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沟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2019-02-20赵颖
赵 颖
(昌图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辽宁 昌图 112500)
0 引言
就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发展情况而言,侵蚀沟作为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发生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上,而且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带,侵蚀沟的发展速度尤为明显,而且侵蚀沟的出现一般都是和一定的水文网和其他侵蚀沟相联系的,从而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严重地以树枝状分布的侵蚀沟系统,对于区域内的水文体系、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地影响,如若区域范围内的侵蚀地貌范围较大且面积较广,就会导致区域水土流失、生态失衡、以及耕地和植被面积大量减少,从而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其不利地影响。
1 侵蚀沟的形成原因
1.1 地形地貌因素
侵蚀沟作为由暂时性流水形成的侵蚀地貌,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其产生的重要因素,其集中发生在纸植被稀疏的缓坡及地面陡坡地带,因为在该种地段,由于其地形结构复杂,集水面积及地表径流量较大,从而导致其由于大量的水流汇集而提高了流水的冲击能力,长年累月下来造成侵蚀沟发展剧烈使其规模逐渐扩大,从而形成严重的次生侵蚀沟,而且在侵蚀沟产生的地方,由于受到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的影响,致使侵蚀沟区域水流冲击力较大,水流流经时会带走大量的泥沙和土壤,因而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区域侵蚀地貌面积扩大。
1.2 土壤因素
土壤因素作为侵蚀沟产生的原因之一,其地表土质、土壤结构以及土体渗透性都是造成侵蚀地形的关键,在植被稀少以及土质疏松地区尤为明显。例如在我国半干旱气候区域,由于区域范围内的土质多为沙土地,其地表土质松软、土壤结构性能较差,而且土体结构中有机物含量较低、土壤肥力较差从而导致地表抗冲刷力明显不足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而产生侵蚀沟以及侵蚀地形。而在我国东北等黑土质区域,产生侵蚀沟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黑钙土土质较轻、土壤表面附着力较差以及其地表土质结构疏松而致使土体渗透性增强,致使区域范围内降低而产生大量侵蚀沟地形。
1.3 人为因素
对于侵蚀沟的产生原因,在自然成因之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侵蚀沟产生的直接及主要原因,其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方面,从而造成侵蚀地貌严重、侵蚀沟大量产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违反自然规律行为活动的发生,例如对植被的乱砍滥伐、对有毒化学药品的超量使用、对土壤面积的过度开垦等行为,致使土壤附着力降低而导致水流冲刷力增强,以及由于植被覆盖率下降而导致土壤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等,从根本上使侵蚀沟以及侵蚀地貌面积扩大,从而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1]。
2 侵蚀沟的治理措施
2.1 工程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过程中,对于侵蚀沟的工程治理措施,其主要就是指对侵蚀沟的各个部位进行填埋及加固修葺,以此来确保侵蚀沟能够被有效地治理。例如,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由细小股流冲刷而形成的平行细沟,可以采用填埋法来对其进行消除和治理,以此来防止细沟因为长年累月的受力而进一步演化成切沟和冲沟;对于冲沟的治理,由于冲沟沟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陡坎,而且沟边经常发生崩塌、滑坡等现象致使沟槽不断加宽,所以对于此类侵蚀沟的治理,主要的运用措施就是对沟头进行防护建设,如对沟头进行排蓄水工程的修建,以此来有效地防止沟头因为地表径流冲刷而产生沟头前进、沟沿扩张以及沟底下陷等。
2.2 生物措施
在利用生物措施对侵蚀沟进行防护和治理时,由于生物治理是一项耗时较长的工程措施,因此在采取生物措施进行侵蚀沟治理时一定要遵循“治小、治早”的原则,从而来对侵蚀沟进行有效地防护和治理。例如对于一些小型的侵蚀沟,可以在沟头以及沟边进行植树种草,从而来有效地防止沟头前进以及沟边扩张,此种做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保持生态平衡,还可以从根本上增加土壤附着力,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2.3 综合治理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的侵蚀沟治理过程中,综合治理措施是应用最多以及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其具体就是将工程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对侵蚀沟的综合治理和防护。例如对一些大型发展的侵蚀沟,在其沟体下游地段可以适当的调整垄向和修建拦洪坝,以此来减缓其径流流速,有效地控制冲击力度。在沟头上游修建相应的蓄水池及鱼鳞坑,从而来增大侵蚀沟上游的蓄水能力,从根本上减轻冲刷能力、降低水量的下渗力度,对侵蚀沟的形成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在侵蚀沟的沟边及其周围地带,可以利用生物措施来植树种草,从而来有效地加强沟体周围土壤的附着力,为控制生态平衡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重要地保障[2]。
3 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侵蚀沟的防护和治理,以此来从根本上保持生态平衡、控制水土流失,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