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2019-02-20五华县转水镇惠民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猜一周长香蕉

文/五华县转水镇惠民小学

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数学的学习素材取自于生活,数学学习的知识也应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它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并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我在教学“0认识”时,先是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马上高涨起来:“三角尺上有0”“温度表上有0”“计算机上有0”“电话上有0”“在我们家门牌上有0”“车牌上有0”……然后通过联系这些身边事物,让学生体会到0除了表示没有外,还可在温度表、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使学生在联系生活中体会数的意义,在现实中认识数学。

二、在实际操作中,认识数学

动手操作有助于他们正确的、全面的、深刻的感知数学、认识数学,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时,我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

(1)量一量:我们用的数学课本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走一走:让学生亲自到操场走走,操场走一圈有多少米?

(3)猜一猜:我们的课桌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黑板的周长呢?……

(4)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以上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体验了我们生活中熟悉事物的实际周长,亲身感受,增强了学生的数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数学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应用。对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简单机械式的训练,应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有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若干张,现在去买一件衣服37元,怎样付?有多少种付钱方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体验,把计算和理解数的意义结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学感悟的能力。

四、在游戏活动中,分享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P64的《分香蕉》时,我是这样创设一个猜一猜、分一分、填一填的游戏环节。

1.想一想,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一共有12根香蕉,请同学们帮老师来想一想,这些香蕉平均分,每份的数量相同?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只要答对了,老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12根香蕉,平均分,你有哪些分法??

生1:每份(1)根,可以分(12)份;

生2:每份(2)根,可以分(6)份;

生3:每份(3)根,可以分(4)份;

生4:每份(4)根,可以分(3)份;

生5:每份(6)根,可以分(2)份;

生6:每份(12)根,可以分(1)份。

上述游戏倡导的是学有意,学有趣,学有用、学有效。把有用、有趣、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爱学,会学,并使知识和技能得到拓展,使学生在体会数的运算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策略。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灵活地运用数学。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猜一周长香蕉
圆的周长
猜一猜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猜一猜 找一找
快手香蕉饼
猜一猜,我喜欢哪一只?
瓶里有香蕉
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