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电视综艺观念的演变与思考
2019-02-20□纪君
□ 纪 君
一、电视综艺之演变历程
中国电视综艺观念的演变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经历了晚会节目、游戏娱乐节目、益智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四个发展时期①。2005年后,融合和创新成为电视综艺演变的主调,大量受国外影响并经由本土化改造的选秀竞演类、脱口秀、真人秀和文化类节目活跃荧屏,在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存在令人堪忧的同质化、娱乐化问题以及创新困境。电视综艺在这十余年间的变与不变之间,不断探寻发展之路。
2005—2009年,选秀类综艺节目掀起热潮,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节目为代表。这类节目深受《美国偶像》等海外选秀节目模式影响,主打“平民竞赛”“选秀造星”,经选秀一举成名的“快男”“超女”“好男儿”们,不仅补给了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的艺人资源,更推动了粉丝文化的发酵,综艺节目中的“偶像”及“偶像崇拜”苗头初显。
2010—2015年,版权引进、模式化节目大量涌现。受英国约会节目《Take Me Out》影响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如《非诚勿扰》(江苏卫视)、《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等,一度占领各大卫视综艺黄金档。从2010年东方卫视购买《英国达人秀》版权推出《中国达人秀》开始,海外综艺模式引进的风潮在全国兴起,引自韩国MBC 电视台音乐类综艺的《我是歌手》(湖南卫视)、来源于《荷兰好声音》的《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开播时收视率均稳居同时段综艺收视率第一。2013年湖南卫视购买韩国MBC 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版权推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为模式化综艺节目带来现象级的收视奇观,这档“零差评”的明星亲子节目也开启了国内户外真人秀的大门。自此,综艺节目数量激增,成为各大卫视抢占收视高地和注意力资源的焦点,重金投资海外版权,高价聘请明星和精致化的节目制作已不鲜见。模式化综艺节目为卫视带来的稳定收视和巨额利润,让各大卫视纷纷开始各类型综艺节目的投资制作。这一时期真人秀综艺的题材和类型虽不断拓展,但归根结底没有跳出对海外模式的模仿、搬用甚至克隆,终究只是“拿来主义”式的成功。
2016—2019年,曾经火爆的室外真人秀、选秀真人秀再难出爆款,模式化综艺收视疲软,现象级综艺踪迹难寻,中国电视综艺市场亟待创新综艺节目形态,原创综艺的打造已成为当要之务。2013年起,中央电视台带头掀起了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狂潮,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获得不俗收视成绩之后,又相继推出了《中国成语大会》等众多精品文化类节目。之后文化类节目迅速升温并登录各大卫视平台,文化类节目的内容主题与变现形式也更为丰富。如今,创新成为中国综艺节目形态变迁的主题,原创类尤其是文化原创类节目获得卫视的持续关注,同时电视与视频网站正走向更加深度的融合。
二、电视综艺之观念演变
通过观察2005年以后中国电视综艺观念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此时中国电视综艺形态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个十年”已有巨大不同,电视节目形态的相互杂糅、融合创新已成常态,一档电视节目可能具备多种综艺节目类型的特征。
从竞演、脱口秀、真人秀、文化这四种不同综艺观念的演变中便可见一斑。竞赛类节目从平民选秀到明星竞演,致力于明星群体的深度甚至跨界开发,竞演领域也得到专门化细分;脱口秀节目表现为内容更新与媒介变迁,更多地融合了互联网元素;户外真人秀更加倾向于游戏搭配叙事,情节寓于体验,展现出大制作、明星化、情节化、消费化的新趋势和特征;文化类节目植根中华特色,原创意识凸显,不断融合诗歌与音乐、历史与表演、经典文化与时尚流行,甚至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去打造、还原古典文献中的审美意境,实现文化的想象、还原和演绎。
三、综艺观念演变之反思与趋势
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快速且多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受众流失、交流失衡、明星滥用、泛化娱乐等诸多问题,亟待反思和规整。与此同时,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综艺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许多新思路和新趋势。
(一)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2008—2018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从2 亿增加到6 亿,视频用户继续向手机端集中,网络综艺上新总量稳中求进,高品质、高口碑的精品节目不断涌现。虽然电视综艺已有多年的制播经验、高水平的内容模式和成熟专业的运作团队,但随着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受到猛烈冲击,平台转向、受众迁移,节目变现受挫的困境越发突出,同时电视综艺的“综N 代”后劲不足,现象级节目再难寻觅。反观网络综艺,2015—2018年上新节目数量从96 部一路飙升到157 部,头部网络综艺以真人秀节目为主,脱口秀类、选秀类、文化纪实类、生活体验类四大网综类型最受关注。与此同时,网络综艺抓紧内容升级的关键,逐渐实现精品化、独播化、创新化②,热门网络综艺层出不穷,不断为视频平台增收。携带互联网基因的网络综艺因其尺度灵活、模式多样、搞笑互动的优势得到用户和赞助商的极大青睐,这也进一步压缩了电视综艺的生存空间。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也拓宽了电视综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的卫视通过将自制综艺同步投放网络,与视频网站深入合作,并借互联网之力开发并宣传其衍生综艺产品。由此可见,实现台网联动、延伸IP 产业价值链,是电视综艺在融媒时代中延续其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
