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岗位管理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内镜器械处置正确率
2019-02-20周春翠
周春翠
(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供应无菌物品、器材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及医疗工作质量息息相关[1]。随着内镜手术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微创内镜器械日新月异,器械精密、管腔细、结构复杂且污染物不被轻易去除[2],易残留患者血液、分泌物、清洗难度较大。确保内镜手术器械性能是手术成功关键,加之内镜器械价格昂贵,给CSSD工作人员带来新的挑战与工作压力。随着优质护理模式的推广,对临床后勤保障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何在CSSD开展对临床科室的优质服务是管理者不断思索的问题。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优化岗位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2月CSSD处置的1,602套内镜器械处置质控资料。
1.2 方法 (1)成立优化管理组:质控组联合科室成立QCC小组,由圈长1名、秘书1名、圈员7名组成。(2)整理、分析。小组成员对不能正确处置内镜器械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柏拉图80/20原则,将护士对内镜器械理论知识不掌握、回收检查、拆卸组装及器械用途不熟、科室培训考核力度不够、岗位管理不利于护士专科业务提高为本次小组工作管理的重点。(3)整改。①根据行业规范、标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改进流程管理方法,使其系统化、流程化[3],并对科室全员进行培训。②每月由手术室专科护士对全员进行内镜器械检查、拆卸、组装操作示范培训一次。将内镜器械回收清洗、检查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并打印张贴于工作区域墙上,便于护士查阅及质控人员督查。每周一次强化内镜器械从回收到包装处置标准流程操作示教。要求人人必须完成一次示教。示教人员经护士长、质控组考核合格方可安排对全员示教,将示教视频录制,集中全科人员对其操作进行评定,与绩效挂勾。③设立内镜器械回收、清洗、包装专岗负责制。2人定岗,负责内镜器械处置工作,其中1人每周轮岗一次,另1人负责下一位上岗人员传帮带。经对所带教人员考核合格后其方可轮岗,同时负责在岗期间内镜器械处置质量的把关。专岗专人对内镜器械处置流程进行质控管理,并协助护士长每月对全科所有人员进行一次现场考核,与当月绩效挂勾。护士长、质控员不定期现场质控检查。
1.3 评价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内镜器械处置正确率、临床医生满意度、独立完成内镜处置人数、理论考试合格率等。
1.4 统计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方法SPSS 11.0软件进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原因 护士学习主动性意识差、接受专科系统培训人员少,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方法及内容单一,考核未与绩效挂勾;内镜处置未专岗专人负责,人员机动性大,不利于护士专科业务的提升,护士长对护士督查指导不到位。
2.2 实施前后效果比较 实施后内镜器械正确处置率96.2%,高于实施前的87.2(P<0.05);实施前后医生对CSSD内镜器械处置满意度由86.5%提升至95.3%(P<0.05);能独立完成内镜处置人员由开展前4人提高到12人(P<0.05)。理论考核合格率97.72%,较实施前提高25.02%(P<0.05)。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积极性 由于每次的培训考核结果均纳入护士绩效考核中,护士学习主动性、自律性及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工作之余主动查阅学习行业规范、标准,外科器械相关知识。每周的现场操作示教考核,促使护士专科业务能力在短时间内到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自信心。
3.2 促进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在实施过程中,为增加医护人员的沟通,CSSD建立了手术室、外科医生微信沟通群。科室人员可以在群内向手术室护士、外科医生请教相关器械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手术室、外科医生如有特殊要求、器械处置存在问题第一时间内在群内告知,以便CSSD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及改进,整改措施也能及时反馈,从而促进CSSD工作质量的提高。
3.3 促进相关制度的完善 护理工作质量保障的前提是有严格的制度、规范的流程、工作质量标准。我们通过集体智慧,完善了腹腔镜器械、胸腔镜器械、泌尿外科、耳鼻喉微创手术器械、眼科手术器械、神经显微手术器械、关节镜、椎间盘镜、宫腔镜等专科器械回收清洗及包装操作工作流程,促使其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