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村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与帮扶策略
2019-02-20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
文/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小学德育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德育为先”的理念,强调德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各环节以及学生的生活中。2017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他指出,《指南》是基础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件,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对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感召下,近期通过实地调研,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对口帮扶的农村小学进行了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的全面分析,深感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应落细、落小、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对农村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
(一)功利主义思想下的“重智轻德”
在西部山区学校难有“减负”之说,因为中考高考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分数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绩效分配中也把成绩作为最大比重的考核指标。对学生的品德问题,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常常不怎么重视。结果造成学校、教师、家长的目光都只关注统考科目,为了换取高分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代价,挤占非统考科目成了常态和惯例,忽视培养学生应该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再者,学校只拿学生的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科任教师由于各种因素忽视了自身学科对德育的渗透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学生出现问题时则一味责怪班主任工作不得力等。德育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各级检查、开展必须开展的活动上。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看到效果又难以量化的德育工作就容易被忽略。如果要分析其中原因,那是因为西部山区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文化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当地州、县、镇、乡、村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为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只能沿用成本较低操作容易的旧有评价方法。
(二)学校德育渠道不畅通
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挖掘教材的德育价值和意义,照本宣科来教学的比较多,而针对学生现实生活和具体问题的联系较少。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校合作育人的途径很难充分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体系。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比如留守儿童的管教、劝返,很难取得部分家长的理解、配合;召开家长会时,一部分家长因各种事由不来参加;家委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德育活动载体不够完善
通过座谈和平时交流,学校老师反映目前德育实施的现状是:活动形式比较传统,缺乏创新。主要通过升旗仪式、班会等常规活动开展德育活动。在德育实践中,设计的德育活动不够儿童化,主要是宣讲教育,而缺乏学生的亲身实践。这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德育意义的教育,忽视让学生去体会活动的意义,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对学生的心灵触动不大。
(四)德育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
学校对德育教师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有无落实课程,有无教学计划,有无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往往只注重形式,较少对教学过程及任务进行评估,缺乏规范性;学校目前的评价方式仍以学期末的班主任总结评语为主,至于全面考查学生,多把尺子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则难以真实反映。
(五)班主任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缺乏
班主任没有定期定点进行系统、常规的专业培训。年轻的班主任理论知识和经验相对缺乏,在班级管理上“摸着石头过河”。在班主任工作量比非班主任工作量多一倍的情况下,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六)德育常规管理没能扎实落实
通过访谈和座谈,德育常规工作中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倦怠的应付式,如文明卫生班级的评比、班级文化、后进生转化工作等。
(七)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学校现有学生949人,留守儿童109名,占12%的比例。这些学生因长期跟祖父母辈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情感上造成一定的缺失而很难弥补,心理会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师资配备严重不足,更是没有专业心理老师的辅导。
二、对农村小学德育的帮扶策略
(一)树立以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完善制度,落实常规管理
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性,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德育的地位。所有的德育活动应围绕学校的德育理念展开,用德育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从而达到学校所提出的育人目标。建议由校级领导负责德育工作,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完善和规范德育管理制度,以制度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由经验主导变为专业主导、由短期实行变为坚持持续实行。
(二)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1.制定班主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和经验分享会,及时落实最新的方针政策、交流解决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等,更好地研究指导工作。
2.树立榜样,提升专业化。推选出既有丰富经验,又有专业知识引领的班主任,成为“领头雁”,并选拔骨干班主任,可成立“学校班主任工作坊”平台。在专家和领导的带领下,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引领,将工作坊打造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摇篮、培训基地、研究平台和辐射中心。
3.给班主任工作减负。减少班主任课时量。一般的班主任老师普遍每周担任18个课时,还要利用节假日定期走访留守、租房、困境儿童,一个老师负责3—5名这样的学生。特别是劝返工作很难得到其家长的支持,落实困难。因此,如给班主任减负,必能提升他们的工作幸福感,减少倦怠感,提高实效性。
4.运用激励机制,通过精神激励、活动激励、物质激励等,充分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如评选“优秀案例奖”“优秀论文奖”“优秀班会课”等。
5.考核要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经验要组织交流,对突出者予以表彰。
(三)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1.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给德育时间,保证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各班级的德育工作情况要加强检查和评价考核。
2.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业务考核中要把教师德育工作情况放在重要位置,倡导教师全面关心和教育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3.优秀学生的评定标准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看学生言行表现,经常表彰德育优秀学生。
4.班级评比栏,可进一步完善内容,细化成仪表、两操、学习、卫生、纪律等。
(四)德育工作加强规范化、专业化、实效化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构建德育工作的“一个体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1.确保各种班主任会议、级长会议、科组长会议等例会定期召开。2.班会课的形式可创新,内容可与时俱进、可解决班级中近期出现的问题。3.挖掘校本德育课程,汇集优秀班会课课例。4.汇编个案辅导成果集。
(五)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深化德育工作的“两个结合”。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1.学校在学年计划中对德育活动有定位和设想,有主题的开展各项德育活动。
2.营造德育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基地,如“乡村学校少年宫”,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大德育的资金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
3.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除开展传统的德育活动外,还可以创新形式。如开展少先队干部“传帮带”、班会课“哥哥姐姐进课堂”“红领巾广播站”等。
4.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成立“家长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如“家长进课堂”“亲子运动会”“家长大讲堂”等。
(六)全面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1.德育要紧贴学生成长特点和生活实际,要有针对性,不可过于理论化和成人化,学习知识和培养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一致,知与行一致,增加法律常识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内容。
2.鼓励教师参加心理技能培训,提高心理辅导技能,让德育工作科学有成效地开展。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需与时俱进,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实现主体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发挥实效。本文所谈到的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只是冰山一角,学校德育是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久久为功。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发挥德育的力量,实现德育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