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我”与“现实”之间:解放战争时期女性知识分子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以《幸福》杂志为例

2019-12-16陈雯雯

视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东吴女作家幸福

□ 陈雯雯

《幸福》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25日创刊,终刊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25日,由沈寂(即汪波)创办并主编,环球出版社发行。刊物小32 开本,是标准的书籍型刊物。《幸福》前后用了32 个月,共出版26期。

创刊号上无创刊词,刊末有“编辑后记”,开首写道:“在春日迟迟的黄昏,你或许觉得很寂寞,很无聊,让我们来献你一册《幸福》。它是一个小小的尝试,目前出版条件很是困难,而我们尽力向‘美’的一方面追求,愿它成为最精美的一朵蓓蕾。”①充满诗情画意的编辑后记道明了办刊的宗旨,即追求“最精美”的大众消遣刊物。

沈寂创办《幸福》的初衷,是想办一份类似于欧美国家如《皇冠》那样的大众娱乐读物,以介绍西方通俗文化为主。刊物形成开本小巧、彩色套印、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风格,是一份“家庭月刊”,后由于局势发生变化,杂志进行了革新,从第19期开始逐渐转为“纯文艺月刊”②。该刊的主要作者群体为东吴系女作家。

本文将以现有的9期杂志及东吴系女作家出版的小说为样本,探究解放战争时期女性知识分子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以及其中呈现的时代特点。

一、《幸福》杂志概况及其女性作家群像

(一)变化中的《幸福》杂志

现有的《幸福》杂志样本有9期,分别为创刊号、第1卷第5期、第10期、第11期,第2卷第1期、第8期、第9期、第11期以及第24期(小说专刊)。为方便研究,我们按照题材,将月刊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文学艺术类、生活娱乐类、广告推广类和其他类。

文艺艺术类主要包括小说、名人传记、散文、随笔、评论、诗歌、漫画等内容,共计174 篇。其中第1卷的4期杂志共计81 篇,第2卷的5期杂志共计93 篇。

生活娱乐类主要包括游记、科学知识、生活杂谈、影评、剧评等内容,共计92 篇。其中第1卷的4期杂志共计64 篇,第二卷的5期杂志共计28 篇。

广告推广类主要包括商业广告、杂志推广等内容,共计79 篇,其中第1卷的4期杂志共计46 篇,第2卷的5期杂志共计33 篇。

其他类共计17 篇,其中第1卷的4期杂志共计11篇,第2卷的5期杂志共计6 篇。

通过统计现有的9期杂志样本来看,文学艺术类作品是杂志的主要内容,每期杂志平均有19.333 篇文学艺术类作品。而生活娱乐类与广告推广类内容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特别是从第2卷第1期至第24期,广告推广类文章数量呈现直线下降趋势。

结合杂志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幸福》杂志的内容随着战况的不断变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出现这种变化与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解放战争前期,《幸福》杂志主要以生活类、文学类、艺术类为主要内容;后期则以文学小说为主要内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从注重“小我”为中心的生活娱乐类内容中挣脱出来,转向以文学小说为依托点,试图探寻拯救现实世界的办法。

(二)作家群像:“东吴系女作家”——上海女性知识分子的代表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上,曾经活跃着一个被称为“东吴系女作家”的女大学生创作群体。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全部沦陷,“孤岛”时期结束,许多作家被捕,刊物也被查禁,但上海文坛并未因此沉寂萧条。根据统计,沦陷时期的上海先后共出版了20 多种以文学为主或专载文学作品的刊物,如《万象》《幸福》等,他们通过作品迂回曲折地流露出对侵略者的不满,对追求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光明的期待。施济美、程育真、汤雪华等一批年轻女作家有不少作品就发表在以上这些刊物,因而在那沦陷、战乱的黑暗时期跃上文坛,崭露头角,并受到读者的欢迎。由于这群女作家都出身于东吴大学或东吴附中,有论者便以“东吴系女作家”称之③。

