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时期四联总处相关文献收藏看民间藏书
2019-02-20刘祯贵
刘祯贵
四联总处即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四联总处成立于1937年8月,撤销于1948年10月,历时十余年,曾经三次改组,四易其址。四联总处不仅对统制全国金融、支持抗战有过重大的贡献,而且对国民政府的金融、经济政策的制订,也发生过较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四联总处被蒋介石称之为“经济作战之大本营”。因此,研究四联总处对研究民国时期金融、经济史的演变,特别是抗战时期的经济金融史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与现实借鉴意义。20余年来,为学习、了解四联总处相关情况,笔者对民国时期四联总处相关文献进行了解,并收藏了相关文献。现通过对民国时期四联总处相关文献的了解及收藏谈点对民间藏书的看法,以教正于藏书界同仁。
一、四联总处相关文献书刊出版情况
(一)有关四联总处直接史料书籍的出版
四联总处秘书处于1947年所编《四联总处重要文献汇编》辑录了四联总处在金融经济政策、发行、存储、投资贴放等方面的大部分文献资料,是研究四联总处的最早文献。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四联总处史料》(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是目前出版较早、较权威且引用频率较高的一部史料。该书介绍了四联总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决策和处置重大金融、经济问题的基本情况。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编辑、整理的64册《四联总处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记录了四联总处理事会从1939年10月到1948年10月379次会议的全部内容,包括议事议程(报告事项、讨论事项、临时提议事项、附件)和会议记录,翔实地记录了国民政府金融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全国金融网之设计分布、四行券料之调剂、资金之集中与运用、四行发行准备之审核、受托小额币券之发行与领用、四行联合贴放事项之审核、内地及口岸汇款之审核、外汇申请之审核、战时物资之调剂及特种事业之联合投资、收兑生金银之管理、推行储蓄及其他四行联合应办事项等,均一一记录在案,是研究四联总处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另外,北京市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1993年所编《北京金融史料:银行篇(九)》一书中也编辑有部分四联总处史料。
(二)抗战前后出版的部分书籍涉及到的相关史料情况
主要有《财政评论》、《金融知识》、《四川经济季刊》、《近代中国》、《东方杂志》、《新华日报》(1937—1945)、《资源委员会季刊》、《文汇报》(1937—1946)、《大公报》(1937—1945)、《工商导报》(1946)、《中行月刊》、《申报》、《西南实业通讯》、《中华年鉴》(1948年)等报刊杂志,以及《四川租佃问题》(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最近之财政金融》(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单行本,1944版)、《中国战时财政金融政策》(财政评论社1944年版)、《战时中国物价问题》(生生出版社1944年版)等书籍。目前,这些民国时期出版的刊物多作四联总处相关研究的佐证资料,未针对四联总处史料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三)建国后出版的和四联总处密切相关的银行史资料、专书
主要有《中国农民银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中央银行史料》(1928.11—1949.5)(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银行行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交通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史料》(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盛宣怀档案资料之五——中国通商银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民国私营银行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王志莘编著《中国之储蓄银行史》(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等。建国后出版的和四联总处密切相关的银行史资料专书,部分篇章对四联总处相关史料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分类。
(四)建国后已出版的金融史和货币史资料专书
建国后已出版的金融史和货币史资料专书中几乎都包括大量四联总处资料。
主要有《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影印版)、《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财政金融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997年版)、《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文献资料选编》(重庆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料汇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金融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61年版)、《中国银行业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农村金融史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金融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经济》(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版)、《中国古近代金融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金融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等。
