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本土化研究

2019-02-20肇庆学院

师道(教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音高教学法微课

文/肇庆学院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已成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而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则为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型提供了全套的解决方案。虽然该教学方法体系已推出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但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在教育理念、目标定位、思路发展、环节设计、内容选择、方法实施、经验积累等各方面,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都值得广大高等音乐教育同仁去细加审视,深入思考,悟其真谛,取其精髓,为我所用,促我进步。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则将首先回顾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前世今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身处信息社会环境中的高校音乐教学,如何借助信息科技手段来推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实现本土化、适用化演进的策略与方法。

一、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美国音乐教育界在战后近20年时间里,对美国东西部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学状况及效果进行大量调研论证和教改探索的基础上,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旨在优化培养学生整体性音乐素养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新型教学方法体系。归纳起来,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操作流程体系主要是由五个环节组成的,由先到后分别是:第一,教师提示学生自由探索与音响五要素相关的音乐知识;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探索音乐知识,掌握唱、奏技能;第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第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计划的音乐创作;第五,强化巩固知识和概念。

在上述几个教学环节中,第一步,是由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音乐知识来认知所要掌握的新知识,表现为温故知新的过程。第二步,则是由教师在观察学生自主探索效果的基础上,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音乐知识,掌握科学的唱、奏技能方法。第三步,是由教师倡议学生趁热打铁,运用所学唱、奏技能来自由地表现音响要素及其构成的音乐组织形态——乐曲。这一过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来自由创编乐曲旋律或织体,以期在实践中熟悉唱、奏技能对音乐的表现功能,这一步骤表现为学以致用的过程。第四步,则是由教师设定情境和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唱、奏技能来定向地创编音乐表现预设的主题情境,这一步骤相对于第三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属于进阶创作阶段。第五步,则是由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创编歌曲过程中所暴露的共性及个别问题,围绕音高、节奏、音色、力度、曲式这五个要素,分别采取集体讲解及个别点拨的方式来纠正失误,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灵活表现音乐的教学目标。

而在上面所列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又都随时可以穿插集体讨论、诱导谈话、任务协作等参与性、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从而营造出了民主、平等、自由、活泼、热烈的生动课堂氛围。

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对于正在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学中推广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中国来说,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并借鉴实施的优秀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它对于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突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音乐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乐感,是音乐教育和表演活动中经常提及的名词。对于它的含义,我国二胡演奏大家赵寒阳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乐感就是对于音乐中各音级存在的意义及其相互之间微妙关系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发展出的对音乐的感知、记忆、理解、想象、模仿、表现等各种能力的总称。

只有建立起了乐感,才能够深入理解骨干音、色彩音等各个音级在音乐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也才能深入地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而选取合适的唱、奏技能来到位地表现出乐曲中的各个音级在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基本音响要素方面所需要达到的状态,也就能够灵动地表达出这些音级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意蕴了。

乐感的培养没有捷径可循。正如老一辈音乐教师经常说的,乐感的培养秘诀只有三个字:天天练。引入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鲜明的乐感意识,强化乐感的培养。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正是着眼于对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基本音响要素对立统一关系的认知和理解来展开教学步骤的。所以,借助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音乐中各音级存在的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培养出较为扎实的音乐感知、记忆、理解、想象、模仿、表现等各种能力素质,也就能够逐步培养出良好的乐感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上文所述,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组织规律,进而据此创编音乐为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整合为一体,在实践应用中深化、强化对于音乐要素及其组织构成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生动状态。依靠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扎实掌握音乐双基而又善于对其加以灵活运用的复合型、创意型、创新型艺术人才。而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学生还可以凭借自身开阔的艺术事业和灵动的创新能力,顺应终身学习的发展规律,不断通过学习和创造来拓展自身素养,从而有效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各项挑战,取得更为卓越的艺术成就。

(三)加深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认知音高、节奏、音色、力度、曲式等各种基本要素在各种类型音乐中的表现形态,美国各级学校广泛选取了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中国音乐、日本音乐、东南亚民歌乃至澳洲土著毛利人音乐在内的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音乐资源作为教学案例素材。通过分析不同素材中音响要素的共通性构成规律,来帮助学生体认音乐组织的基本构成规律。而在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尚普遍存在着注重古典音乐、西方现代音乐曲目教学,而相对轻视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教学的现象。引入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则可有效增加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以及世界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曲目,促使各种类型音乐的教学素材选择归于平衡、合理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就拥有更多机会来接触不同音乐类型,感受不同音乐文化形态,从而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有效提高自身唱、奏技巧的表现力。