“东吴系女作家”得名有以下三个因素:第一,绝大部分毕业于东吴大学;第二,都曾受到任教于东吴大学的胡山源的培养提携;第三,在写作方法和文学风格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实际上,这也无形中对“东吴系女作家”的衡量标准做出了一种框定。“东吴系女作家”除了是一群有见解的女作家,也成为当时上海女性知识分子的代表。

《幸福》杂志的作家群体主要以“东吴系女作家”为主。杂志的主要女性作家有5 位,分别是程育真、施济美、俞昭明、郑家瑗、汤雪华。

二、《幸福》杂志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美好生活”理念及其变化

(一)以“小我”为中心的“美好生活”

《幸福》创刊于1946年4月,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内短暂的和平时期,各种文艺性、娱乐性副刊杂志在这一时期争相创办并蓬勃发展,迎合了当时国内拥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市民的需求,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创刊之初,首印6000 册一销而光;到了第6期,发行量已达到12000 份了。在第1卷的4期中,《幸福》杂志的栏目设置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以满足猎奇心理与呈现都市文化生活内容为主的栏目设置

解放战争前期(1946年4月25日至 1947年10月30日)栏目设置如表1。

表1 《幸福》杂志解放战争前期栏目设置情况表

从杂志栏目设置的形式上来看,杂志前期栏目的数量较多,基本为10 个栏目以上。栏目内容丰富,主要有小说、名人恋歌、奇闻异事、世界地理介绍、电影影评等。其中,小说、名人恋歌、成功者的故事以及编余4 个栏目为固定栏目,呈现当时人们的恋爱方式、生活乐趣以及成功者的故事等。

从栏目的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幸福》杂志主要以小说、名人恋歌以及奇闻异事等为主,集中于对都市文化生活的呈现,以人们的兴趣点为主要追求,力求呈现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名人恋歌”和“成功者的故事”这两个固定栏目中,旨在迎合知识分子“小我”的猎奇等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成功者的故事”栏目主要集中于描绘当时的成功人士故事等。“名人恋歌”栏目主要呈现名人们的浪漫爱情故事等。

2.自我意识觉醒与追求生活质量并行的主题设置

《幸福》杂志的主题主要包括对女性意识的讨论、对世界不同风土人情的猎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对自我意识的重视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追求的主题表现尤为明显。

“小姐之页”栏目中,一篇名为《时装品评》的文章写道:“我们穿衣裳都是正流派,因为在中国服装是阶级的徽章,民国以来大家乱穿一泡,道学先生说起来还悻悻的不平。现在也没有一个标准,七八岁的小孩也穿起皮子来了,我们小时候连丝绸也没上过身……”④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在当时的上海,人们的服装不再遵从按阶级地位穿衣服的旧习,服饰的阶级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变。人们对服饰的追求呈现出个性化特点,自我意识也在此时得到了重视。

“养犬大观”⑤栏目中,《世界上最小的养犬家》《好莱坞新星——日本舞台上的狗明星》《英国伦敦的导盲犬》⑥等文章常常以插图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的形式,生动呈现当时各国名犬的样貌、特点、爱好以及饲养方法等。

“历史以外的”栏目中,诸如“冷牛排”的起源发展以及做法等的文章也有很多。

这些不同栏目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们对世界上不同风土人情的猎奇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广告也是我们看《幸福》杂志的内容一个窗口。在广告中,我们也不难找到如“中西名医一致推荐预防中风血压减低海藻精”⑦一类的医药广告;也有“品质优良行销最广天厨味精”⑧的味精、牙膏等生活用品的广告。广告的呈现把人们注重身体的保养以及身心的娱乐等方面的诉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3.“都市漩流”中知识女性对“理想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守望与思考

《幸福》杂志中,小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以“东吴系女作家”的作品最为突出。从小说中,我们能看出知识分子尤其是东吴系女作家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东吴系女作家以施济美、汤雪华、郑家瑗、俞昭明、程育真等人为代表,其中又以施济美最为突出。

《圣琼娜的黄昏》和《凤仪园》两篇小说均论述了男性精神同盟者之不可能。《凤仪园》通过冯太太对康平的失望与怀疑深刻传达了现代女性对男性中心世界的绝望,同时也写出了人在非理性命运面前的根本困境。