(五)有关四联总处的史料随笔和回忆录
史料随笔有魏宏运的《重视抗战时期金融史的研究——读〈四联总处史料〉》(《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3期),该文指出了四联总处在民国经济史特别是抗战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说明了四联总处在抗战时期的双重地位,它既有强化官僚资本对中国金融垄断的一面,也有促进中国金融业现代化的一面。回忆录有钱大章的《回忆四联总处的十年》(载《中央银行史话》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该文简要回顾了四联总处在其十余年中所开展的历史活动。
二、四联总处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与利用书刊出版情况
(一)以研究四联总处为主的专著
主要有重庆市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与重庆档案馆编汇科编著《抗日战争时期的四联总处》、王红曼著《四联总处与战时西南地区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易棉阳著《金融统制与战时大后方经济——以四联总处为中心的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书。重庆市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与重庆档案馆编汇科所编《抗日战争时期的四联总处》一书,简要介绍了四联总处机构演变、职能转换等内容。王红曼所著《四联总处与战时西南地区经济》一书,系统分析了四联总处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管理机构的主要金融政策与投资策略,包括对工业经济的投资规划、农业贷款的实施、西南地区农村金融网的建立,以及战时金融制度、货币发行和金融市场波动对西南地区经济的影响,最后就四联总处对西南地区经济的影响与效率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当时的金融政策绩效与制度进行了整体评价。易棉阳所著《金融统制与战时大后方经济——以四联总处为中心的考察)》一书,综合使用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法,深入发掘相关档案资料,系统地研究抗战时期四联总处的金融统制行为及其对战时大后方经济的贡献和过失,得出了诸如农贷悖论等新观点、新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
(二)一些通史类著作在其内容中对四联总处进行简介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二十卷对四联总处的性质、职能和任务作了简要述评。李新、陈铁健主编的《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版)叙述了四联总处的成立、机构设置与业务划分,并指出四联总处“是一个决定金融政策、统一指挥和考核金融工作的中枢决策机关”“综理战时金融设施和经济策划,享有掌握战时金融的最高地位”。王方中所著的《中国经济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九卷简要介绍了四联总处的成立、机构设置过程,指出“四联总处实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金融垄断机构”、“国民政府设立四联总处的过程,也是扶植中央银行的过程”。孙健所著的《中国经济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对四联总处的成立、改组及国民党政府如何利用四联总处对全国金融业进行垄断与控制作了概述。还有一些通史类著作在其内容中也对四联总处进行了简介,不一一枚举。
(三)经济与金融专史类著作对四联总处进行详尽的介绍
刘光弟著《中国的银行》(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简要介绍了国民政府如何通过设立四联总处来强化中央银行权力的过程。石毓符著《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版)叙述了四联总处的设立及其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并认为,四联总处设立的过程就是为加强中央银行作准备、打基础的过程,以扶植中央银行成为一个绝对的金融中心。盛慕杰、于滔等编写的《中国近代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年5月版)对四联总处的成立、四行专业化、四行贴放活动等作了简明概括。张宪文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简要概述了四联总处的成立过程,同时指出“四联总处是国民政府最高金融组织机构”。董长芝、李帆所著《中国现代经济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版)对四联总处的成立、四行专业化的完成及其作用作了简要概述。詹玉荣编著的《中国农村金融史》(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对四联总处的成立、改组、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作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四联总处抗战期间的农贷。李平生著《烽火映方舟——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对四联总处抗战中的业务活动作了较详细的著述。