(二)重塑交流模式:引进与原创相结合
中国电视综艺不论是从最初的知识竞猜、草根选秀,还是到如今开启霸屏模式的明星真人秀,大多来自于国外综艺模式的经验借鉴或版权引进,处于输入比严重大于输出比的单向度国际交流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随着电视真人秀等综合性电视节目霸屏时代的到来,“综N 代”节目渐显疲态,电视节目的形态变革之路似乎正走向停滞。“抄无可抄”,模式综艺的同质化及其所引发的收视疲劳正在急切召唤电视综艺节目的理念创新和形态创新。
中国电视节目形态与模式需要创新,并肩负挖掘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责任。中国需要向世界积极地展示自己,并刺激世界人民想要主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虽然近年来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对海外版权的过度依赖已逐渐改观,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的局面正在打开,如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与以色列节目模式公司Armoza 签约版权协约,成为首个输出的音乐类节目;央视的《中国好歌曲》在戛纳春季电视片交际会上将版权卖给了英国国际传媒集团……③但要真正以“中国原创”“中华特色”在国内“站稳”、在国际上“立住”,中国电视综艺还需重塑交流模式,实现引进与原创相结合,并着力加大电视综艺的内容与形态创新。
(三)多元化主体建构:明星搭档素人
粉丝经济的发展,使综艺节目越来越看重明星价值以及流量明星的挖掘,
综艺节目成功与否甚至取决于参演明星的数量、咖位,“得明星者得市场”的错误观念一度盛行,由此综艺市场出现了“天价片酬”“千万大咖”等诸多明星问题。
明星的加盟在给电视综艺节目打开新天地,甚至带来现象级收视效果的同时,其中暗含和引发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已不容小觑。其实从2015年广电总局加强针对综艺节目的调控以来,明星使用问题便开始被关注和聚焦,2017年广电总局进一步研究措施遏制明星“天价片酬”以及最强“限星令”的颁布,将电视综艺中明星使用所触发的问题再次推向话题风口。
明星片酬过高,使得节目的制作经费被挤占和压缩,节目的内容质量被拉低和忽略;过度的“明星炫技”使节目过分娱乐化,从而丧失真实性和思想性,审美价值削弱;电视综艺被明星主导也使得节目整体价值观发生偏移,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物欲消费等不当观念的宣传正误导大众……目前电视综艺对明星的盲目依赖和过度消费,通过偶像加持赚取眼球经济,降低了节目的创新力和本土性,也是对窥私、盲从等粉丝心理的纵容,不利于综艺市场的健康发展。
电视综艺与明星到底应保持怎样的关系?节目中的明星与素人又该如何平衡?当下大量的电视和网络综艺实践都在找寻着上述问题的出路,如探索明星带队式、素人养成式、明星陪伴式、明星引导式等多种星素结合的节目呈现方式,建立明星、素人、观众之间的紧密关系链,等等。打造综艺节目有温度、有态度的人文关怀,实现明星搭档素人、剧情拥抱生活、节目融合大众,也许是当下综艺节目打破明星垄断僵局,推动形态创新演变的新思路。
(四)兼顾娱乐化与审美性:吸金又吸睛
电视媒介开启了娱乐业的大门,排斥哲学、拒绝思考,“致力于为观众提供娱乐,不需要动脑筋只为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尼尔波兹曼所预言的电视娱乐化时代早已到来,如今娱乐生产已成为各大卫视抢夺注意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娱乐兴台”的代表湖南卫视就是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最早开启了电视节目娱乐化定位的先河。电视综艺节目作为后现代主义娱乐化潮流的产物,如今成为卫视、网站娱乐生产的核心输出口,这种“娱乐至上”的综艺理念虽能助力节目在短期内笼络大量受众并获得“虚高”收视率,但背后存在的泛娱乐化、媚俗化、文化品质与价值趋低化的问题正在消解节目自身的生命力。缺乏审美价值的“无脑娱乐”,抛却思想引领的“浅层狂欢”,实际上只是一场耳目欢愉,最终只会窄化和束缚电视综艺的发展空间。
电视综艺节目应进一步实现娱乐性与审美性、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达到既叫好又叫座、既吸睛又吸金的效果,在正向价值观和思维意涵的内核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大众化的包装宣传,并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
四、结语
当前,中国电视综艺题材类型不断拓宽,节目形态日趋多样。在竞赛游戏类节目中,“明星竞演”主题吸睛不断,开播五季的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开播四季的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作为老牌综艺,收视依然不俗,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仅开播两季,关注度已持续攀升。随着《壹周立波秀》《金星秀》《世界青年说》等口碑电视综艺脱口秀的停播,更多的脱口秀节目转为网络制播,一度成为网综崛起的发轫之作。真人秀仍是当下最热门的电视综艺类型,凭借其逐渐精进的制作技术及情节的打磨稳居收视高地,但泛娱乐、浅思考、低审美的问题依然存在。文化类节目作为电视综艺市场的一匹黑马,以央视带头,迅速流行于卫视平台,给电视综艺的观念创新注入了富有中国特色、原创精神的一剂强心针。
2005年以来,中国电视综艺经历了模式淘汰、观念更迭、内容扩充、形态革新等过程,中国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与创新仍在路上,需要学界与业界的持续关注。
注释:
①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06):65-68.
②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EB/OL].2018-11-28.http://www.199it.com/archives/802136.html.
③江苏卫视《全能星战》签约以色列公司[EB/OL].北晚新视觉,2013-08-29.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4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