,是由个人、团体和机构之间不断发生互动所构建起来的,同时社会也构建了这些互动。社会建构创造了社会现实。传统媒体通常会对内容进行层层把关,只把符合他们价值理念和新闻传播标准的内容进行构建,而那些不符合的,则无法流入传播渠道。例如,美国传统媒体忽视草根政客,只报道集团内部成员和精英政客,帮助他们在大众面前宣传、提升个人形象。因此,传统媒体时代的社会建构呈现单一化、专制化的特征。社交媒体时代,平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身的意义构建,重新被构建的新社会体系正在萌发。新的社会建构体系汇聚社会的种种思潮,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再囿于一隅,而是包罗万象。
三、两大挑战
社交媒体的政治参与是把双刃剑。社交媒体的过滤性气泡(filter bubble)会导致美国政治体制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从而影响民主政治参与进程。过滤性气泡基于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在线个人信息如政治偏好和文化背景,用以生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最后进行精准化推送。人们沉浸在社交媒体所营造的个性化世界中,组成闭塞的社群,与之对立的观点逐渐消弭,无法深刻理解和合理判断现象的本质。当美国民众在社交媒体中看见与他们的政治偏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符的新闻时,不仅会增强对当前政治观念的信仰,还会引发对其他政治党派的盲目、无知与偏见。互联网活跃家伊利帕里泽(Eli Pariser)指出,如果一个美国网民是亲民主党派,那么他/她在社交媒体中只会被推送关于民主党派的新闻和消息,因为他/她加入的聊天室、评论和转发无一不在塑造他/她的政治态度和固有倾向。在大选期间,社交媒体的过滤性气泡可能会使民主党派和共和党派的新闻曝光率分别降低8%和5%④。
此外,社交媒体让过去的草根分子成为网络红人,其中不乏激进分子如女权主义。他们成功成为流量天王,建立自己的网络社群,往往通过情绪化、激进型、煽动性的政治话语策略引导舆论,使健康的舆论生态难以形成。网络名人带来的强大群体压力让一些持有对立观点的公众趋于沉默或是隐藏真实的政治观点。
四、结语
只有正确认识、合理运用和科学指引才能使社交媒体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推动美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也为现代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契机。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曾说过:“在即将到来的时代里,我们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去创造一个传播系统,它具有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平等、人性化、可持续性和创造力,公正和自治是该时代的秩序。”
注释:
①陈振明,李东云.“政治参与”概念辨析[J].东南学术,2008(04):104-110.
② Gilens,M.& Page,B.2014,‘Testing theories of American politics:Elites,interest groups,and average citizens',Perspectives on Politics,vol.12,no.3,pp.564-581.
③Howard,P.,Bolsover,G.,Kollanyi,B.,Bradshaw,S.,&Neudert,L.2017,‘Junk news and bots during the US election:What were Michigan voters sharing over Twitter',Computational Propaganda,Oxford,UK.
④Bakshy,E.,Messing,S.& Adamic,L.2015,‘Exposure to ideologically diverse news and opinion on Facebook',Science,vol.348,no.6239,pp.113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