虞宝堂的《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对四联总处的历史沿革、性质及其历史活动与作用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另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14卷:经济工商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张公权著《中国通货膨胀史》(1937—1949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钟思远与刘基荣著《民国私营银行史》(1911——1949年)(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杨阴溥著《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等书,也对四联总处相关内容作了简单介绍,不一一枚举。
(四)有关民国时期经济与金融类著作对四联总处的部分阐述
《战时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光明书店1937年版)、《中国战时金融管制》(财政评论社1942年版 )、《官僚资本论》(海燕书店1949年版)、《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三联出版社1963年版)、《中国通商银行.五十年来之中国经济》(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1971年版)、《云南经济》(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贵州经济》(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年:史实的综合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抗战时期西南经济发展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西南民众对抗战的贡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金融现代化 》(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
此外,笔者查询中国知网四联总处的研究文章,至2019年2月底,以四联总处为篇名的文章,共36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四联总处进行分析、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整体上对四联总处进行研究;二是对四联总处的机构演变、职能转换进行分析;三是对四联总处有关重要人物进行评析;四是分析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业之间关系;五是对四联总处的贷款等业务进行研究;六是专题研究四联总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七是研究四联总处对战时经济的贡献。
三、对四联总处相关文献书刊搜集、收藏的几点体会
(一)民间藏书重在灵活多样的淘书方式
笔者对四联总处相关文献书刊的搜集,主要途径是新华书店、古旧书店及网络书店。
就新华书店来说,它以其长年的深厚积累,在图书出版市场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华书店遍布全国的发行、销售网点,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地方的读者提供服务。笔者所购王红曼著《四联总处与战时西南地区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易棉阳著《金融统制与战时大后方经济——以四联总处为中心的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书,就来自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与各地出版、发行机构数十年建立起来的供销关系,保证了新书供应的快捷、连续。
随着群众性的读书、藏书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各大中城市迅速崛起的私营古旧书店、网络书店,则以其便利、友善的形象,或者是“特色经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买书者。笔者经常利用周末逛本地私营古旧书店,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农民银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中央银行史料》(1928.11-1949.5)(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等书就是在本地私营古旧书店购得。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络书店也给藏书者、购书人带来方便。笔者所藏《金融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等书即来自网络书店。而《中国战时财政金融政策》(财政评论社1944年版)、《战时中国物价问题》(生生出版社1944年版)等民国期间出版的书籍则多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各地都有一些规模不等、档次不一,合法或自发的文玩、旧货交易市场,其中图书交易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也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较好的品种。笔者通常会到旧书市场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此外,笔者发现有时城市、集镇角落也会散布一些流动旧书摊,这些旧书摊大多是几张报纸、一块塑料布往地上一铺,或整齐、或零乱地放上十几本书,一元两元一本地卖。摊主蹲在一旁,一副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轻松模样。可别小瞧这些上不了档次的地摊,往往有时还裹挟着一两本旧版珍籍。记得应是200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晚饭后散步,碰见一流动旧书摊。刚好一废品收荒者把一摞旧书以总价10元的价格卖给旧书摊老板。笔者随即翻阅这一摞旧书,当即发现其中一本珍本书,并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下:1938年1月民族文化社发行,北新书局总经售,牧诘编《朱德传》。由此可见,灵活多样的淘书方式,加上个人日积月累的努力,总会在藏书方面有所收获。
