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从“无”到“有”致力从“有”到“优”
——提升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质量和实效的研究

2019-02-20陈小岑鸟

视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舆论信息工作

□ 陈小岑鸟

新闻发布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对于地方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及公信力,争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面临的新挑战

纵观我国新闻发布工作发展变迁过程,执政观念、制度建设、话语表达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工作的发展。如今互联网时代更新了原有的信息模式与传播结构,给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网络监督日渐成熟,信息公开程度需要更透明

在网络问政道路上,公众越来越主动借助自由、公开化的网络媒介寻求答案,形成强有力的网络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成本更低,对此,地方党政部门的新闻发布需做到更及时、更公开、更透明,有效利用媒体报道进行舆论引导,以培育良性的网络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网络社交媒介普及,新闻发布反应需要更快速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介的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速度由以小时计变为以分秒计。在数小时内,一项突发事件就可能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发酵为影响广泛的重大舆论事件。基于此种趋势,地方党政部门必须进一步缩短新闻发布时限,在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社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实现官方反应周期与新闻周期同步。

(三)技术赋权自由发言,新闻发布渠道需要更多元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公众自由发言的权利和空间,“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网络舆论新格局。如果在新闻发布过程中依然观念守旧、墨守成规,只盯着传统媒体而不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则容易产生发布不及时、内容不生动、效果不明显的结果,并最终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工作现存的问题

(一)新闻发布的刚性要求没有落实到位

虽然目前地方新闻发布工作总体上主动求变的趋势明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地方对于新闻发布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是抱着“不愿说、怕说错”的心理,对于信息是否发布、由谁发布随意性很大,新闻发布的刚性要求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二)新闻发布活动没达到应有的效果

目前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的议题设置较为单一,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往往讲成绩多、讲工作多、讲活动多,而对公众关注的政策解读不够,特别是对于社会关注度高、迫切需要回应的舆论热点,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或以“问题敏感”“相关政策还未出台”等借口回避。从发布内容上看,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单位满足于一发了之,主发布稿约等于工作总结、问题准备要求全部预设,内容冗长乏味,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媒介素养不足

目前大多数地方党政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都为兼职,部分单位还轮换过于频繁,大多数新闻发言人并无新闻从业经历,对新闻信息传播和媒体运作规律知之不多,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的新闻业务水平不够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欠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四)突发事件、热点问题信息发布不主动不及时

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往往发生在基层,有的地方不愿意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面与媒体和公众交流,仍然习惯于用通稿应付,权威性和信息量都不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存在引发更大次生舆情的风险;有的部门反应迟钝,信息发布跟不上,权威发布落在社会舆论后面,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提升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质量和实效的破解之道

(一)抓制度、完善规范,筑牢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基础

1.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肩负着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政府部门的形象代言人,又是公众获知政府信息的权威信息源。要真正鼓励主要领导走上前台、参与新闻发布,就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

2.探索建立新闻发布协同机制。面对新媒体环境对新闻发布产生的新挑战,党政部门应该整合、协调新闻发布会与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资源,建立“协同机制”,拓宽新闻发布的渠道,提升新闻发布的效果。

3.加强评估考核和督查。进一步明确新闻发布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新闻发布工作的要求,由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牵头,适时对各部门新闻发布情况进行考核,开展阶段性总结研判,对先进典型进行推广交流,对未按要求开展新闻发布工作、舆情处置不力、信息发布不当的单位追究相应责任。

(二)抓内容、注重策划,精心设置新闻发布议题

1.改变传播理念和思维方式。所有发布单位都要有策划的概念,认识到新闻发布的本质不仅在于发布信息,更在于回应关切,增强议程设置意识,实现精准发布,使新闻发布既充分说出“党和政府要说的”,又很好地回应“媒体和公众关注的”。

2.抓住新闻发布成功的关键要素。充分考虑四个关键要素:发布的时间点、媒体的兴奋点、社会的关切点和舆情的风险点,将其融入新闻发布的策划中,可以大大提高发布效能、降低发布风险。

3.加强涉及民生议题的发布策划。在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举办之时,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新闻发布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

(三)抓渠道、改进形式,利用全媒体发布提升传播实效

1.打造新媒体信息发布矩阵。运行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官方网站,开通政务新媒体,在社交媒体中自建官方账号,实现“现场发布”和“网络发布”两手抓,将其打造成政务舆情发布、回应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

2.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规律和要求,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指导地方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传播制高点,从而提升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抓队伍、深化培训,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1.规范新闻发言人的权责,让新闻发言人进入知情圈、决策圈、行动圈;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对发言人偶尔说错话,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应尽可能包容,为他们敢说话、愿说话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2.加强和深化培训。有针对性地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联络员开展培训,培养新闻发言人对公开的担当意识、对民意的敬畏之心,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于担当”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提升新闻联络员统筹协调和新闻策划能力,力求使其成为了解新闻传播规律、熟悉媒体运作流程的行家里手,为新闻发布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抓突发、把控节奏,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

1.重视风险评估,避免被动局面。做好舆情风险评估,搜集、研判社会舆情动态,在此基础上,掌握新闻发布的时机,主动出击、客观准确地发布信息,让权威新闻发布走在社会舆论前面,有效避免“真相还在穿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世界”的被动局面。

2.建立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牵头,与网信部门、责任部门等建立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遵照“快讲事实、重讲态度、慎讲结论、详讲措施”的原则,联合开展新闻发布工作,从被动的舆论控制走向主动的舆论引导。

3.创新思维方式,积极展现正面形象。面对带有负面因素的突发公共事件,相关部门可能会沿用“捂盖子”或是“处理妥当再通报”的传统思维。实际上,公众期待的是真实的情况和对问题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不是隐瞒和拖延。因此要从“捂、堵、封”转变为“主动积极发声”,把事件处置和新闻发布同步安排,边做边说,有效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

猜你喜欢

舆论信息工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选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