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阈下农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研究

2019-02-19薛宝飞郑少锋

关键词:Logit模型陕西省

薛宝飞 郑少锋

摘要: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及责任主体,其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偏好及选择行为直接关联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基于588户果农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对陕西省猕猴桃种植户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选择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果品种植面积、果品收入比、是否加入农业经济组织、果品认证作用、是否参加过质量安全控制培训、是否按规施用农药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使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年龄、劳动力数量负向效应显著,性别、文化程度、果品种植年限则影响不显著。为了有效调节猕猴桃种植户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选择行为以提高猕猴桃质量安全水平,建议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以逐步扩大果品种植面积;培育新型职业果农,并引导果农加入农业经济组织,加大果品质量认证力度;强化果品质量安全控制培训,努力构建果品质量监管体系;有效整合优质人力资源以搞好果农代际传承。

关键词:果品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猕猴桃种植户;陕西省;Ordered 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9107(2019)01-0104-07

一、文献回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对此中央及地方政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要下大力气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然而,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使其成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除了构建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外,还必须依赖于农业生产者经营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是“生产”出来的。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及责任主体,其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偏好及选择行为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阈下研究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于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理论层面上,新古典经济学明确指出,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农户对新技术采用的主要标准在于其能够给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孔祥智等在其基础上进一步阐释道:农户新技术决策行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新技术的边际收益及成本,二是新旧技术的生产效率差异[1]。除了经济利益的考量外,制度环境、心理因素、宏观政策等也会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产生影响。Lee & Steward通过分析认为,与雇佣工人相比,土地所有者即农场主更愿意采用新的耕种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2]。黄少安等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农地制度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承包经营户对规模经济技术的采纳及应用,主要原因在于对规模经济技术进行长期投资的外部性太强[3]。当然,农户心理因素也会对其技术选择行为产生较大影响[4]。实证研究上,学者们主要是从不同农户对某项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层面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进行实证剖析的。Doss认为,不同区域农户对技术的使用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受地理、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5]。许朗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主要受农户技术认知程度、农业收入占比、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6]。毕茜等对重庆市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户均年收入、人口、政府补贴等对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而种植面积负向效应显著[7]。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学者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朱智强通过分析认为,免费搭车、规模不经济、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农户农产品安全技术选择困境的主要原因[8]。周艳波等在将农户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内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从认知程度、资源禀赋、农户禀赋等方面对上述行为进行了分析[9]。耿宇宁等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通过经济激励、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剖析[10]。

通过梳理上述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其研究成果对于有效揭示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决策机理及其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不足的是,已有成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户技术选择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还较少,对全国最大猕猴桃生产大省陕西猕猴桃种植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则更少。本文以陕西省猕猴桃种植户为例,从微观农户视角出发,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选择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调节猕猴桃种植户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陕西省猕猴桃的质量安全水平提供相关参考。

二、模型选择、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以上两式中,Y*和Y分别表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和可观察的变量,X和β分别表示解释变量矩阵和待估系数项,r为切点,ε为随机干扰项且假定其服从逻辑分布。为了便于后续分析,对被解释变量Y作出如下赋值处理:当猕猴桃种植户为了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而使用1项高新农业技术时,将其赋值为“1”;当其使用2项技术时,赋值为“2”,后续以此类推。当然,如果果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农业先进技术,则其值为“0”。

(二)指标选取及说明

由于前文已经对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Y作了详细阐释,此处不再赘述。本文立足于陕西省猕猴桃种植户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周艳波、耿宇宁、黄祖辉、周洁红等人的研究成果[9-12],从农户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质量认知特征3个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见表1。

1.农户家庭特征。(1)性别。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男性通常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农户家庭劳动力的主要代表。迫于生计的压力,为了促进果品(特指猕猴桃,下同)增产增质进而达到增收的目的,与女性相比,男性往往更倾向于采用果品高新技术。因此,该变量值越大,其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2)年龄。通常而言,户主年龄越大,由于体力的逐步消耗、生计压力的减弱以及心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思想意识会日趋保守,对新型农业技术的反应将会越来越迟钝,因而对其选择的意愿也随之减弱。与之相对应的是,青壮年劳动力一般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其往往倾向于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更好地达到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因此,该变量的预期影响方向为负。(3)文化程度。一般来讲,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其视野将会更加开阔,理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会越强,因而其采纳及运用高新农业技术的意愿也就越高。具体分析中用农户受教育年限来表征该变量,预测其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方向为正。(4)劳动力数量。该变量指农户家庭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数。考虑到在农忙时节,外出务工的一方或者成年子女会回家分担部分农活,因而按照标准成年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及强度对其进行了折算。一方面,劳动力数量越多,维持生计的压力也就越大,因而户主采用高新农业技术的欲望将会更加强烈;而另一方面,潜在的、丰富的农业劳动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农业劳动强度,进而使其采纳新技术的欲望降低。因此,该变量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

