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便利店行业洗牌

2019-02-20支点肖丽琼

支点 2019年2期
关键词:李凯便利店门店

《支点》记者 肖丽琼

几个月前,以鲜食为特色的本地便利店明星企业7TT,并入中百罗森旗下。

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Eleven,即将正式在武汉开店。

7-Eleven、罗森等巨头入局,留给其他便利店品牌的空间越来越少。

多位业内人士向支点财经记者证实,来自北京的全时便利店将退出武汉市场,距其宣称“要在五年内做到武汉第一”刚刚一年时间。

行业洗牌开始加速。生存,或是许多便利店企业今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便利店之冬

李凯的办公室位于武昌汉街万达总部国际,一幅武汉地图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比起2017年底,标示开店数量的红点又增加了不少。

李凯是武汉可多连锁商业有限公司的开发总监。1999年11月,可多在武汉开出第一家超市。如今,红色门头、带着“CODOW”标识的可多便利店在武汉及周边城市门店数已近600家。

“便利店的热度开始下降了。”李凯告诉支点财经记者,2016年、2017年,便利店行业持续升温,最高峰时,可多一年的加盟咨询量近万人次。2018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来,但回落趋势明显。

这一点得到慕臣便利店CEO陈奎铭的认同,并用百度竞价排名的变化来佐证这一事实。

2013年,陈奎铭进入这个行业。如今,慕臣便利店在武汉门店数达到260余家。

陈奎铭告诉支点财经记者,百度竞价排名是便利店加盟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本地便利店行业的百度竞价点击单价,比起高峰时期降了一半。

李凯用“疯狂”来形容这个业态曾经的辉煌。那段时间,除了本地几个大品牌的加速扩张,大量外来便利店品牌也纷纷涌入武汉抢滩,如江西的有家、北京的全时、广东的美宜佳等,均是当地的头部企业。为了争抢一个黄金铺面,十几家便利店品牌常常就地展开“白刃战”,房租被炒至翻倍,最终能拿下铺面的往往是资本更加雄厚的品牌。

李凯说,便利店本身是个薄利行业,房租在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品牌应该为加盟商考虑成本和盈利。

“今天赚的钱,明天就能花”,作为连锁零售行业,便利店被普遍认为现金流充裕。而近两年来,多个知名便利店品牌倒在了资金链上,不计成本的烧钱扩张难以持续。

天猫、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巨头的入局,也对便利店行业造成了一些影响。陈奎铭介绍,目前便利店大多采取“特许加盟”形式,对加盟商的约束力比较弱,加盟商从电商巨头的低价渠道购进部分货品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据介绍,通常一家新便利店的培育期从三个月到两年不等。因此,从两年前起,疯狂涌入江城的便利店品牌们,眼下是进入收获期还是绝望期,渐渐开始见分晓。

活下来的核心

“都是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啊。”在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中,朱潜龙对师出同门的李天然如是说。

“趋同”是便利店行业的另一个硬伤。

从2009年起,可多正式启动加盟业务,每年要举行多场大型招商加盟会。李凯坦言,有些人经常来参加招商会,不是来加盟的,而是想摸透可多的模式,自创品牌。

陈奎铭也表示,如今武汉便利店行业的多个“后起之秀”,都曾是他公司的员工。

据了解,开一家便利店的成本大约在四五十万元。慕臣创立之时,也只是从两家连锁便利店起步。

看似入行门槛很低,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要活下来却是极为不易的。陈奎铭介绍,慕臣便利店五年总共开出来300多家店,目前存续的店面有260多家。李凯则表示,可多加盟店的存活率大约为8成。这意味着,慕臣和可多都超过了综合存活率60%的行业水平。

在武昌的凯德1818蓝调步行街,背靠汉街,紧挨凯德1818写字楼,周边小区密集。百余米长的街面同一侧,有快七、芙蓉兴盛、可多、美宜佳、京东、四面楚歌等6个便利店,有的便利店相邻而立。

