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原则研究

2019-02-19刘志林曾晓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则

刘志林 曾晓辉

摘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坚持辩证分析和理性精神,要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要古为今用,彰显时代价值,要构建多维互动的融合机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原则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6.06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为丰厚的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努力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方针政策,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主题、内容与形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一方面需要辩证分析,需要理性精神,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天同时也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两者的融合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坚持顶层设计,形成多元互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生态系统。

1 坚持辩证分析和理性精神

第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坚持“马学”为体,“国学”为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中华民族就失去了在多元交融的世界文明中赖以生存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其社会理想、价值追求与思考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比如社会主义思想与儒家的“天下大同”、辩证唯物主义与道家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观等。坚持“马学”为体,就是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去粗存精;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生动、深刻理解。坚持“国学”为用就是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历史意义。

第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善于传承,更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在五千年的上下求索中,艰苦奋斗中所确定理想和信念,在封建社会,他寄托着“少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的美好愿景;在近代社会,它是救国存亡的真实写照;在当代,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对此,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传承,使之在新时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同时,习总书记也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此,我们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于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促进功能和现实价值。

2 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第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概括起来大致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理解包容精神;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朴素辩证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奉献精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尚和精神;“君子学以致其道”的务实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极为重要的帮助。

第二,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与主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以国家、民族、整体利益为上的“公而忘私”美德;“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百善孝为先的“孝悌”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美德;“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恥”的廉俭美德。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孝悌忠信思想、荣辱价值观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的文化依托和文化优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3 古为今用,彰显时代价值

五年年的积淀与传承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两重性与矛盾性,其中,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在有些情况下,精华与糟粕紧密结合,良莠杂陈,瑕瑜互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彰显时代价值,并在认知和实践过程中力行。

第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要赋予时代新意。因为时代条件、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制约和局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多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不可避免具有一些陈旧过时或者封建性的东西,比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作为士大夫,他看到“天下”是“赵王朝的天下”,不可否认有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私利、抹杀阶级矛盾的消极内容,但是他的“天下”也可以是“整个中华民族”,也可以理解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福祉而忧愁奋斗的伟大胸襟,新时期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要厚古厚今,厚古之资源,厚今之所用,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发展和运用,以今用为本,赋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代新意、时代价值。

第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其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大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其文化基因,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实土壤中,可以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易理解和被接受,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式、手段的创新。在载体上要凸显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使传播路径更加多元化;在方法上,要增加以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生活、融入行为方式和习惯;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优化完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

4 构建多维互动的融合机制

第一,课堂教学主导。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方法上可以融入网上网下的学生实践活动,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内容上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感染力、精神震撼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社会主义认同。另一方面体现课程思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任何一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科学有效的发掘这些资源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话语包装和内容设计是发挥专业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这不仅可以丰富专业教学的内容,也可学科内容的思政教育因素更加具有深度。

第二,社团活动引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依托第一课堂的教学组织优势,也要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的组织优势。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蒸煮教育为项目载体,融入专业特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广泛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社团活动。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诗词大学》等节目在让人们生动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掀起了广大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与此我们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主动采用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设计一些相通相同的文艺节目。

第三,媒体宣传创导。随着新媒体发展与成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综合运用新媒体平台,增强其吸引力和时代感。一方面要注重内容为王的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广泛,要以两者的融合为基础来筛选平台的内容,同时在教育引导上要具体明确,要围绕中心、重点突出、强势回应,让其内容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媒体融合原则因此,在宣传创导的过程中,我们在重视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直观、具体,比如条幅、橱窗、墙壁标语,这些随处随时随人可见的媒介在宣传创导过程具有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要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紧密融合起来,以更加立体、多元的形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学问研究倡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登顶大学生思想文化的高地,首要是增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一方面,近代以来,随着相关学者的呼吁与倡导,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文化复兴”“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等热点话题的出现既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大众精神生活发展的需要,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术资源优势,开设“国学”课程、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编撰传统文化书籍等,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气氛,改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条件,满足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冀晓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J].人民教育,2017,(21).

[2]张新杰,刘笑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

[3]王秀花.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J].人民论坛,2018,(12).

[4]张博颖.用中华传统美德成风化人[N].人民日报,2017-07-21(7).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