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中艺术形式的多元化
2019-02-20刘庆田韩国新罗大学
□刘庆田 韩国新罗大学
随着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空间中艺术形式呈现丰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共空间服务于居民大众,在进行空间设计与构筑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公共环境为辅助,设计出的公共艺术作品应具有人性化、多元化等特征,同时也要演绎与展现出公共空间的价值与精神,使公众与之产生共鸣、进行互动。由此可知,公共艺术建立在公共空间的基础上,能够传递公共空间的价值与精神,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
一、公共艺术类型与效用
公共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形态与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来传递公共空间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精神。当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效用,具有广泛的包容度,公共艺术类型区分的标准与方式也不尽相同。按照宏观角度,公共艺术可分为空间造型艺术、地景艺术以及空间平面艺术;按照载体,可分为雕塑、景观设施以及装置物等;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浮雕、平面、立体等。
图1 悉尼商业街艺术
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具有独特的效用。第一,公共艺术传递着城市独特的文明与精神。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公共艺术具有传播作用,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有效传播与发扬城市文化,同时也能反映当下时代现实,公众通过欣赏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了解城市文化及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如图1所示的悉尼商业街艺术。第二,公共艺术形式多元化能够提升公众的艺术审美能力,公共空间与公众具有互动性,能够为公众与艺术搭建隐形沟通平台,为公众带来视觉感官上的享受。第三,公共空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是城市独特的标志,而公共艺术除了具有功能性展示作用外,经过发展还会逐渐成为极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艺术。
二、公共空间中艺术形式的多元化
(一)公共空间的中的静态艺术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形式主要分为静态艺术与动态艺术两种类型,公共空间多呈现静态艺术形式,如公共绿地空间,其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游憩休闲设施,是居民集中互动的场所。通常公共绿地空间缺乏完善的功能,如休息设备、照明设备等,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为雕塑与装置物,缺乏互动性。基于此,相关人士应以自然形态为出发点,以人流分布为依据,设计并分散设置一些大体量且具备游戏、互动功能的装置艺术,以确保公共艺术的实用性与互动性。
商业区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室外广场、沿街平台等,缺乏互动性与活力。因此,公共艺术形式的应用需考虑商业区公共空间的交通、短暂性社交功能,以平面化为主,注重艺术传递信息的效用,如可设置垂直式、纵向的装置艺术,在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避免影响商业区公共空间的功能发挥。基于此,艺术形式的应用需以交通畅通为前提,可以用点状方式来设置,并侧重于塑造三维空间,使其更为立体化,便于公众出行、栖身与互动。
(二)公共空间中的动态艺术
近年来,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形式多呈现动态艺术形式,体现出城市的现代化气息与活力。静态艺术专注于视觉艺术,而动态艺术建立在静态艺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其他元素为人们带来多元化互动展览体验,如与电影、音乐、科技等元素结合,极具现代城市风格,同时也能完美展现空间的无限可能。
例如,新加坡樟宜机场4号航站楼的中心装饰物“云彩之曲”,便是呈现艺术形式的动态化,这一装饰物主要由六个横跨机场的悬挂结构组成,并融合音乐、科学等元素,富有吸引力。再如,慕尼黑罗氏彭茨伯格研究中心新办公大楼有一件动态的雕塑作品,即拉斐尔钟摆。拉斐尔钟摆被悬挂在办公楼大厅上,以每秒0.7米的速度移动,展示出拉斐尔壁画《雅典学院》中的21位人物,极具艺术气息,同时富有活力,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展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
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公共空间艺术形式越发多元化,相关工作者应根据公共空间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