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2019-02-20张生禄

新农民 2019年17期
关键词:针叶抗旱树种

张生禄

(湟中县蚂蚁沟试验林场,青海 西宁 811600)

纵观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虽然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在此背景下,生态保护理念受到人们的重视,林业工程建设规模与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其中针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就需通过林业工程建设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正因此,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长远发展意义。

1 抗旱造林技术问题分析

1.1 水资源紧缺问题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是并不代表着我国所有地区都可以进行林业工程建设,特别是较为贫瘠的地区,或者是干旱地区,其林业工程的开展建设存在较大难度,如何在此条件进行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相关工作者的主要思考问题。大部分土地贫瘠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这就导致植物缺乏良好的生长空间和环境,树木植物无法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行健康生长和发育,进而导致林业工程建设以及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1]。也正因此,针对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能够让植物健康生长发育。

1.2 树种选择问题

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其树种的科学选择至关重要。因为不是所有具有抗旱能力的植物、树木都可以当做造林树种进行选择和培育,并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土壤条件都会对树种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针对树种的选择必须结合对环境的充分考虑[2]。也在因此,在干旱地区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其中树种的选择存在较大难度,如若树种选择错误,极易导致树木的大面积枯萎和死亡,不仅无法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正因此,树种的选择也是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

2 抗旱造林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注重土壤环境改良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并不只体现在针对树种的选择,以及树木后期的培育和养护,还包括前期土壤改善、水资源采集等措施,是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3]。要想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重视对土壤环境的改善。而针对整地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土地整理可以达到土壤催熟的目的,进而不断提升土壤的肥力。需要注意,整地工作的开展,需要在林木工程建设的前三个月开展,如若工作人员发现该地区土壤条件较差,则需结合具体情况在前一年就开展土壤整地工作,进而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2.2 注重树种的合理选择

现阶段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的抗旱林木树种包括灌木树种、针叶树种以及阔叶类树种。这三类树种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是针叶类树种,其次是灌木类树种,最后是阔叶类树种。针对针叶类树种而言,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是白皮松、杜松和油松[4]。但是在实际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针叶类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是松树的附加价值相对较低,并且生长过程缓慢,所以抗旱造林技术实施过程中,其针叶类树种的应用较为少见。针对灌木植物而言,要想实现抗旱能力的最大化体现,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树种进行合理选择,并且灌木类树种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如山杏、连翘等植物,不仅可以抗旱作用,还能当做水果和药材。而针对阔叶类植物而言,不同种类的阔叶类植物在抗旱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现阶段用于抗旱造林技术中的树木,包括火炬树、旱柳、枣树以及国槐等。总之,针对树种的选择,必须结合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树种。

2.3 注重对抗旱造林技术的规范

在现阶段林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抗旱造林技术的有效实施,必须在具体抗旱造林过程中进行标准规范的构建,并且在实际抗旱造林活动中对其相关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而保障抗旱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大化发挥出抗旱造林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与此同时,通过对造林期间监督的强化,避免在实际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对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产生影响。

3 结语

林业工程建设是现阶段促进我国林业事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和途径。而要想实现对林业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必须重视对抗旱造林技术忠诚存在问题的解决,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强化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进而为林业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针叶抗旱树种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更 正
风雨海棠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防汛抗旱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今年1季度德国针叶材出口量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