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和声共同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20赵媛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和弦环节翻转课堂

赵媛媛

引 言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课堂组织方式,符合当今高等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是学生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中完成的一种主动式教学形式。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首创“翻转课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辅导完成相关作业,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内容的深化和内化程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得到积极推广,近些年通过在各类学科中成功实施案例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音乐专业基础课是音乐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等课程,授课对象广泛,涉及作曲、音乐表演、音乐学、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等音乐院校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课程属性基本为必修课,是架构音乐人才基本素养的重要基础,长远来看,甚至决定了一个专业音乐人才未来专业发展的高度。

以专业基础课中作曲技术理论“和声共同课”为例,此课程属于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范畴,是一门重要的音乐理论课程,授课对象为非作曲专业学生,包括音乐表演、音乐学、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和声共同课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声学从而认识、理解和处理音乐。和声学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自身学理逻辑成熟、清晰,学生通过四声部和声写作了解西方音乐单声部到多声部的过程;通过分析大量的作品中的和声现象剖析作为音乐材料的和弦结构,通过何种横向连接、变化音等处理手法,形成多声部音乐的风格化特点;通过和声演唱等方式了解基于和声功能的单声部音乐旋律,理性认识西方音乐纵向复杂的音响;而民乐专业,也通过和声的学习借鉴民乐合奏的音响化问题。斯克里亚宾曾说过“音乐都是和音横向的溶解”,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学习和声学的重要性。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关注和声语言的结构、色彩、运用、风格和内在关系,不仅仅提高和声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影响其音乐逻辑性、结构性、色彩性和风格性思维的形成。

本文以翻转课堂技术在和声共同课中的运用与实践为例,探讨现代教育理念下音乐专业基础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在和声共同课中引入“翻转课堂”的背景

和声共同课从自身的学科学理特性来看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知识连贯性很强,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后续知识的学习;第二,和声作业个性化较强;第三,学生个体之间音乐基础和对问题理解力的千差万别;我国大部分音乐院校的和声共同课因其历史原因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为无差异化的大班授课模式,授课环节包括课堂知识点讲解、课后作业、部分作业讲解。在精英教育阶段,单位班人数较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架构清楚,老师讲解仔细清晰,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都显示了很大的优势。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学生人数激增,一个自然教学班的人数增加到七八十人,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如下弊端:课程中师生互动少;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概念性的低认知活动中,而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拓展性、综合性的认知活动比例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作业完成质量也无从监控,这些原因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而要达到此课程的终极目标,理解和声语言的结构、色彩、运用、风格和内在逻辑和结构关系,难上加难。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降低要求,降低程度,缩小教学范围完成教学。如何解决和声学基础知识需要大量时间的重复、运用和实践的实际需求,和传统教学模式手段之间的冲突是长期以来丞待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的便利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灵活而主动。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在教学实践的现实情况下,迫切需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音乐院校和声共同课教学中,探索通过此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中的矛盾和问题,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二、“翻转课堂”在和声共同课中的运用

笔者在和声共同课中,运用翻转课堂中的“课前导学”“课堂活动设计”“课后活动设计”和“小组互助学习”四种方法。

(一)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这个环节是翻转课堂重要的部分,简单来讲就是将知识点的传授过程放在课前。将教学中形式化、概念性的理论知识点以课件呈现,并录制成微视频形式,微视频一般浓缩在5分钟以内。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到这个步骤当中,制作清晰的自学课件和课程视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自由选择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和课程内容,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课程视频无限次观看,为课堂节省了大部分的时间。建立基于微信群的学习共同体也是重要的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疑问、老师设计的问题、完成作业情况都可在微信群中进行。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完成知识掌握的内化过程,是老师参与面对面教学的主要环节。老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展示课前学习质量,并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根据学习内容安排课堂作业,如新学和弦的和声连接、四部和声编配写作等。本课程使用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符合课程进度的测验活动,以投票、抢答、限时答题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检验自学效果。多种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内化过程。

(三)教学活动延伸

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学内容拓展和延伸,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在每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引入实践环节,例如实际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与听辩、和声风格感受、学生四部和声编配小组演唱等。这个实践环节近距离的靠近音乐本质,使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有了音响效果的展示和体验,尤其是演唱自己编配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和声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四)小组互助学习

将班上同学分成6—8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和声课的课堂作业较多,小组第一个写完的同学升级为“组长”,由老师亲自批改作业,而小组其他的同学作业则由“组长”协助批改。以小组为单位演唱组员的和声编配作业,最大程度地让同学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四部和声的音响效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三、翻转课堂实例展示

笔者以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的教学内容“正三和弦的六和弦”为例,展示翻转课堂技术在和声共同课中的运用。授课对象:普通自然班79人,每小组8人左右,共10组。

第一环节:导学环节(学习时长:10—30分钟)

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六和弦6个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包括正三和弦六和弦的形式;六和弦四部和声写作时的重复音;六和弦四部和声排列法;六和弦的连接;什么是平行八度、平行五度;什么是隐伏八度和隐伏五度。教师利用“雨课堂”软件,将提前制作的教学课件和课程视频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打卡,根据学习情况反馈疑点难点,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课件相关知识点讲解之后,教师设计了关于六和弦的三个基本连接练习。

