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薄地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2019-02-20翟晓峰
翟晓峰
(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0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栽种范围较广、品种繁多。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北方旱薄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降水量相对较少,给玉米高产种植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玉米栽培技术的优化改进应从抗旱节水方面入手,以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合理的播种及管理,优化玉米抗旱节水性能,从而促进玉米作物产量的全面提升,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稳健发展。
1 旱薄地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
1.1 催芽坐水种技术
催芽坐水种技术是北方地区玉米种植最好的抗旱保苗播种法,其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灵活性强,且播种效果较好,通过催芽坐水种技术,可以实现玉米早播种、早出苗、出苗全且出苗齐[1]。旱薄地区地势较为复杂,而催芽坐水种技术受地形影响较小,能够确保在复杂地形中的玉米播种工作,因此适合大范围的玉米抗旱节水栽培。采用催芽坐水种技术进行玉米栽培时,应结合当地土质、土壤含水量等情况,进行科学栽培。一般而言,土壤沙性大、水分少的地区,催芽耕种应适当提前,播种后的垅形应适当降低高度,覆土适当加深;而土质较黏,水分充足的洼地地区,则可以适当延后耕种时间。催芽坐水种技术可以与注水点播机配套使用,合理利用自然降水,提升节水保水性能,保障玉米栽培中的保苗齐苗工作,提升玉米产量。
1.2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玉米栽培种的常用抗旱节水栽培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带铺设在地膜下,利用地面给水管道将浇灌水源送入滴灌带,使水源适量不断的滴入土壤中,并逐渐渗透至玉米作物的根部。通过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减少大面积浇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减少土壤水分的田间蒸发,实现了灌溉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了灌溉效率,达到了节水、保水、改善土壤水含量、提升玉米作物产量的目的[2]。据统计,采取膜下滴灌技术进行玉米灌溉,可以比普通地膜灌溉节省40%~60%的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率可达95%作用,针对伏旱严重地区,是最适宜的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1.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也是干旱地区玉米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地膜覆盖技术无需进行人工补水,而是通过地膜的覆盖,对自然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灌溉水源。地膜覆盖技术不但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利用地膜保温技术,防治玉米根部地表处的水分蒸发,提高玉米在干旱环境内的存活率,减少杂草生长,增加玉米作物的养分,保障玉米作物的生长,达到抗旱节水高产的目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求达到一定水平的田间管理,定期查补地膜,科学放苗、定苗、补苗、催苗,揭苗时,应注意将破损残膜清理干净,避免地膜污染土壤,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
2 旱薄地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2.1 因地适宜,选择适宜玉米品种
玉米种植地区由于其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差异,所适宜耕种的玉米品种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实现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应结合当地地形、土壤、土质、降水及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才能够保障所种植的玉米作物能够良好适应该地区的环境要求,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一般而言,可以根据该地区地块的种植品种试验,选择抗旱丰产性能较好的玉米品种,避免选择生长期较长的品种,才能够确保玉米作物在干旱缺水地区的生长,提高籽粒质量,提升产量。
2.2 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
在玉米作物播种前,应首先结合种植地区的特点,进行整地工作。机械翻地能够疏松土壤,松弛土质,翻埋根系,有利于改善土质,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是玉米种植中常用的整地方法。在大面积种植玉米的情况下,应注重整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很多玉米种植户,由于翻地次数不均匀,造成有些玉米种植地块连年翻地,土壤水分蒸发严重;有些玉米地块则基本没有翻地,土质坚硬,不易储水;有的地块翻地深度不够,根茬翻埋效果不好,严重影响了播种质量,给玉米产量的提升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玉米种植户应注重精细整地工作,打好玉米播种基础,一般情况下一至两年翻地一次为最佳,既能改善土质,又能节省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
2.3 科学施肥,提高产量
为了确保玉米种植产量的稳定提升,应注重科学施肥工作,在肥料的选择上,结合种植地区的土壤及环境特点,保障玉米种植所需的养料供应,通过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氮磷钾与微肥的配合,基肥与追肥的联合作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玉米植株的水分蒸发,从而增强玉米作物的抗旱节水性能,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
3 结语
旱薄地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应结合当地气候及土壤特征,选择适宜的栽培技术,并注重栽后管理工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通过精细整地与科学施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旱节水性能,从而确保玉米作物产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