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2019-02-20刘素琼
刘素琼
【摘要】针对当前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的现状,为班主任减负,转变班主任的观念,由“教师自己管理班级”转变为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构建学习合作小组,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小组学习;自主管理;家校合作;课外延伸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强,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思维活跃。这时,班主任可以转变观念,由“教师自己管理班级”转变为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使班主任从繁重的班务中解放出来,把任务分解,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达到这样效果,就要在班级管理中,通過构建学习小组,创设小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这样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精神。
一、科学构建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之中。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基本的学习组织单位,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交流,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班级学生按要求分成小组,把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适当表扬,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的搭配、小组管理模式、组长的选拔等操作不当,在学习中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效果并非想像中那么理想。因此,搞好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要从成员划分、微调、组长选拔、分工等方面合理构建。
1.分组原则:为了达到公平公正的评价目的,学习小组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每个学习小组由6人组成,由此确定本班分几个学习小组,根据实际人数有个别小组可多一人或少一人。分组时按学生的性格特征、个人特长、交际能力,学生文理科成绩互补进行适当分组,各小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相对均衡,这更有利小组成员能力互补和小组间的竞争。
2.组长、记分员选拔。中国有句老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小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他的责任心、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关系到整个学习小组的正常运转,所以一定要选择成绩较好、有责任心、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任小组长。记分员是否公平记分,会影响到组内成员,组与组之间的团结,所以记分员这个角色一定要选准。
3.组员分工。按“小组管理,人人有责”的宗旨,小组内的成员都要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小组长要根据组员的特长能力进行分工,按成绩选出科代表,依据能力选出各项工作任务的责任人。做到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各司其责,各尽其能。
二、制定奖惩评价制度,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鼓励创新,更要对学习型小组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尤其要激励弱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防止两极分化。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学习热情,防止两极分化,这有赖于制定相关的奖惩评价制度。
1.班主任组织学生制定《学习小组量化管理加减分细则》。通过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加减分,让小组成员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小组的荣辱,以加分为荣,扣分可耻。通过遵守《学习小组量化管理加减分细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自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制定组规。小组长在开学初要组织成员,依据班级的《学习小组量化管理加减分细则》,并结合组内实际制定组规。制定组规目的是为了激励组员和约束组员。组规包括要求、奖励和惩罚三方面的内容。如,有些小组为了激励组员,制作手工艺品,对达到组内目标的组员进行奖励;对违反组规的组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如限时背诵一首诗、抄写一篇课文和做题等。
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与奖励,既能提高优秀学生帮扶弱势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能唤醒弱势学生的积极进取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小组成为一个学习、战斗、合作和前进的集体,使每位学生真切感受到积极上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从而积极参与学习中去。
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助推小组合作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校合作很重要。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是家校合作的桥梁,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家长也应该如此。
1.提高家长对小组合作的认识。班主任通过与家委会沟通,家委会在家长群宣传,提高家长认识;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到随堂听课,了解小组合作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听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专题讲座;参加学生学习交流会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让家长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家长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要求越来越清晰,自然会在家里主动积极引导督促孩子完成各学科学习任务和课外作业,为自己学习小组争光。
2.通过家委会表彰,促进小组合作的健康发展。学生完成学业任务是十分辛苦的。如果单单是精神的鼓励是不够的,仍需要给予适度的物质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也需要有能力有爱心的家长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力所能及设立相关的奖学金。奖学金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奖励进步学生。例如,我们班家委会组织家长募捐,制定相关学习进步奖励方案。通过奖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家委会每2周到班级表彰一次,表彰量化总分前5名的星级小组,个人量化总分前25名的学生。每次家长带着奖品到班级表彰时,学生非常开心,从中也感悟到家长的殷切期望,对学生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初的教育环境,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四、发挥小组成员凝聚力,拓展学习小组课外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材新课标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实施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学习小组为了提供小组的总体成绩,课堂上优生指导帮助后进生,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向课外延伸。学习小组约定利用周末的时间一起复习功课,他们有时会到图书馆、少年宫,甚至有些家长还邀请自己小孩所在学习小组到家里一起学习;他们有时会把自己一周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分享,有时学习好的同学还向学习差的同学传授学习经验,有是后进生也会对一周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结对帮扶的学生共同探讨,结对学生解决不了難题,提出来由小组成员集体解决。优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后进生的学习难题得到了解决,看到学习的希望,自信心也得到增强,促进小组的总体成绩的提高。此外,个别学习小组的家长还引导他们在家里合作学习之余,学习一下烹饪技能,家长指导他们学做甜品、布丁、小蛋糕等美食,有时还几个家长专门采购一些食材,让他们做一顿美味佳肴让家长品尝。学生通过周末合作学习,既收获了知识,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收获了生活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究,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从课堂教学过程的表现和家长对子女在家里学习情况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原来“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小组合作模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使每位同学都具备了主人翁的姿态,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个人荣誉意识都得到了强化,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笔者相信“小组合作模式”会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郑杰为了合作的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邓国强,合作学习教学与设计的法和例[M].新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