1.D大调同功能三和弦和六和弦的连接:T—T6,S—S6,D—D6的和声连接接;

2.D大调不同功能三和弦和六和弦的连接:T—S6,D6—T的平稳连接;T—S6的根音跳进连接,D6—T的五音跳进连接;

3.D大调不同功能六和弦的连接:T6—S6,S6—D6。

每个连接作业后面都附有讲解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观看。在这个环节里,六和弦的基本知识点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完成,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第二环节:课堂答疑部分(课堂)(5—20分钟)

1.利用“雨课堂”软件设置考察学生预习情况的习题,限时抢答,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2.根据测试情况和预习反馈,了解本堂课的疑点和难点,集中在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隐伏五度和隐伏八度上。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作细致讲解,并作相关练习。

第三环节:实践部分(30分钟)

教师根据学习六和弦的内容,设计了一道和声编配习题,要求学生尽量用正三和弦六和弦进行编配。教师依照惯例给出配和声的分解步骤,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分析旋律,确定调性;2.划分句子;3.决定终止式;4.决定只能配三和弦的功能;5.跳进进行的功能;6.其他音的功能;7.声部连接。

根据分解步骤,教师引导学生给旋律编配和声功能,引导学生学会瞻前顾后。和声连接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此期间教师随时回答同学作业中的问题(下图为课件展示)。

图1 给旋律编配和声的课件展示

每个小组第一个完成编配的学生,由老师批改作业并弹奏,获得“组长”分,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作业。选其中优秀的作业,全班同学做和声作业演唱。以下的例子是经过老师批改后的学生作业。

这个环节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及时有效地回答学生的问题,组长分和和声作业演唱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同学间的协作能力。下例是学生作业。

谱例1 学生作业

第四环节:延伸部分

本环节设计了3例和声分析片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弦结构和功能逻辑,从音响效果和整体布局引导学生观察六和弦的特性和作用。其次,播放作品的实际音响,加强学生在理性认识作品的和声逻辑之后对和声音响的感性认知。

图2 和声分析课程的课件展示

在实际教学中,此音乐片段通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1.六和弦与三和弦比,具有不稳定性;2.六和弦的运用使低音更具有旋律性;3.六和弦的运用使声部进行更具有多样性。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学生任选一题高音题,以小组为单位,交一份小组作业,包括8小节四部和声编配作业和作业的演唱视频。单次视频小组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评价,根据课后“雨课堂”软件统计,全班79位同学,90%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100%的同学都交了课后作业,与过去同期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

四、翻转课堂在音乐院校专业基础课中实施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各地教育界都大力推行, 2011年加拿大《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评为影响课堂[注]何朝阳、欧玉芳等:《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第16页、第148—151页。。和声共同课翻转课堂实验一学期以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习惯了翻转课堂的多种教学形式,也习惯了使用“雨课堂”软件,实验班级教学质量,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优秀学生比例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实验,笔者认为翻转技术运用的意义在于: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之处是灌输式的学习和应试教育,再加上艺术类考生的专业特性,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音乐艺术院校的各类共同课课程中,翻转课堂技术的运用将使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第二,加大教学实践中的高认知环节比重,加速知识的内化程度。以和声共同课为例,对于非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和声共同课最重要的是了解和声学基本知识点,学会和声编配基础,利用和声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进而形成一定的和声观念和逻辑性。现代社会网络资源发达,网络课程铺天盖地,知识来源渠道丰富而多样化,课堂上的低认知活动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翻转课堂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将时间大部分放在知识转化、内化、实践、拓展的高认知环节上,将课堂变成一个组织自主学习的平台,符合现代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三,多种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使音乐院校的各类共同课更贴近音乐本质,在和声共同课中,和声演唱环节的增加,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与听辩,使课程教学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第四,翻转课堂技术进入推广阶段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和配套的课程小视频和作业讲解小视频,需要建立专门的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其次,调整课程的教学大纲,增加和声编配实践环节,加大音乐作品分析的比重。同时建立新的学生考核标准,加大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小组视频作业成绩的比重。教学大纲正向指引教学,考核标准逆向影响教学,因此这点显得尤为关键。再次,建立适合翻转技术应用的富于合理性、创新性的预习测试题、课堂作业以及考试题库。最后,教师要不断学习应用新的教学软件,“雨课堂”可以链接慕课、视频、作业、试卷等,可供老师监控课堂教学的情况,例如优秀生和预警生,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等,手机可操作,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翻转课堂的教学需求,这些都因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引发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 语

笔者在和声共同课使用翻转课堂技术的实践,通过教学公开课的形式向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基础部所有教师展示,引起了其他老师的关注。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指引下,将此实践经验扩展到其他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技术的改革直接引领课程改革,翻转课堂技术在音乐专业基础课的运用引发了教与学、课程改革方向的新思考,对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实践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朝现代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标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和弦环节翻转课堂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