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在新闻评论教学实践中的构建与应用

2019-02-20

视听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选题教学学生

□ 肖 珉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在微媒体盛行的当下,新闻评论的教学应当适时根据媒体环境及学生媒介使用情况做出调整。有机构预测,未来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流量将以视频方式出现。在当下大学生的媒体使用过程中,短视频以其内容多样、种类齐全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媒体接受形式之一。新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所需的新闻及文字敏感,对短视频更是保持了较高的接触度,因而利用手机等自媒体将短视频制作引入传统新闻评论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可行及必要的。

一、短视频制作引入传统新闻评论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从写评论到说评论——满足两种“需求”

传统的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以写作为主,通常专注于较为正统的“文字”评论,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评论形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媒体环境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卡兹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短视频内容丰富,融合多种媒体形式,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在视听等多种感觉上的需求,也就获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使用。因此新时代的新闻评论教学也应该努力转变自身去适应这两种需求,即媒体对受众的需求和教学对学生的需求。在这两种需求中,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尝试利用新媒体,鼓励学生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新闻评论创作。

(二)从半封闭走向全开放——鼓励评论的“二次创作”

传统新闻评论的教学实践环节通常来自学生作业。由于课堂时间等限制,学生的创作基本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环境下,缺乏足够的互评环节,学生之间的观点难以实现充分的交流和碰撞。短视频在传播形式上具有社交性的特点,本身设置有点赞、转发、评论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使学生之间实现实时互动,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形成“期待”,促使学生持续关注作业提交后的状态。同时,短视频后的评论功能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观点交流,促使学生二次创作,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完全开放地接纳各种意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从单线文字创作到多人视频合作——适应融合新闻传播方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下新闻评论的文字作业不同,视频评论主要是以呈现画面和声音为主,因而短视频评论创作中,需要学生分小组多人合作。短视频评论创作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重视文本要“点”到社会的麻筋上,触及事件的痛点,又要把握分寸,注意舆论导引的方向,同时还要兼顾视频画面的生动有力。因而从选题到立论,从出镜评论员到相应视听画面的剪辑,都需要严格的小组内的分工,这种合作方式更加符合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制作要求,为学生全面适应融媒体代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二、短视频引入新闻评论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论点不够明确,易于偏离主题

短视频评论需要在快速化的多媒体时代给受众留下一个印象鲜明的论点,以避免淹没在大量的娱乐性短视频中,因而要求其在制作中主题必须稳定,论点必须集中,这就意味着短视频评论制作者需要在开头位置将论点明示给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强化主题论点。但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从书面语言转为口头表达,容易出现主题把握不准、论述偏离的情况。在“女教师课堂上摆拍照片”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视频开头提出“未经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同意,拍摄并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涉嫌侵犯隐私权”的论点,但是在视频后半段论述了网络主播的个人素质低下等问题,论述与明示论点并不相符,导致受众理解受挫。

(二)论述缺乏深度,容易情感偏激

深度是决定一篇评论有无思想性的重要指标。短视频评论的深度需要制作者通过新闻现象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服受众发现一种事物与另外一种事物的联系,认识事情的本质或是规律。这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在书面评论的写作中作者可以组织较强的论证材料,然而在短视频评论中,无法做到如书面评论般的文字敷设,从而导致学生在视频制作过程中不仅无法做到“深度”,反而出现了偏离甚至是偏激的论述表达。以“地铁上男子拒绝让座,大妈反坐在男子腿上”这一案例为例,有学生提出论题“让座,到底是义务还是自愿”,但在之后的评论中提到“30年前有一群年轻人穿着喇叭裤跳迪斯科,在公园里和大街上横行霸道;30年后有一群老年人在跳广场舞,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横行霸道,所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样的评论语言毫无深度,多为宣泄性语言,有悖于评论的思想性及理性。

(三)镜头把握不准,表演痕迹过重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到,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演员,个体对外呈现的内容就是他所表演的内容。这种“表演”在视频评论中表现得更为直接。在新闻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大部分新闻专业学生在新闻评论的训练过程中都是以写作为主,让学生从幕后转到台前,对学生自我形象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学者G﹒H 米德在主我客我理论中提到,“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所以当学生以“评论者”身份出现在镜头前就意味着他将对“客我”进行形象搭建。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未经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搭建过程中容易出现“重表演,轻文案”的误区,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主播的影响,希望通过外形上的亮点博取关注,从而忽视了评论文案的制作,给新闻评论的理性色彩打了折扣。

