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2019-02-20董霞
董 霞
(河南省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确山 463200)
在牛、羊等反刍动物饲养的过程中,瘤胃酸中毒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主要由于动物饲料中具有过多碳水化合物在胃内聚集、发酵后产生大量乳酸,使肠胃机能受到不良影响,具有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需要养殖户给予高度重视,以免以饲养不当,为自身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1 临床特征
患有瘤胃酸中毒的牛羊,随着病情的发展,将呈现不同的临床特征。在牛羊喂食后的12~36h内,逐渐出现食欲不振现象,有的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情况,精神不振,此时瘤胃仍然在不断的扩张,患病牛羊腹痛感逐渐提升,开始发出呻吟,如若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和及时治疗,胃蠕动将会停止;在喂食后的24~49h内,患病牛羊逐渐出现脱水、腹泻等情况,且粪便较为粘稠、呈现白色,动物的体温逐渐降低,最终处于1~2℃之间,呼吸逐渐急促,每分钟可达75~95次,心率超过100次/min,如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患病牛羊将在24~48h内死亡。
2 病情诊断
该病的诊断可根据病畜的具体表现进行诊断,如卧地不起、神经衰弱、蹄叶炎、瘤胃胀满、脱水等情况,还可以对瘤胃液的pH值进行诊断,当pH值低于6.9、血液乳酸值升高时,便可根据上述综合表现对病畜的疾病进行诊断[1]。但是,需要的注意的是,一旦病期超过一天,由于血液稀释与唾液的缓冲,可能使瘤胃中的pH值恢复到6.5~7.0之间,但是其他实验结果仍显示其为代谢性酸中毒。另外,从临床角度来看,应注意瘤胃积食、生产瘫痪、皱胃变位等疾病的干扰,避免出现误诊情况。
3 预防与治疗措施
3.1 预防措施
对于奶牛、奶羊来说,在日常饲养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喂食,不可根据主观想法随意增减食物。同时,还可将适量的氧化镁与碳酸氢钠放入其中,以1%~1.5%的比例投入饲料中进行喂食,此举可有效降低饲料的酸度,提高瘤胃酸中毒疾病的发生概率;对于肉牛、肉羊来说,也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喂食。在粗料与精料转换的过程中,应做好科学的过渡,逐渐变更,不可迅速更换使动物的胃来不及适应,导致胃酸中毒情况发生。另外,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做好动物饲料槽的清理与消毒工作,保障牛羊能够同时进食,这样做可有效避免牛羊因饥饿而产生的暴饮暴食,使胃酸中毒概率提升。
3.2 治疗措施
在瘤胃酸中毒疾病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治疗原则在于制止胃酸的产生,使血液酸度能够达到正常标准,扩大血管容量,促进前胃蠕动,使消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了制止胃酸的继续产生,对于症状较轻的病畜来说,可在病发的1~2d内停止水与精料的供应,只为其提供少量的干草,并驱使其慢步运动,促进消化;对于症状较重的病畜来说,应在病发后立即洗胃治疗,用1:5比例的石灰水对瘤胃进行冲洗,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将内径为25~28mm的胶管插入到瘤胃之中,使胃内的液体与食物残留被排出,然后将石灰水注入后,再次排出,如此反复10~15次,直至清洗出的胃液不存在异味,且PH值为碱性为止。
对于病情较重的牛羊来说,也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此种治疗方式更加彻底,还可避免碳酸氢钠溶液在洗胃后进入血液,一旦没有控制好用量,很容易导致碱中毒。因此,可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将瘤胃中的内容物清理出来,将适量的清水、切碎的干草放入其中,干草的放入量为瘤胃的1/3即可,此举不但可有效去除大量乳酸与残留的有害物,还可有效避免机体继续中毒。
在西药治疗方式中,针对胃酸中毒的病牛或病羊,还可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利用5%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注射计量奶牛与奶羊不同,奶牛的计量为2000~4000mL,奶羊的计量为200~500mL,通常采用先注射一半,然后对动物的尿液P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进行计算,然后逐渐增加注射量,直至其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为了补充液体,可采用相同含量的复方氯化钠溶液与盐水,牛的计量控制在6000~8000ml,羊的计量控制在500~1000ml。通常从最低剂量来说,对病畜的特征进行分析;如若在输液后,病畜的心跳、脉搏、呼吸频率得以恢复,精神逐渐好转,开始排尿,则说明输液的计量与用法较为合理,反之,则说明输液量不足或者用法不够科学,需要对液量进行调整。
在中药治疗方式中,为了防止因腐败物质导致牛羊的消化系统出现炎症,可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主要方式为:生地30g、白芍、甘草、当归、玉金、麦冬、元参各40g、二花、黄芩各60g,用水煎服,即可达到消炎抗病毒的效果,避免牛羊出现其他病变。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牛、羊等家畜来说,瘤胃酸中毒疾病较为常见,且发病期较短、前兆不明显、死亡率较高,一旦养殖者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未做到科学喂养,则很容易提高该疾病的发病率,为自身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此,养殖户应做好日常预防工作,科学搭配饲料,促进牛、羊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