(二)对民间藏书的几点体会
民间藏书的搜集,重在藏书的品种、内容、结构上保持预期的质量。但图书的搜集、积累和逐步完善,是一件漫长而艰苦的事业,虽然它一般是“副业”,但其中也有特有的欢乐。就民间藏书酸甜苦辣,笔者20多年来是深有体会,个人认为民间藏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民间藏书应建立个人藏书特色
特色藏书并不孤立于民间藏书之外,而是在藏书搜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部分。由于它们往往代表了民间藏书家藏书的重点,因此也可以叫作“重点藏书”。在藏书实践中,也足可证明:不管哪一类藏书家,在藏书选购入藏方面,总有他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主次轻重。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爱好情况,合理选择藏书重点。一不能贪多,二不能贪大,三不能求全。在特色藏书的门类或类型的选择上,没有必要千篇一律地跟着社会热点跑,不要怕别人议论和讥笑,坚持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藏书之路。笔者考虑到自己的爱好与经济等情况,主要收藏民国时期出版的文史书刊及经济、金融方面的史料书籍。
2. 民间藏书应为治学、研究而藏
民间藏书者要以读书治学为目的进行藏书,藏书应与其学习、研究的学科门类或图书类型有关。从这一点上讲,民间藏书者所学习、研究的门类或类型,便成为他们的藏书特色所在。任何图书的收藏,总要学以致用,以“用”为归宿,而不管是干什么用,怎么用。学习、研究是用,消遣鉴赏是用,期待增值、“以求善价而沽”还是用。从一定意义上讲,“用”是藏书的原始动力,也是检测各种类型民间藏书者“藏书效益”高低的一个标尺。可以这样说,能“用”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尽量地藏到什么程度。民间藏书者应杜绝把藏书单纯地作为摆饰,以满足一种貌似高雅的虚荣心的需要。20余年来,笔者一直坚持收藏有关四联总处方面的书刊,旨在作为研究四联总处的资料与参考书籍。
3.民间藏书要以力所能及为前提
民间藏书有其局限性,其藏书的范围和重点,应根据藏书者个人的职业、兴趣和爱好等诸因素来确定。在确定重点的前提下,尽量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使藏书成为一种乐事。民间藏书者要摒弃任何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的想法和做法,正确地估量自己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实力,一方面是不要盲目追求藏书的品种和数量,另一方面是不要盲目地为自己确定藏书的范围和重点。
4.民间藏书应把握机遇
现实生活中,一些图书有时真像可遇而不可求的“佳人”,不时地让为之钟情的民间藏书家们惋惜懊悔。在古代图书、旧平装书的搜访中,不知有多少人为了一次“错失良机”而扼腕叹惜。一些畅销书、某些印数较少的书,往往是“过了这一村,就没有这一店”了。如决定购藏,应“先下手为安”“当机立断”地把它买到手。当然,“经济实力”是先决条件。记得是2005年5月30—31日,笔者参加在扬州召开的“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利用空闲时间去逛天宁寺内的扬州旧书市场。在旧书市场一旧书摊位上见到约有80本课本售卖,经查看,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上世纪50、60年代出版的教材,非常有收藏价值与文献价值。经讨价还价,与卖家谈成100元价格进行购买。正准备付钱时,相邻书摊一摊主却说100元钱他买这80余本教材。于是,售卖80余本课本的摊主要加价10元。笔者当时十分气愤,认为谈好的价格却突然变卦,当即赌气不买了。事后,笔者多次想到此事就后悔,为了面子及10元钱而失去一次“机遇”:现在网上仅一本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教材售价有时高达数百元。因此,民间藏书者有时应当断则断,果断下手购买认为有价值的书刊。
5.民间访书不畏其难
藏书的搜集,是一件长期而考验耐心的“日常工作”。清人孙庆增在其《藏书记要》里,讲到了“求书”有“六难”:“知有是书而无力购求,一难也;力足以求之矣,而所好不在是,二难也;知好之而求之矣,而必欲较其值之多寡大小焉,遂致坐失于一时,不能复购于异日,三难也;不能搜之于书佣,不能求之于旧家,四难也;但知近求,不能远购,五难也;不知鉴识真伪,检点卷数,辨论字纸,贸然购求,每多缺轶,终无善本,六难也。”因此,民间藏书者是要具有很大的恒心和毅力来淘书的。
6. 民间藏书应带着乐趣藏书
就笔者一介书生而言,空闲时到旧书摊去淘旧书,中间也有不少乐趣。旧书摊吸引着笔者淘书:一则来旧书摊逛逛,在喧闹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方净土;二则读书人清贫,想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好书,美其名“捡漏”。在淘书中找寻自己需要的旧书,特别是购买有关四联总处及抗日战争时期经济与金融方面的资料,一直是我的嗜好。可说是,休闲莫过淘旧书。淘书、藏书、读书,浸透着“以书为友,以书会友”的浓浓情趣。每当在旧书摊上淘到自己心爱的书刊,笔者倍感喜悦,就好像忘记了工作及生活中种种不快,感觉到了人生的快乐和丰富。当然,淘书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游戏,和书贩聊天,向“淘友”炫耀战绩,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