施济美这一时期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都受过很好的新式教育,都坚持理想、信念、尊严、人格、自由、爱情等精神价值。她们坚持灵魂高于一切,坚持不堕落。她们有意拉开一定距离,站在一个不入格、不入流的边缘地带,通过对理想、信念、尊严、人格、自由、爱情等精神价值的执着追求与世俗的都市人生对抗。

这些小说主要建构了“理想主义”的精神家园、“个人主义”的王道乐土。当然,除了塑造守望精神的女性,施济美还塑造了精神沦丧的女性。在批判社会对女性不公的同时,她还独到地展开了对女性精神弱点的烛照和审视,对女性自身进行了反思。施济美以女性的独特视角,从健全的人性理论出发,通过对女性病态生存状况的揭示和批判,表现人性的懦弱、痴愚、虚荣、变异⑨。

这一时期,作家的笔触以描写对自我意识、女性意识等“小我”为中心的思考为主,作品大多呈现女性知识分子们自身意识的发现与觉醒。

(二)从“小我”走向“现实”——幸福“名”存实亡

由于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国共两党决裂发起内战,局势动荡不安,又因《幸福》杂志的进步性愈来愈凸显,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在第26期中,徐翔的小说《下野》被诬为有影射蒋介石之嫌,最终《幸福》被查禁,加之沈寂为躲避动乱远赴香港而停刊。

1.栏目设置从家庭生活为主转为以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为主

在停刊(1949年3月25日)之前,从第2卷第1期起,杂志的栏目设置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杂志栏目中,除“散文”“絮语集”等,已基本不设大类栏目,多是文艺作品,通俗作品题目后括号标有“民间传说”“电影故事”等。原本的“小说”“名人恋歌”“成功者的故事”以及“编余”四个固定栏目只剩下了一个,即“小说”栏目。广告及其他栏目也几乎消失。栏目设置不再清晰多样,杂志风格也从家庭生活为主转到大众化的文艺读物上来。

栏目数量急剧减少,此时,“广告”“游记”“世界珍闻”“新发明”等栏目已经消失,集中于文学类。栏目数量平均维持在5 个。

栏目设置的变化,是当时战争带来的局势动荡造成的后果,也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的结果。毁灭了一切美好的战争造就了一个乱糟糟的尘世和黑白颠倒的世界,人们不再埋头于对“小我”的探讨,更多地把目光转向现实,在现实中探寻出路。

2.聚焦社会苦悲——“都市漩流”之外下层女性的默默担当

杂志的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说改版后,主题主要集中于对战争的厌恶以及现实生活的悲苦等方面。其中,《幸福》第24期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我告诉你,痛苦毕竟是多于幸福的。”⑩

在改版后的《幸福》杂志中,文学类作品尤其是东吴系女作家的小说成为主要的内容。其中又以作家施济美为主要代表。小说也集中呈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下文将着重分析施济美的《莫愁巷》以及《金翅膀》两篇小说。

《莫愁巷》⑪写“都市漩流”之外的古老乡镇特别是下层女性对悲绝而又卑微命运的默默担当,甚至达到了对这种“绝望”的超越。《莫愁巷》中,下层人们特别是下层女性所遭受的困厄和痛苦命运已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长久的、无期限的,且广大无边的。

为此,作家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莫愁巷原是神仙的家乡,以日为门,以月为窗,七彩长虹做成桥梁,星星在孔雀蓝的天幕上缀着凡夫俗子所不能识的三个字——莫愁巷:青玉的高墙上,镶嵌了琥珀花、翡翠叶、玛瑙枝、珊瑚朵……水晶砌成的街道,紫檀箫和黄金笛,合奏出缥缈的美而且乐的仙音,飘舞的花瓣似连绵不息的雨点,长日,长夜,长年——这儿没有死亡和不幸,丑恶和肮脏成了没用的字,眼泪和痛苦也变得无意义;只有绿水青山的美,历久弥新的辉煌,千古不灭的芬芳。但是有一天,几百年——也许是几千年以前,莫愁巷的神仙们忽然异想天开,觉得他们的家乡,极乐尽善,只是有一点美中不足,缺少人的气息。”于是他们就把莫愁巷“贬谪到人间”,这里,“故有的馨香已经遥远,这儿只充满了贫穷、卑陋、丑恶、眼泪和不快,可憎而又可恶的肮脏气息;——红尘的味道,人的气息;因为人的故事就是肮脏的,人的故事就是这样可怜的,并且人的故事多半是用眼泪写起来的”⑫。