2.生产经营特征。(1)果品种植面积。该变量是指果农实际种植果品的土地面积。总体而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前进的方向,对于果品生产亦如是。随着果品种植面积增大,为了从扩大化的果品生产经营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果农对新型农业技术的需求也会随之提高。因此,预测该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正向的影响。(2)果品种植年限。该变量是指果农种植果品的年限数。通常情况下,果农种植果品的时间越长,其所获得的果品生产经验将会更加丰富,因而其对果品所涉先进农业技术的特征、使用条件、适用范围、预期成本收益比等会更加了解。至于果农是否最终采纳果品先进技术,则是其对上述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因此,该变量的预期影响方向难测。(3)果品收入占比。果品收入占比是指在一个生产周期内(通常为1年),果农销售果品所获得的收入占家庭全年收入的比重。该指标值越大,意味着果品生产在家庭生产经营中所占的地位越高。基于此,为了最大化家庭经营所得,农户对果品高新技术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因而假定该变量的预期作用方向为正向。(4)是否加入农业经济组织。该变量是对农户加入果品专业合作社、果品示范园以及龙头企业等农业经济组织状况的衡量。相较单个果农而言,上述经济组织不仅资金实力雄厚,而且还了解并掌握着丰富的现代农业技术。加入上述经济组织之后,果农接触及了解新型农业技术的机会就会增加,但其采纳新型技术的意愿是否随之提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3.质量认知特征。(1)果品认证作用。该变量是指果农对果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系统后作用的评价。如果果农认为上述认证系统对自身果品生产作用甚大,不仅增加了果品产量,而且还提高了果品品质,那么其对支撑各认证系统的高新技术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反之亦然,故假定该变量的影响方向为正。(2)是否参加过质量安全控制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当参加果品质量安全控制培训是必要的。因为其不仅使果农熟悉了果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各个环节及流程,而且也使其对相关果品现代化技术有所了解及掌握。但由于对技术的了解及掌握与技术的最终使用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而该变量的预期作用方向难定。(3)是否按规施用农药。该变量是指果农在果品整个生产周期内,是否按照农药休药期、说明书以及操作规范等施用农药,因为是否按规施用农药对果品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按照标准规范施用农药体现的是果农对农药施用规律的重视,是对农药技术及其他果品技术的认可,故预测该变量的作用方向为正向。(4)政府保障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该变量是指当地政府为了保障果品质量安全而对果农果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一般而言,当政府加大对果农果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时,果农为在最终阶段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对果品安全生产技术需求会相应增加,以达到提质增收的目的,因而假定该变量的作用方向为正向。

(三)数据来源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课题组于2016年8-9月对陕西省周至、眉县的猕猴桃种植户进行了实地调研,最终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数据。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结果的有效性及真实性,整个调研过程采取随机抽样、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将一些无效问卷剔除之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达到98%。由于此次调研的周至县、眉县正是陕西省猕猴桃生产的重点县,其不仅包括渭河沿岸、秦岭脚下,而且还包括两者之间的区域,基本上覆蓋了陕西省猕猴桃种植的区域,因而所获得猕猴桃种植户样本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是适宜对猕猴桃种植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构建OLogit模型对陕西省猕猴桃种植户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规律进行了探究,具体运用SPSS20.0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伪决定系数为0.621,且似然比检验卡方值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表明回归方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解释能力较强,现对各变量的影响分析如下:

1.性别。该变量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仅具有方向上的指示作用,其意味着在高新农业技术使用量上果农没有性别差异之分。

2.年龄。该变量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在10%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符。

3.文化程度。该变量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影响不显著,不符合理论预期。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具有高学历的果农所占的比重较小,因而其受低学历果农农业新技术低欲望采用行为的影响较大,致使部分高学历果农对新型农业技术使用不积极;另一方面,由于所种植果品的规模较小,因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学历果农对果品新技术的依存度,如果所依赖的新技术仍不能大幅改变其收入预期,其往往不会大规模使用。调研数据表明,样本猕猴桃种植户高中及以上学历所占的比重为20.24%,其所种植的平均规模为5.10亩,仅略高于总体平均值4.89亩。

4.劳动力数量。该变量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呈现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农业劳动力或储备劳动力越多的家庭,整个猕猴桃种植活动被分摊的程度也就越大,使得猕猴桃种植户主所面临的果品生产压力就会相应减小,以至于其在较大程度上利用富余劳动力替代了部分技术,从而降低了对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量。

5.果品种植面积。该变量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与理论预期相符。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扩大,果农所面临的生产压力就会与日俱增,当然在猕猴桃价格及经营品种保持不变或者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其所获得更高的收入报酬也更可期。为了减小生产压力,与此同时扩大收入报酬,果农迫切需要提高果品的生产经营效率,因而其往往会增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果品新型技术的使用量。

6.果品种植年限。该变量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影响不显著,其缘由与劳动力数量的解释类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猕猴桃户主所积累的果品生产经验将会更加丰富,在能够大幅提高其果品种植收入预期的新型技术出现之前或者其不能够有效掌握该项高新技术时,其往往更倾向于惯性生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用生产经验对部分果品新型技术进行了替代。