三、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实现本土化开展的策略与方法

综合上文论述可见,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顺应普遍教育规律,适应我国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改革要求和发展趋势,能够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优秀教学方法体系。有鉴于此,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笔者提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稳妥地推进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本土化发展历程。

(一)借助“微课”推广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形成互补搭配,提升效果和质量

依靠录制“微课”视频的方法,就能够把传统课堂上对一项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与训练,转化成为以“微课”视频为核心的灵动化教学“模块”。那么也就能够凭借众多的“微课”视频模块来构建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每一周期内的每一节课教学内容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每个周期内需要学生围绕五项基本音乐要素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案例曲目。围绕这些曲目,可以录制各种各样的“微课”视频,构建起模块化、灵动化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而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自由探索——有计划的探索——自由创作——有计划的创作”四个环节中,都可依托“微课”模块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协作演示、创编歌曲等一系列的参与性、探究型教学活动。而在强化巩固知识概念这个环节,则仍可以凭借“微课”视频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

此外,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全部周期流程结束之后,还可以从音高、节奏、音色、力度、曲式五个方面,分别纵向串联各周期的相关“微课”案例,构成针对各种音响要素的螺旋进阶式微课教学体系。以音高为例,由于在各个周期内分别采取“微课”的形式设置了固定音高听辨、固定音高视唱、旋律吟唱听辨、旋律音程视唱、C调大小调式音高听辨、两升两降内调式音高听辨、四升四降内调式音高听辨、七升七降内调式音高听辨、民族调式音高听辨、旋律音程变化(平进、级进、跳进等)对情感的象征表现作用、多声部和声音程叠加音效对情感的象征表现作用等各种呈螺旋式进阶的教学内容。在全部周期流程的教学结束之后,把分散在各周期各课时内的有关音高某个音响要素的“微课”视频,像用线串珠子一样串联起来,就能构成一条有关音高的纵向螺旋进阶式微课教学体系。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就可以构建起一套围绕音高、节奏、音色、力度、曲式五要素展开的、纵横交错的灵动型模块化音乐“微课”教学体系,为高校音乐专业按照因材施教原则建设以多元融合、个性指导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二)借助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我国高校在普及推广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应以此为契机来调整课程设置情况。具体来说,可以按照构建灵动型模块化综合音乐感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增设有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俗流行音乐、世界各国民间音乐以及音乐民俗文化的教学内容。它们不一定要以固定科目的形式出现,但一定要采取某种适宜的形态构建起来,以便更具针对性地丰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从而发挥出对于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支撑作用。按照笔者的设想,可以采取美国“综合音乐感课程”的形式,将上述各类目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门全新的模块化课程,作为试点来匹配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实验推广工作。待取得成功经验之后,还可以参照这种模式对原有课程体系内的各科目都进行相似的模块化改造,促使课程体系变得更加灵动、实用、科学合理。这样,就能够借助普及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机会来推动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促使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交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

(三)借助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开发适应本校实际的校本音乐课程

在上文提出借助推广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机缘建设以微课为核心的灵动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模块化新型实用音乐课程的理念之后,其实也就已经展现了高校音乐专业开发校本课程的广阔前景。上文提出的灵动化、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模块化课程,实际已然属于课程管理模式的范畴。其特征是本着实用、适用、够用、活用的原则,围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所提倡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曲式这五要素以及自由探索、有计划的探索、自由创作、有计划的创作、强化巩固知识概念这五环节,打破原有课程科目的界限,重构课程内容逻辑关系,构建起对于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更为适用的灵动型全新课程内容体系。所以,这本就已经属于课程管理暨校本课程的范畴了。因此,推广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能够为高校音乐专业开发校本课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更为广阔的前景。而各校也应在推广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新课程管理理念,开发适用性的特色化校本课程,实现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校本课程建设的交互促进式良性循环态势。

四、结论

综上所述,源于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切中音乐教育本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而能够明显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体系。它能够有效地纠正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填鸭注入、被动灌输、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师生互动贫乏、课堂氛围沉闷等突出问题,帮助高校音乐教师发展出探究型、创作驱动型等全新的教学方法及模式,进而达到丰富提高学生音乐文化修养、激发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素质教育”范畴的教学目标。所以,当前我国高校音乐院系应积极推广应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相对于60年代的美国来说,21世纪初的中国高校在应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为强大的信息科技支持。因此,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应更为积极主动地引入信息科技催生的微课教学法来全程支持推广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教改实验,并据此发展、建构模块化的灵动型教学内容类目体系,开发特色化的校本课程管理模式,力争达成以推广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为契机来切实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生动效果,获得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音高教学法微课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