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如何走进生活
2019-02-20梅州市五华县南山小学
文/梅州市五华县南山小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要求一切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充分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提升这一学科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讲授法,延续着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同时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针对课程特点,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仅仅是利用书本向学生进行讲述,导致学生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要从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开始,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探索研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比如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事例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而不是一味的把道理灌输给他们,应该要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再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思想和心理上都认同教师所提出的观点,把一些知识和道德观念变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以这些为原则进行思考和实践。
其次,要明确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数学这些科目的性质不同,它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让课堂回归生活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讲述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且配合适当的课程实践,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更积极地主动学习,学以致用。此外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信息,搜集生动有趣的现实教学素材,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同学们主观能动性,达到更加生动,深刻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融入生活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拉近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让课堂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充分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照,首先尝试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和家人在一起满满都是快乐,满满都是爱。最后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爸爸妈妈亲人们都为自己做过哪些事情。我趁机引导孩子,原来我们成长路上,家人一路相伴,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付出了这么多艰辛与汗水,就这样直接升华主题,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无私的付出。通过这种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内心深处会增强对本门课程的认可程度,基于此,教师再开展教学活动就会顺利多了。
三、丰富活动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学生品德观念的形成,活动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课堂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以一个独立的姿态去研究社会。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方便的超市》这节课时,我设计了“我是小小导购员”活动,通过同桌之间的角色扮演,让他们上台表演后再进行全班学生的交流总结。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加深对购物场所的认知,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体会工作人员的辛苦,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另外老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们去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让他们去观察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并且去帮助那些做出不道德行为的人进行改正。例如有些人乱扔垃圾,老师可以让学生去将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内;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要对其进行劝说教育,告诉他不遵守交通规则产生的严重后果等。在回到学校后老师要让学生们对此次外出所观察到的这些不道德行为进行归纳总结。主题班会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并且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把品德培养和社会生活体验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能够广泛的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