7.果品收入占比。该变量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符合预期假设。

8.是否加入农业经济组织。该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意味着与未加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园等农业经济组织的猕猴桃种植户相比,加入了的种植户将会明显增加对高新农业技术的使用量。之所以如此,可能的原因是上述经济组织由于资金雄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加之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其对猕猴桃高新技术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将会逐步提高,对其的推广力度也会竭尽所能,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刺激了猕猴桃种植户的技术需求量。

9.果品认证作用。该变量在5%的水平上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为正,符合理论预期,其表明自家所产的猕猴桃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标注地理标志的种植户对果品高新技术的需求量将会显著增加。

10.是否参加过质量安全控制培训。该变量与是否加入农业经济组织类似,亦对被解释变量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与未参加质量安全控制培训的猕猴桃种植户相比,参加过的种植户对猕猴桃新型技术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11.是否按规施用农药。该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向,对其的解释同上。该结果表明按规施用农药的猕猴桃种植户比违规施用农药的种植户对果品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量更大。

12.政府保障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该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与预期假设相符。其表明政府主管部门以果品质量安全为导向的监管政策及执行力度对果农生产技术选择行为有重大影响,能够促使果农显著增加果品生产技术使用量。但仅仅在政府监督标准基础上生产的猕猴桃存在市场过剩,在此市场条件下,果农自主选择更高标准质量安全技术创造的差异化优势,将实现市场细分,吸引追求高质量安全的消费者,从而实现市场回报。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OLogit模型,以陕西省猕猴桃重点县(周至县、眉县)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猕猴桃种植户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因而可以利用其有效揭示猕猴桃种植户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的决策机理。

2.果品种植面积、果品收入比、是否加入农业经济组织、果品认证作用、是否参加质量安全控制培训、是否按规施用农药等对农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使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年龄、劳动力数量则呈现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

3.性别、文化程度、果品种植年限对被解释变量影响不显著。

(二)措施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为了有效调节猕猴桃种植户果品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猕猴桃的质量安全水平,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1.深入推动土地流转,逐步扩大果品种植面积。在“三权分置”框架下,加快制定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对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期限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责、权、利进行清晰界定,逐步引导土地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果品种植户集中。

2.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果农。培育新型职业果农,可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培训之始,侧重于专业生产技能、果品科学技术介绍及应用等实用性方面;待生产稳定之后,逐步拓宽到生产规划制定、经营管理协调、果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目的在于提高果农果品生产经营的综合能力。

3.引导果农加入农业经济组织,加强果品质量认证力度。树立猕猴桃种植户的典型代表,组织农技专家加强对果农进行田间指导,从而扩大上述组织的区域影响力,以此吸引果农积极入社。此外,以上述组织为载体,协助相关部门加大对果品质量安全的认证力度,并依据相关质量认证体系,尽可能多地将果品认证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从整体上提高果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强化质量安全控制培训,努力构建果品质量监管体系。根据生产规模制订培训策略,规模大者务必要求参加培训,规模偏小者可以积极引导;培训方式侧重于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及示范教育。为了对果品质量安全控制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还需要构建完善高效的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政府主管部门为引导,力争果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高等院校等均参与其中,共同制定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政策以及果品安全生产标准等,严格控制农户的滥施、滥用行为,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障果品的质量安全。

5.有效整合优质人力资源,搞好果农代际传承。首先,制定陕西省猕猴桃优质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着重对果农优质人力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内容、人力资源来源、培育机制、存在瓶颈、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及合理的设计。其次,进一步拓宽果农人力资源来源渠道以及范围。本着“立足本土、争取外援”的方针,着重对本土人力资源生产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同时采取“招募”的方式,鼓励域外有志于从事果品生产的个人、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积极投身于推动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实践。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等.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85-95.

[2]Lee L K,Stewart W H. Land Ownership and the Adoption of Minimum Tillag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3,65(6):256-264.

[3]黄少安,刘明宇.农地制度对生产技术的选择效應——对承包经营农户技术选择偏好的经济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4):51-60.

[4]杨大春,仇恒儒.农民接受新技术的心理障碍[J].农业经济问题,1990(10):63.

[5]Doss C R. Analyzing Technology Adoption Using Microstudies:Limitations,Challenges,and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52(5):207-219.

[6]许朗,刘金金.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3(6):45-51.

[7]毕茜,陈赞迪,彭珏,等.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336户农户的统计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6):44-49.

[8]朱智强.农户农产品安全技术选择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8):119-123.

[9]周艳波,董鸿鹏.农户对质量安全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辽宁省 107 户农户的调查[J].农机化研究,2008(3):58-60.

[10]耿宇宁,郑少锋,陆迁.经济激励、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来自陕西猕猴桃主产区的证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59-69.

[11]黄祖辉,钟颖琦,王晓莉.不同政策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26(8):148-155.

[12]周洁红,姜励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农户行为分析——以蔬菜种植户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18-127.

猜你喜欢

Logit模型陕西省
太阳第一家
黄昏之恋
123的几种说法
国企“竞争中立性”规则问题研究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偏好实证研究
王鸣放作品欣赏
基于Logit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
基于Logit模型的我国各省市就业率预测研究
资本账户开放与银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