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2019-02-20刘方方

视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数据源可视化

□ 刘方方

数据新闻的发展轨迹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精确新闻,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最早提出了精确新闻的概念。从国际上看,《卫报》和《纽约时报》对数据新闻的发展做了较早的尝试。从2001年开始,国内门户网站网易、搜狐、腾讯、新浪分别推出数据新闻专栏“数读”“数字之道”“新闻百科”“图解天下”。财新网、新华网等网站也纷纷成立数据新闻专栏。纸媒方面,《新京报》推出了“有理数”“图个明白”专栏,《南方都市报》推出了“数据”,《华西都市报》的“华西数据专栏”是国内纸媒中较早尝试数据新闻操作的媒体。2014年,央视推出“据说”系列标志着电视媒体对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尝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网络媒体到纸质媒体,从主流媒体到新媒体,数据新闻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会成为重要的新闻生产方式。

一、国内数据新闻实践

(一)内容:以数据为核心,丰富报道内容

数据新闻打破了传统报道方式,将数据作为整个报道的重点,文字主要是为了解释和补充数据信息。从用文字讲故事到用数据讲故事,数据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的内容生产和叙事模式,通过对数据的结构化、知识化处理,探索有意义的数据联系,将孤立的“新闻事件”扩展为“情景报道”,丰富新闻内容生产,增强报道说服力①。搜狐“数字之道”在《屡屡夺命的抑郁症,到底有多普遍》中,将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在世界地图上表现出来,清晰地呈现了抑郁症在全球的分布状况。

(二)呈现方式:以可视化为主,创新报道方式

财新传媒可视化实验室负责人黄志敏认为:“数据新闻是在精确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加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可视化概念应用在新闻领域即为数据新闻。”②可视化报道顺应了“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清华大学彭兰教授认为“信息是美的”,倡导读者由阅读到“悦”读。网易数读在《中国的景区门票,到底为什么这么贵?》中,将我国景区门票价格的分布、平均票价和地区分布、门票收入占景区收入的比重、门票收入的使用情况以可视化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广东高校歧视指南,中大和华工谁才是第一》《山东籍女子自黑报告,你对山东人的力量一无所知》《额滴神,美得很,网红西安的方言到底有多魔性》以漫画的形式,增强了受众的认知感受。

(三)渠道:从PC端到移动端

数据新闻的诞生之初是以PC 端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大面积覆盖,数据新闻逐渐从PC 端走向移动端。2018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对于这一具有新闻价值和现实纪念意义以及公众关注的事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H5《幸福长街40 号》,从老百姓衣食住行切入,记录了40年间发生的大事,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以来的巨大变化,国民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精神风貌,涉及日常生活、体育、影视等各个方面。从自行车到高铁,从“凭票供应”到无人便利店,《幸福长街40 号》以创新的思维、全面的视角反映了40年来我国的巨变,上线一个小时阅读量便超过了10 万+,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数据新闻的困境

(一)数据来源之困

数据新闻的基础是真实、客观的数据。获得数据是制作数据新闻的第一步,而开放的数据源是获得数据的基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数据源开放程度较低,政府部门与企业皆是如此。政府数据公开有滞后性,还有一些是不便公开的,企业的重要数据也是不对外公开的,媒体想要获得某一方面较为全面的数据较为困难。2015年,央视《数说命运共同体》就是央视依托百度的超级数据库,在获得1 亿GB 数据的基础上得以完成的。但是一般的媒体是拿不到如此庞大体量的数据的。数据来源窄化、易掌握的数据少,正成为制约数据新闻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数据真实性之困:真实性与客观性难以保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数据来源作为数据新闻中的信源,数据的真实性关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权威性。然而,无论是民间自发披露的数据源(如维基解密有关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数据报告),还是官方发布的数据源(如美国政府的公开数据),都存在错误和遗漏③。数据新闻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小数据,一般都是海量的大数据,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如何保证其客观性与真实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新闻的制作者不仅有媒体,还有一些盈利性的组织和机构,他们在采集数据的时候能否做到真实与客观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根据国外的经验,尽管制作者主观上不愿意得到的数据是美化过的,但却难以避免。

(三)思维之困:盲目迷恋可视化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在阅读逐渐碎片化、读图化的情况下,更容易被受众接受。我国各大新闻媒体相继开启了数据化之路,但也存在着盲目迷恋数据化的情况,为了数据化而数据化,不考虑新闻内容是否适合可视化呈现。有的仅为一些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有的仅是为了噱头,没有太大的新闻价值。比如网易数读《我们分析了2.6 万件胸罩,发现了中国女性内衣的秘密》,噱头大于内容。另一方面,媒体的创新思维不足,无论是选题还是可视化的呈现方式都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四)人才之困:综合性人才缺失

我国新闻从业者数据素养较低、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记者、编辑等职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新闻从业者只需要做好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即可,全能型记者较少。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都成为数据新闻时代的重要一环,而我国新闻从业者的数据挖掘、分析、处理能力普遍较弱。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还停留在较浅层面上,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以静态图片、柱状图、饼状图为主。数据新闻的制作流程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有记者、编辑的参与,还有数据分析师、设计人员等人的参与,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新闻知识与素养。大数据时代,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出色的采访能力、较强的文字功底,还要拥有数据挖掘、分析以及编程的能力。

三、数据新闻的应对之策

(一)提高数据源开放程度,加强数据监管

对于数据新闻来说,数据的客观真实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媒体之间以及媒体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数据开放,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数据。

(二)提升从业人员数据素养

从全球权威的数据新闻奖(DJA)的获奖情况可知,我国仅有财新网冲进数据新闻奖项,获得提名,其他媒体的报道虽然有的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但是还没有具有全球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数据新闻作品。我国新闻工作者数据素养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新闻工作者应主动学习相关技能,增强自身数据素养。新闻媒体和新闻院校应该重视数据素养的培养,打造新闻技能与数据技能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笔者浏览一些新闻网站的数据新闻作品发现,有一部分数据新闻的时效性不够,在报道内容选择方面也不够贴近热点。数据新闻选题要切合受众的需求,选择受众关心的话题,如社会热点话题、民生类话题、食品安全话题、公共安全话题、社会道德话题等。女性遭受家暴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的前一天,新京报顺势推出《还有多少女性遭受的暴力,无人知晓》;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后,新京报紧接着推出《一图基因编辑婴儿争议》,梳理了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很好地切合了社会热点话题,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四、结语

数据新闻为新闻采集提供了新的来源与思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流程,使复杂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达到了优化传播效果的目的。但是数据新闻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数据来源窄化、数据真实性与客观性难保证、可视化形式单一、数据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媒体如何利用好数据新闻的优势,用数据讲好故事,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都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注释:

①陈虹,秦静.数据新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编辑之友,2016(01):69-75.

②③申琦.数据新闻报道的伦理困境与出路[J].青年记者,2018(28):16-17.

猜你喜欢

数据源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基于Arc Engine的数据源更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Web 大数据系统数据源选择*
基于不同网络数据源的期刊评价研究
基于真值发现的冲突数据源质量评价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