三、短视频新闻评论的“温室”搭建

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学教育环境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很多观点认为目前的新闻评论教学环境正如北方的冬天,难以孕育出丰盛的“果实”,面临着孕育不出(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认为学科内容已经过时)、养不成(缺乏独立见解,大量的雷同观点)、长不大(作业流于形式,写过就忘,难以形成系统)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传统新闻评论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然而在北方的冬天,为了适应严酷的大环境,人们利用温室创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小环境,生产出各类鲜花蔬果。在评论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将短视频评论引入传统新闻评论课堂,为新闻评论教学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教学的成果。

(一)土壤选择——选题“以人为本”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我们俗称的“题好一半文”也证明了在短视频评论中选题的重要性。基于短视频本身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的限制,短视频评论在选题过程中首选是民生内容,引导学生用平民视角关注世间的冷暖痛痒和喜怒哀乐。由于民生类话题呈现出个人议题与公众议题的高度重合,也方便学生在完成视频评论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比如,由于选题“保时捷女车主怒扇男司机耳光反被削”本身的热度,学生在制作时可以获得大量的网络素材,案例把握较为全面,在制作中就可以将重点放在对观点的提炼和总结上。在视频作品中,有些学生从相对传统的“尊重是相互的”进行评论,有些从“横”字进行解读,还有部分学生对网友行为进行调侃,提出“让帽子再飞一会儿”。从网络视频资源较多的民生新闻入手进行选题,方便学生一开始集中重点做观点提炼,避免偏离,将制作重心放在文本创作中。

(二)修剪旁枝——语言“打造金句”

短视频碎片化的传播方式要求学生能在一分半以内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形成精简与直白的特色,这就需要在视频评论中剔除大量的冗余镜头,打破一般的线性叙事及评论模式,运用各种剪辑手法进行拼接,同时还要兼顾评论的完整性及语言画面的协调性,这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短视频评论的主要落脚点是评论,如果让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音乐选取、自我形象塑造上就偏离了评论课堂的宗旨,因此在任务的布置中要求学生必须形成原创性的评论内容,同时以打造“金句”为主要任务。同样以“保时捷女车主怒扇男司机反被削”为例,有学生在进行评论结尾时以“潇洒就在一瞬间,帽子飞起转圈圈,以为自己是天仙,一掌拍到凡尘间,希望以后长教训,掉头别再路中间,别人不是你老公,打你就在一瞬间,视频传到网上去,别人叫你帽转圈”,以押韵对偶的打油诗形成了对视频观点的评论总结。以对“内容”的打造代替对“形象”的追求是短视频评论制作过程中的必要要求。

(三)加强营养——论点“深度提炼”

短视频作为UGC 模式的典型代表,从产生之初就承担着帮助大众减压宣泄和焦虑释放的作用。相比于文字和静态的图像,短视频通过活动的影像和独特的叙事满足大众在娱乐方面的需求,但同时这也造成了其在传播过程中思想的碎片化和内容传播的浅薄化。新闻评论是一种理论文体,自身承担了大众思想导师的作用,因而在制作短视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纵向思维,防止学生在制作评论短视频中停留在叙事表层,出现情绪偏激。具体说来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专业理论进行通俗的语言表达。以迪士尼真狮版《狮子王》为例,在视频评论制作时结合迪士尼《花木兰》视频画面,配以画外音制作文案:“今天是狮子版的《王子复仇记》,明天是美国版的《花木兰》,我们在感叹动画的精妙之时,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果再不加以重视,或许有一天我们笑着笑着,就忘了我们自己到底是谁。”文案从传播学专业理论“培养分析”入手,相对通俗地解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谈“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提升了视频评论本身的深度。

(四)开发附加产品——思想“互动延伸”

附加产品是指在评论短视频作品完成之后,学生通过评论或点赞形成观点碰撞,从而引起对原有选题进一步的线上讨论。短视频的优势在于可以促进传受双方的认知互动。在评论短视频的传播中,传者对自身内容的认知可以通过点赞数和互动评论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制作完成自己小组的评论短视频后,会通过关注其他小组作品并发表评论,实现互动并对自己的作品形成反思。在相互评论中进行思想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学生自发对选题进行思考和延伸创作,提高思辨能力。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不少评论谈到了国产动画的复兴,但也有学生将电影片段和原版《封神演义》进行了对比,提出“我们谈文化传承,而我们自己却在肆意改编经典的形象,多少年后,又有谁会想起那个要抽出龙筋给爹爹系盔甲的哪吒呢?”在此评论后大量的学生参与了互动,并引发出“经典应该如何被改编”的新的讨论议题。

新媒体对传统新闻学教育的冲击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新闻评论作为传统新闻学教育的老牌学科,必须重新考虑和审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短视频平台将新闻评论教学内容向新媒体方向延伸,在教学过程中为评论短视频搭建“温室”,促使优秀作品开花结果,对新闻评论的教学改革来讲可谓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猜你喜欢

选题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