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茎基部开裂及早期霜霉病防治

2019-02-20刘延红

新农民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孢子囊喷粉瓜类

刘延红

(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1 黄瓜茎部开裂

瓜类茎部开裂是常见的病状,开裂一般是纵裂,没有感染根系和茎基部都没有腐烂发生,而纵裂的伤口被病原菌侵染就腐烂,甚至造成死棵。

那么,瓜类茎基部开裂到底是由于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它对后期瓜类栽培管理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茎基部开裂原因是生长期温度高低不定,水分供应不协调,苗期缺钙和管理不当。久旱后突遇大水,导致细胞体内含水量剧增等原因,也导致硼钙等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运行较慢,表皮破裂造成瓜类茎基部开裂!另外,由于苗期管理时严重缺水,激素药用量过多,控苗药使用过度,造成苗期茎基部木质化,移栽到大棚后突遇大水漫灌,水肥、温度过于充足,还会导致瓜类幼嫩茎秆部位出现开裂现象。

发生瓜类茎基部开裂现象后,苗期应保持正常管理,按照原来管理而做,幼苗先高温生根,长大后开始炼苗坐瓜,像其他正常植株一样正常管理,另外要补充硼钙肥,同时不要太干之后再浇水,提前打点防治细菌性的药剂。在发生瓜类茎基部开裂后打点细菌性药剂+阿米西达进行防治,防止细菌感染伤口,这样后期可以正常生长,既不会影响产量,也不会影响品质。

2 黄瓜霜霉病

2.1 发病原因

该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先从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病,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淡黄色病斑,随着病情逐渐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色斑。尤以早晨的水渍状角状病斑最为明显,中午稍微隐退。

病害严重时,病斑开始向上向下蔓延,此时,叶片布满病斑,互相连片,全叶卷缩干枯乃至整株干枯死亡。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是一种气传性专性寄生菌。菌丝体无色,无隔,寄生于细胞间隙,无性态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单生或2~6根束生,主干基部稍膨大,上部叉状对称分枝3~6次,分支呈锐角,孢囊梗顶端分枝扩展成小碟状,孢子囊近球形,单胞,无色,没有乳状突起,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2.1.1 较高的湿度是霜霉病的关键

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病原菌产生的孢子囊需要80%以上的相对湿度,孢子囊的萌发和侵入都需要有水滴或水膜,因此,叶面的水滴或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随着近期气温的回升,棚内温度调节不好,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在加上昼夜温差大,容易使叶面出现水滴或者水膜,就有利于病原菌的萌发和侵入。

2.1.2 栽培措施不当,导致病原菌快速传播

种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等,就容易导致病害发生,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

2.1.3 施药方法老套,影响防治效果

传统喷雾施药法增加了棚室湿度,高湿导致霜霉病发生更加严重。黄瓜霜霉病菌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传统喷雾施药仅作用于叶面,对于环境空间与地面病原不能有效处理,使得病原菌能够二次侵染。

2.2 防治方法、技术

2.2.1 合理浇水,通风降湿

可通过膜下灌溉,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浇水后,及时通风,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

2.2.2 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

植株的健壮程度是抗病能力强弱的关键,在生产中要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及时整枝打杈、科学通风排湿来培育健壮植株,有效降低病害的危害机率。同时注意防治细节,发现零星病株,要及时拔除。

2.2.3 化学药剂防治

传统喷药法:可选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2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注意叶正面和叶背面都要喷施,重点喷施叶背面。同时注意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弥粉法施药防治技术法:在病害发生前或病害发生初期开始施药,可使用格瑞微粉1号结合电动弥粉机喷粉施药,该种方法不但能杀死植株上的病菌,还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存在的病原菌,喷药应选在傍晚进行喷粉操作,趁闭棚前棚内能见度高的时候喷粉,这样方便操作,喷粉结束后即可关闭风口,配合放下草帘或保温被等。晴天的中午应避免喷粉,在阴雨天任何时间均可喷粉。

猜你喜欢

孢子囊喷粉瓜类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菌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研究
弥粉法施药防治设施蔬菜病害技术
蕨类植物孢子囊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一种喷粉系统及铝液净化装置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蔓枯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RH多功能顶枪喷粉管设计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棚室内蔬菜病害粉尘防治法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