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毁灭了一切美好的战争造就了一个乱糟糟的尘世和黑白颠倒的世界,人类生存的家园只是一个连虚有的物质表象也荒废了的肮脏地方而已。小说通过典型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多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绘了莫愁巷中这群小人物悲苦的命运的图景。作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持续的战争后小人物们的悲苦命运上。小说不再聚焦于基于“小我”的思考,而是聚焦于社会的苦悲,融入“现实”社会,小说的主题也慢慢走进“现实”。

《金翅膀》中则描写了一个近乎寓言的人生故事。在一个类似于今日“乱世”的畸形时代,兄弟三人按照先知的指点,共同出发去寻找“金翅膀”。经过一番波折后的他们终于获得至宝,又分头去回访先知。但在各自的道路上,大哥被宝库诱惑,将金翅膀打造成开启宝库的钥匙;二哥沉醉于可以“忘忧”的美酒,将金翅膀打造成一对酒杯;小弟爱上一位绝色美女,将金翅膀改做心上人的梳子。

因此作者只能无奈地说:“星星接着星星,年华接着年华,恒河沙数的日子流过去了,从春到夏,到秋,到冬,再到春……多少人为了缺少一对金翅膀而彷徨不安,多少人为了找寻金翅膀半途而废,又多少人找着了金翅膀复又失去……人间老是这么乱糟糟的。”⑬这显然是有关一个时代和人心的一种譬喻,在乱世之中,谁都免不了被时代的洪流推动着,寻找着,或在失去或得到着……

在解放战争后期,人们对“现实生活”更多地呈现出了绝望的情绪。以“东吴系女作家”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不再执着于以“小我”为中心的“美好生活”,而把目光更多地转向现实生活,描绘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描写底层人民的悲苦境遇,试图在现实中寻求“美好生活”的出路。

三、结语

《幸福》杂志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也结束于解放战争时期。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战争的发展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画面。

在解放战争前期,女性知识分子对“美好生活”除了有基本的物质生活追求,也很注重精神追求,以及对健康的追求。而在小说中,“东吴系女作家”主要探讨“人”本身,想象了理想主义的精神家园与个人主义的王道乐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对“小我”的追求。知识分子们集中于自身意识的发现与觉醒。

但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和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入,小说中现代女性命运的悲绝感也越来越强。以1947年为节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女性主义”等主题已经很少出现在作家的作品中。人们对“美好生活”更多地呈现出了绝望的情绪。人们不再执着于对“小我”的呈现、思考与建构,他们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现实生活,描绘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悲苦境遇,试图在“现实”中寻求通向“美好生活”的出路。

注释:

①②韦泱.时时刻刻在改变——沈寂主编的《幸福》杂志[J].新文学史料,2014(01):167-172.

③张堂祷.讲找施济美——钩沉现代文学史的“东吴女作家群”[A].海峡两岸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④《幸福》第1卷第1期:73.

⑤⑥⑦⑧《幸福》第1卷第11期:85,40,88.

⑨丁宇鹰.废园里的群莺乱飞——试析施济美小说的女性世界[J].开封大学学报,2005(04).

⑩《幸福》第24期:88.

⑪⑫施济美《莫愁巷》,《幸福》第2卷第5期,1948年5月5日.

⑬施济美《金翅膀》,《幸福》第25期,1949年03月21日.

猜你喜欢

东吴女作家幸福
东吴·名家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羊祜以德服人
未来面临的挑战:语言学与中国——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
现代女作家的文学交往与互塑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