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与对策建议探讨

2019-02-20

新农民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农产品监管生产

陆 勇

(滨海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 盐城 224500)

0 引言

随着环境的问题以及社会利益的趋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以及销售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控制,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更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提高农产品整体的质量安全。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难点,相关部分需要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性的调整解决策略,从而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形势分析

1.1 农产品质量水平难以辨认

随着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许多商家在销售农产品时进行了二度的包装和过度的宣传,导致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对产品的质量无法辨认,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另外,虽然人们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的便捷,许多有关农产品辨别的知识被广泛的传播,但是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认知,容易对大众造成一定的误导,使得农产品的消费市场更加混乱,人们在购买时也更加迷茫[1]。

1.2 生产环节复杂,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销售,这些环节都要经过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流转周期较长,难免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在种植期间使用农药后,产品会有农药残留;在加工时,可能会受到消毒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污染;另外土壤、水质等环境条件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等。除了自然的原因,人为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由于农产品历经的环节较多,许多质量安全问题的源头无从查起,这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困难。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

2.1 安全检测体系有待健全

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必须要拥有严格的、完善的检测体系来进行保障,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2009年开始,农业部通过国家财政,对县以上成立检测机构实行补贴,通过几年的建设,各地县级以上基本建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大大提高。但是,部分地区将类属于农业系统的农检机构划入市场监管系统,县级农产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失去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由于失去条线的管理和交流,无论是人员、技术还是设备的配备上都比整合前大大降低,其担任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仅限于流通领域,不能保障农产品生产领域的质量检测。所以,应该完善县级农检体系,加强农产品源头检测的力度[2]。

2.2 监管工作中社会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在质量安全健康的理念和认知上都比较缺乏,特别是社会在监督工作中,并没有发挥比较明显的作用和较大的价值。在传统生产观念和社会利益的影响之下,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缺少了一种自我约束的意识,对于产量的追求要远远的大于质量,这也是市场上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绿色种养殖、施肥用药以及产品流通等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农业部门监管职能和监管范围的限制以及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等情况,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很多隐患,同时也给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2.3 缺乏完善的监管机构体系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但是由于该工作涉及范围较广,相关方面的制度和技术也比较落后,特别是在乡镇以及比较偏僻落后的地区,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县级及乡镇没有组成专门的监管机构,在工作的落实上,没有完善的体系进行监管,同时很多机构的工作岗位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形式大于效果,基层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2.4 农产品生产经营环节众多,监管工作比较困难

标准的生产过程和环节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约束,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农户个体分散经营,缺少统一的组织,而且生产者大多文化较低、生产规模较小、缺乏技术指导以及统一的管理,使得其在生产上难以达到相关的标准。这些都是加强了监管工作的难度的重要因素。

3 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对策

3.1 提升检验检测的技术和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加强检验检测功能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果,及时预防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排除质量安全风险,为社会打造出更加健康的农产品消费市场。首先,要加强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健全县级对农产品生产领域检测机构和组织,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加强对人员技术的培训,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尽量组织检测人员多多参加一些技术交流活动,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不断的提升检测水平。其次,加强风险监测和例行监测的力度,从源头上提升质量安全性。最后,建立本地区的农产品检测数据库,对监测的结果和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及时的对农业生产中的危害进行评价,排查风险因素,加强质量的安全预防工作[3]。

3.2 完善对全程的监管方式手段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不仅仅是其生产环节,对其加工、销售等全过程都要实施监督,同时要丰富监管的手段,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卫生、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实行联合配合制度,让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手段支持。同时,要实行责任明确制度,将监管任务划分到单位部门和个人身上,提高员工整体的责任意识,才能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建立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做到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另外,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必须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

3.3 加强建立完善的机构体系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依法依规为该项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对县级监测机构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保证监管部门和检测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其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测评比,通过良性竞争来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省市县级部门要对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监督,帮助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同时要分配专业的负责人来指导工作,推进乡镇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后,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乡镇设立监管员,村级设立协管员,促使监管工作不留死角,没有盲区[4]。

3.4 建立合作性的经济组织

从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看,应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走品牌农业之路。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对品种、技术、类型等产品进行统一的组织,提升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不断的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加农户的模式,来引导当地的农户参与合作发展,提升农产品在源头上的质量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指示精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体系、机制、技术、组织等,加强监管力度,才能真正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猜你喜欢

农产品监管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