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的类型模式研究
2019-02-20张之琨
□ 张之琨
自从2014年爱奇艺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和标准,网络大电影迎来爆发式的发展。2019年1月,爱奇艺发布了《2018 网络大电影年度报告》,2018年爱奇艺全年上线1004 部网络大电影,票房冠军《灵魂摆渡·黄泉》分账高达4547 万元。
网络大电影是“互联网+电影”的产物,与微电影相比,网络大电影的片长较长,一般为60 至90 分钟。但是与院线电影相比,网络大电影的放映时间就短了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大电影的传播依赖于互联网视频平台,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文化、受众、传播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网络大电影凭借其所具有的电影一般属性和特殊的人物形象及剧作模式,在几年间异军突起,成为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电影类型和现象。本文从网络大电影的人物形象、剧作结构和受众定位入手,研究它的类型特征。
一、单纯的人物设定
一部60 分钟的网络大电影要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既要具备完整的电影结构和容量,又要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住来自各种渠道的观众,这样一来,人物形象的设计成了关键,而主角的设定更是重中之重。几乎所有影片都需要极尽所能地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在主角的设定上,制作者们讨巧地将主角设计为小人物,例如古装网络大电影《超能太监》中的小太监以及《清宫遗梦》中的小姐。这样的主角一来不会高高在上,凌驾于观众之上,让观众容易接受,二来“屌丝逆袭”的事情一直是小镇青年们津津乐道的,而他们也是观影的主要人群,相比于高富帅的爱恨情仇,围绕小人物展开的故事更接地气。当然,第三点是由于片长的限制,制作者把大部分篇幅留给影片情节的阐述,而对于人物的社会背景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做过多的阐述。所以,对于网络大电影的主角,一个简单的、单纯的底层小人物最合适不过了。
从编剧的角度来看,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在有限的时空里建立起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这层关系网所涉及的人和事中反映出社会众生相,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反思。那么,我们所提到的“小人物”就更像一个见证者,他与其他人物角色发生着关系,又由于种种原因被卷入其中,在生命或者其他方面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化解危机或者拯救了其他危在旦夕的人,主角形象便完成了小人物的升华,既符合观众的一般观影心理,又会由于在与故事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精彩桥段而展现出丰富的戏剧张力。当然,如果体现在电影角色划归上,一般来说,主角体现为正面的人物形象,作为理想主义或者英雄主义的化身是观众超现实理想的最终落脚点,带给观众的是愉悦的审美享受和观影体验。
在2016年大热的网络大电影《超能太监》中,主人公太监大宝原本是明朝皇宫里的小太监,却见证了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又与韦惠妃、吉祥公主一起逃亡,卷入了东厂提督的阴谋,最终通过自己的艰难斗争逃过了一劫。且先不论影片的恶搞因素,单从人物的角色设定和主角在困境中的主动行为推动情节来看,这部网络大电影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传统的影视创作中,人物背景和人物动机都比较复杂,加上许多导演偏爱模糊正派人物和反派人物的界限,使反派人物更具有“人性”,更加立体,这既有导演表达自己艺术诉求的原因,又有丰富剧情的需要。所以,院线电影中的反派人物更多是“灰色人物”,这在人物形象方面就稍微高级一些了,然而在绝大部分的网络大电影中,反派人物是彻头彻尾的“黑色人物”,作为正义的反面解读者,又或者是给主角设置了重大阻碍的人,往往是明显与社会主流思想相悖的,违背道德准则,又或者是触犯法律的不法之徒。
网络大电影的反派人物扁平化、脸谱化,一般来说性格单一、穷凶极恶,这种反派人物的设定更多地是与网络大电影的观影条件和受众人群心理有关。从观影条件来看,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观众通过移动端观看影片,三成通过PC 端,所以,由于播放介质的特性,观众观看影片时全神贯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复杂的背景设计容易让观众错过细节,从而影响观影体验,观众更希望人物之间善恶分明,通过对抗而产生戏剧冲突。一正一邪之间的斗智斗勇往往是推动故事剧情向前发展的第一动力。
笼统地说,网络大电影在对反派人物形象的设计上更多是做扁平化处理,仅仅需要一个理由,无需其他解释,即可成为他干扰、阻碍甚至杀害主人公的原因。例如,在影片《小镇车神之五菱漂移》中,反派被设置成年轻的赛车手保罗,为了夺冠,他企图买通昔日车神沈腾飞假输,让自己成为新的车神。沈腾飞在片中的终极目标就成了找回自己赛车的初衷,赢得与保罗的比赛。这样一来,人物动机单纯,不需要交待复杂的背景,浅显易懂,观众们也乐在其中。
二、浅显的线性叙事
网络大电影的核心是故事,“故事为王”在这里很是受用,因为缺少巨额的电影制作资金,缺少较长的制作周期,所以从有创意到摄制完成,网络大电影的制作周期少则一个月,多的也就三四个月,也不需要像传统的电影、电视剧那样排队等很久的档期。于是,想获得高点击率、高传播度,网络大电影就必须足够吸引那些视频平台的付费用户,相对地,片方获得的收益也多,投资回报率比院线电影还要划算。这就让无数从业者绞尽脑汁,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了一条适合网络大电影剧作结构的道路。所以,有意无意之间,在叙事方式上遵循线性叙事成为了网络大电影中比较常用的手法。
