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2019-02-20□李萌
□ 李 萌
主旋律电影是各时期在党的正确方针引领下,向观众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力求使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的电影作品。电影中所展现的价值观是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持有的价值取向。社会环境是决定电影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任何一部电影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时代缩影。不同时代的电影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要满足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更要向社会传达正确的价值观。青年的价值观易变化、不稳定,会因接受到的信息不同而做出改变。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鼓舞青年昂扬向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消极的价值观易使青年萎靡不振甚至走入歧途。主旋律电影可以更好地向青年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更好地鼓励青年积极进取、努力奋斗,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
一、改革开放初期
1977年,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全国各地皆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氛围,人们都做好了迎接新生活的准备。然而一年之后的1978年,“两个凡是”的主张被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使刚刚摆脱文化大革命的人们又陷入了迷惘。在此情况下,邓小平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正确的思想路线加以传播。1978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文艺代表大会上提出“不要横加干涉”文艺创作,党和国家要帮助文艺界恢复文艺创作,自此,我国电影界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改革开放初期的主旋律电影多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题材,主要描写革命英雄、国家领袖和重大事件,其宣教功能突出。1980年的《大渡河》讲述了长征途中,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将领的领导下,红军将士不惧艰辛、奋勇向前,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在当时技术设备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影片主创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向观众再现了当时激烈紧张的战争场面,这部壮阔的影片无疑会给青年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建国以后,我国国内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青年们对战争的感受并不直观,而通过这种影片,他们可以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能激发青年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1989年的《开国大典》,用电影这种精炼的表现形式向观众重现了宏大的历史。影片中人物生动形象,同时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向观众重现了红色中国的由来。这部电影同《大渡河》一样,都属于革命历史题材,生动诠释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牺牲小我、捍卫祖国、捍卫人民的高尚情操。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国门,更多国外的信息开始源源不断涌入我国,其中不乏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抹黑我国英雄和领袖的言论。青年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很容易被一些不实信息挑动。通过主旋律电影的传播,可以使青年正确认识我国的伟人和领袖们,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价为我国和平安定做出贡献的伟人们。
《孔繁森》《焦裕禄》这种现实人物题材的电影与上述两部紧张激烈、场面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不同。电影中的人物皆是生活中的普通党员,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些道德模范就生活在普通人之中,并非遥不可及,所以青年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可以学习这些道德模范无私奉献、勤政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正确价值观,抵制好逸恶劳、急于求成、脱离人民的消极价值观。
《大渡河》《开国大典》《焦裕禄》是改革开放初期三种不同类型的主旋律电影,它们都向青年传递出了相同的价值观,那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的是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更需要广大的青年们努力奋进、顽强拼搏,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可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二、步入新世纪
改革开放20年,中国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正以更加包容、开放、和谐的姿态面向全世界。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开始改变世界,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今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着调整,社会文化呈现多样化,青年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变得多元化。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主旋律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爱国题材的电影中融入爱情的元素,使现实题材增加了浪漫的成分,更能吸引青年观众的注意。1998年由大将军叶挺的后人叶鹰导演的影片《红色恋人》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该片以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租界为背景,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刻画了以靳和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不懈奋斗的故事。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单单是展现爱国情怀,更将爱情融入进去,刻画出的是有血有肉的革命人士,这对青年来说无疑是增进了亲切感。对于即将走进新世纪的广大青年来说,他们越来越需要一些新的流行文化,《红色恋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请来了在青年中颇具知名度的张国荣来饰演男主角。请知名演员来演主旋律电影,不仅能吸引更多的青年去关注这种题材的电影,更能接受影片所传递出的正确的价值观。对青年来说,他们所看到的不再是只存在于银幕中的冰冷形象,通过对这些革命人士爱情故事的描写,一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信仰的形象将更丰满更令人动容。与《红色恋人》类似的影片还有红极一时的《红河谷》,这类影片在当时的流行说明迎合了时代发展潮流,适应了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中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文化业也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在一片向好的形势下同样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改革开放将中国文化带出国门的同时更多地将西方文化引入国内,资本主义文化和生活模式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一些青年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对我国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低、崇洋媚外、诋毁我国革命先辈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资本主义价值观开始在青年中渗透开来。国家高度重视此类现象,在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建立青年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党和国家加大了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投入的力度。
为响应国家的这一号召,电影界也顺势推出了一系列的主旋律电影。我国第一部以南昌起义为题材的电影《八月一日》,为观众再现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挽救革命劣势发动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这部影片使更多的青年了解南昌起义的前因后果,更深入地了解我党军队建立的艰辛。而主旋律电影开始与商业融合也是这个时期电影业的一个特点,其中影响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影片非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莫属。此片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为背景,讲述了抗战结束后我党为建立新中国所做的一系列准备,突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这部影片请来了百余位时下流行的知名演员,演员们把历史责任感融入精湛的演技中,使观众能更好地融入其中。该片不仅创造了百余位明星零片酬的纪录,票房更高达3 亿。许多青年通过上网观影或走进电影院的方式去了解这段历史。这部电影不仅极具商业价值,同时宣教功能也很突出。许多青年表示,这部影片使人热血沸腾,对当时我国的历史以及共产党人为了建立新中国所做出的无私奉献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此片类似的还有2011年上映的《建党伟业》,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还原了我国革命先辈建党的艰辛历程。
观看《八月一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类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对青年的价值观是一次洗礼,在资本主义文化不断腐化我国青年的时候,这种影片的推出唤醒了青年心中沉寂的爱国情怀,增加了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多的青年意识到我们现在这种舒适的生活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通过顽强斗争和拼搏得来的,这种安逸和平的生活环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些影片对于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走进新时代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十八大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新时代由此开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表明我国正式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就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世界,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让世界都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十八大以后,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到达了高潮期,影片《空天猎》和《战狼》系列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部电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将故事叙述与爱国精神相结合,彰显了国家力量、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对于青年观众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更是唤醒了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和对公平正义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层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总书记强调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新时代诞生的一系列主旋律电影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其中引发观众热议的影片就是于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本片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为解救被恐怖分子挟持的中国人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故事。这部影片除了内容“正”更是获得了我国公安部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以爱国主义贯穿整部影片,但影片突破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更多地呈现人民解放军解救同胞的艰辛过程,这使得祖国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象征或符号,而是维护同胞安全的实际行动。这就使得青年对祖国的认识更深刻更形象,明白爱国不单单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对同胞的帮助和爱护,爱人民就是爱国最生动的表现。影片对英雄主义也做出了深刻诠释,但与美国大片中的英雄主义不同的是,《红海行动》中的英雄不是单独的一个人,而是整个队伍,大家不是各自“逞英雄”,而是分工合作,突出集体主义,力求在团队中把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无疑给青年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要想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一个好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团队意识、集体意识,这样不论是在校园中还是社会中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自身所长。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重要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各有其时代特点:改革开放初期对伟人领袖的崇拜之情和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进入新世纪以后关注小人物小事件,在主旋律电影中加入爱情的元素;步入新时代以后的商业化大制作,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不同的时期,影片特点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我们都将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各个时期的青年们都应自觉加强爱国主义学习,遵循时代发展主旋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对主旋律电影的宣传,有利于青年文化自信的建立,更有助于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奋斗终生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