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型纺机企业的奋斗史
2019-02-19徐盼盼
本刊记者 徐盼盼
宋双奎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色织产品愈来愈受到消费者喜爱,倒推到纺织生产环节,精密卷绕也越来越受重视。
河北飞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双奎介绍,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专业生产制造精密络筒机及其它纺织机械零件,其产品适用于真丝、化纤、玻纤、针织、丝织、筒丝染色等行业。
作为精密络筒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这些年来,拥有核心技术的飞星纺机,始终在起伏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把握核心技术
目前市场上很多络筒机的卷绕是采用槽筒传动筒纱的方式,筒纱的卷绕成形由槽筒上的曲线决定,槽筒曲线大都是固定的,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重叠问题,因此会造成后道工序退绕时发生断头。此外,很多时候企业生产须经过倒筒工序生产适应其染色需要的筒子,采用精密数码卷绕技术则可省去这道工序,通过软件控制,用户就能生产松式或者紧式筒子。此外,通过数字式随机卷绕、逐段精密卷绕,还可以实现无重叠卷绕。在停止卷绕时,还可自动减少张力变化,减少筒纱中的纱线压力,使得筒纱有更佳的退绕和运行性能,提高了后道加工的效率和织物质量。
飞星一方面强化产品研发,一方面深入设备维护与服务。
正是看到了这些市场,近年来,飞星纺机立足精密络筒研发生产了一系列精密数码络筒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只有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立足。宋双奎坦言,面对越来越开放的市场和部分技术水平透明度的提升,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飞星一方面加强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不断深入对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服务。
当前中国制造已经可以满足客户的基本生产要求了,但是有些客户依然愿意花高价钱去购买国外的设备,这就说明国产设备确实还存在短板。宋双奎表示,今后飞星还要在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品牌的影响力等方面下功夫,并尽快弥补这些不足。
找准方向发力
缩小与国外先进设备的差距,似乎是这些年国内很多纺机企业的目标。背靠全球最大的纺织市场,也为中国纺机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回忆起1985年飞星纺机刚创立的时候,宋双奎感慨到:“其实当时也不知道具体要往哪个方向走,偶然看到了市场机会之后就决定试一试。”很多企业,很多产品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诞生发展的。一个小型制造企业要怎么活下去?只有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才有机会生存。
创立初期,飞星纺机主要生产纺机配件,时处改革开放大潮之下,市场上不乏订单,当时刚刚涉足络筒机领域的飞星纺机便高薪聘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弥补自己技术上的短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曾围绕市场需求做过一段时间的二手设备业务,但最终飞星纺机决心做自己的设备,并在2000年前后,研制成功了自己第一台整机,并很快打入市场。此后,他们不断研发新机型,形成了目前的松式络筒机、超细精密络筒机、弹力长丝络筒机等系列产品。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技术的提升,宋双奎坦言飞星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由于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从材料、设计、电控程序等生产环节的透明程度越来越高,产品面临被抄袭和模仿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更久,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宋双奎说。
打开视野向外看
伴随行业的转型升级,企业都已经感觉到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过去的经验不够用了,要从哪里制造和捕捉机会?要如何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应对措施?
或许海外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前全球化步伐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逐渐明朗,“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互通正在变得简单化、常态化。在宋双奎看来,中国人口红利在不断缩小,土地、环保等生产要素成本在不断上涨。而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较大的人口基数,较低的工人待遇,较为廉价的土地价格等优势,都在吸引着中国纺织行业。
宋双奎认为,近几年国外纺织业可能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机会,目前,飞星设备已经出口到孟加拉、越南、印度、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未来将会继续扩大国外市场,提高国外市场份额。
面对当前行业存在的部分低价竞争问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宋双奎表示,一些商家采取了低价销售的策略,造成了行业的无序竞争。这样的发展模式并非不可理解,但在宋双奎看来做企业,产品质量永远是第一位。他说,只有凭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才是王道,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未来,飞星纺机会始终坚持立足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研发水平,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这些当前企业需要的潜力,在飞星纺机,我们都看见了。未来,我们对其也更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