浅显的线性叙事带来的是剧情不需要极强的推理性,逻辑上也不必非常严谨。当然,不能否认这几年有几部在叙事结构和方式上进行探索的影片,但那毕竟只是少数,而网络大电影受限于制作周期和制作资金,制作方一般不太愿意尝试非线性叙事,基于成本的考虑采用最常规、安全的叙事方式,讲述一个故事,即完成从创意到创作,再到创收的二次跳跃。
和扁平化的反派形象相似,浅显的线性叙事也是为了方便观众在观看时更加轻松。即时通讯的发展和移动媒体的兴起,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观影的渠道,相比有深度的院线悬疑电影和节奏较慢的文艺电影,网络大电影既有题材上的猎奇性,也有观影的便捷性,网络元素的多重融合形成了网络大电影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时代的受众定位
(一)“草根文化”的兴起
青年亚文化是在青年群体中形成的不同于主流文化价值的观念和行为,“是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和颠覆,具有边缘性、反叛性、颠覆性、松散性和可塑性等特点”①。“当今的网络时代,‘屌丝文化’成为了亚文化的典型形态,最初是一小部分人群的自嘲,因为网络的疯狂传播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它最初只是部分群体用自嘲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现在几乎成为网络主体的代名词,在网络上的流行,更随着网络剧《屌丝男士》的热播,屌丝文化也发展成当今规模最大的亚文化。网络大电影正是抓住了这点,在内容上极力迎合大众趣味才获得了广大的受众群。”②纵观现在的网络大电影,屌丝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题材中,近几年的“爆款”影片,整体风格都趋向轻松、幽默、通俗,而制作者在网络上对大电影的宣传也力求体现其风格特点,之前一直流传的网络大电影宣传逻辑“片名——海报——前6 分钟”,这三个环节都成为了营销的主要阵地,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让观众看到自己的喜剧成分、通俗元素。
可以这么说,“屌丝文化”已经成为了网络大电影的一个重要标签,很多制作者或者投资人都会笑谈,只要哄好了“小镇青年”,满足“屌丝们”的观影需求,就肯定能获得不菲的回报。即使到了2018年,网络大电影日趋专业化,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开始关注网络大电影,“小镇青年”——主要指小城市的年轻人,依旧是票房贡献的主力军。
“小人物式的主角”依然是“屌丝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些年轻观众们通过影片中小人物成功逆袭的剧情反观自身,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画面和剧作有那么高的要求,有时候,能满足自己的一点要求,获得些许满足,就足够让部分观众掏腰包了。
(二)移动端付费视频用户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就给新生的网络大电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过去,我们习惯去电影院里买票,正襟危坐地欣赏完一部完整的影片,而现在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更加方便自由的观影途径,也带来了快捷的移动支付。从媒介和载体上来看,网络大电影通过互联网媒介,经过手机这个载体传播,使得原本没有大量时间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利用零散的时间欣赏自己喜欢的内容产品。
所以说,手机媒体内容的发展可以十分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任何有关、有趣的资讯都可以一手获得,不仅仅给了网络大电影诞生和生存的空间,也为其宣传和营销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传播平台。随着影视版权意识的苏醒,中国的影视工作者们开始重视有偿的视频制作,而网络大电影就如同一个大锤,捶开了视频网站付费的大门。就像韩斯在《优酷要做网络影视的淘宝》一文中所说:“2017年,优酷开启了网络电影的店铺模式,意味着网络电影可以如同淘宝商品一样,实现自由买卖,无需中间环节。这种全新的自运营模式,将观众的口碑放至在第一位,以网友的个性化消费为基础,口碑成为做好电影的中坚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大电影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一条生存之道,也可以说是逐渐形成了网络大电影的独有模式,当然同时也存在着蹭IP、软色情、标题党等不良现象;但是不可否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新的影视娱乐产品的需求渐渐增多,观众们越来越需要一些“新玩意儿”。传统的播放介质、影视内容已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迎来了一轮新的革命,当今这一代人不仅仅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得物质资料,而且还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依托于网络媒体的网络大电影,因其自身具有的电影属性和互联网的特性相结合,既吸引了一大批热衷于此的观众,又为自己奠定了付费观看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大电影的制作会越来越专业,观众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注释:
①杨晓茹,范玉明.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网络微电影发展研究[J].当代电影,2013 (05).
②王文慧.浅析互联网时代网络大电影呈“井喷”式发展的推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