除了两家可以销售香烟外,其他销售的商品大同小异,价格也差别不大。中午时分,本应是商业街的人流高峰,然而天气不佳,人们脚步匆匆,极少有驻足者,进店消费者更是寥寥。

便利店行业这样惨烈的贴身肉搏,在李凯和陈奎铭看来,再常见不过了。“应该还会持续两到三年,这个时候就看谁能挺下去了。”陈奎铭说,据他们核算,一家投入约四十万元的便利店,日商(单日销售额)至少要达到3500元才能不亏本。而在眼下,要达到这个底线并非易事。

为了能挺下去,可多和慕臣都不约而同选择坚持做B类社区便利店,这是完全有别于中百罗森、Today、7TT的A类日式便利店模式,并有效避免了与后者的正面冲突。

一般来说,A类便利店选址多在商业区,B类则依托社区开店,成本更低,客源更为固定,员工年龄大多在40岁上下。

在选品上,社区店与商圈店也有明显区别,鲜食于后者是卖点,甚至还会有女性化妆品,而社区店则更多提供常温食品,日用品也针对居民用户需求,比如卫生纸会采取5-10盒的大包装,在商圈店则是散卖。

李凯如是描绘社区便利店的常见场景:顾客上下班或是晚上遛弯,经过店门口,看到灯是亮的,环境温馨,想到和老板熟悉,可能会不自觉地要进来打个招呼。

“温度”是让社区型便利店和顾客产生黏性的关键词。这也是可多和慕臣一直对无人零售方式持保留态度的主要原因——便利店的密集程度,已让消费足够便捷。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机器所无法替代的。

但是,仅有定位的错位还是不够的。在便利店行业,议价能力无疑是一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可多的创始人高伟,在创办可多品牌前,曾做过知音、丽红、金田、好又多、家乐福等多家超市的酒类、饮品供应商,20余年的行业沉淀,让可多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陈奎铭回忆,创业之初他只能从汉正街进货,而现在慕臣的供应商大多是品牌总代或是厂家。

寒意中等待春天

作为本地社区型便利店的头部企业,可多和慕臣毫不避讳曾将彼此当做最大的竞争对手。而现在,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对手——来自广东,同样定位为社区便利店的美宜佳。

成立于1997年的美宜佳,在全国的店铺数超过1.4万家。

美宜佳于2016年底进入武汉市场,两年时间,美宜佳在汉门店已有10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美宜佳的门店尚未营业,其配送中心已经就位。2016年12月,美宜佳位于黄陂的立体仓库投入使用,总面积6000平方米,可满足2500个商品仓库的分拣、配送、冷链等功能。

美宜佳入汉势头凶猛,危机感也迫使可多和慕臣加速变革。

2017年3月,可多位于汉南、占地40余亩的物流配送中心一期仓储项目投入使用,仓库面积15000平方米,可满足800余个商品的整件拣选与2500余个商品的拆零拣选。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可多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已实现自动配货功能,当便利店单品库存低于配置值时,将自动触发补货。

“可多优选”小程序也在今年上线,这被李凯形容为社区版的“拼多多”。顾客当日下单拼团,第二天就可以到最近的门店提货。这种模式既能带动门店销售,又能为门店导流,并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相比起前两年,慕臣与资本的接洽多了起来。陈奎铭透露,2019年,加盟慕臣便利店的总成本将从30万元降到20万元左右,公司与台湾地区知名便利店品牌莱尔富展开合作,将后者的管理经验带到武汉。

今年,陈奎铭组建“星辉铭亿供应链公司”,除了给慕臣便利店提供仓储物流服务,也承接本地其他便利店品牌的相关业务。

这种种举动,有经济环境和行业趋势带来的影响,而更多的是希望慕臣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抓住机遇。

“冬天已至,春天可期。”陈奎铭说。

猜你喜欢

李凯便利店门店
Application of shifted lattice model to 3D compressibl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便利店
李凯雕塑作品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如何突围购物中心打造火爆门店!
Effect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flow guide vane on col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rapped vortex combu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