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新需求下的潜力市场
2019-02-19崔书健
文/本刊记者 崔书健
纺织行业要进一步明确国内市场的首要支撑和重要根基性作用,以国内市场为行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包括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众所周知,纺织业是有国际竞争和发展优势的产业,我们在充分肯定以往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国内的环境比较严峻,国际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国内市场如何成为支撑我们经济稳定增长的根基至关重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在1月13日于北京举行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四届年会上如是说。
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承办,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以“强大国内市场 促进消费升级”为主题,就如何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据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立介绍,中纺圆桌论坛作为纺织行业高端论坛,旨在汇聚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各方智慧,聚焦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共同探讨防治产业下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思路,这对于当前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此后,其将继续推动时尚发展与文化科技相融合,大力发展品牌服装,文化创意和气息科技三大业务板块,努力培育北京时装周产业发展平台,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品牌时尚化,服务增值化的布局,让时尚产业集团的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中纺圆桌论坛第十四届年会会场。
高 勇
郭春丽
孙淮滨
王远鸿
王 耀
林乐成
石敬峰
国内市场为纺织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是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以“立足强大国内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就纺织行业在国内市场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高勇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要发挥投资需求的关键作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设施建设短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任务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性,另一方面也突出强调了我国国内市场正处于持续扩大和加快升级的重要阶段,这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基础,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节点。纺织行业是具有重要民生属性的消费品制造产业,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强大国内市场的客观需求与使命责任均十分明确。
面对新的国内市场形势,高勇认为,纺织行业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国内市场的首要支撑和重要根基性作用,以国内市场为行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2019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变中有忧的形势特点使得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立足国内市场寻求发展,就要积极引导市场消费,以创新激发市场潜力,主动创造市场新空间。
我国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新消费的快速成长将更好地拉动国内市场经济。
消费作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春丽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消费需求潜力、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等宏观层面讲述了新时代消费需求变化和消费升级趋势。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春丽指出,我国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但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中高端需求快速增长。当然面对不容乐观的外部市场,国内市场空间大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强大优势。
2018年国内市场变中有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显化。
就“强大国内市场与2019年经济形势及政策”的话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认为:2018年国内市场变中有忧,一方面,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稳步加力、城乡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另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经济增速再现逐季回落,“处置风险的风险”不容忽视,以及就业和居民收入压力增大。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和贸易总体上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从国内环境考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周期性、政策性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利影响的逐步显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有可能进一步显性化。对此,王远鸿指出,2019年强市场的主要政策方向包括:一是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二是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三是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总体来说,2019年强市场要以努力满足终端需求、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重点任务。
对于2019年国内市场趋势变化,王远鸿预测出口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工业回升动力可能不足,三产增速可能小幅回落,物价水平可能小幅上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需求也逐渐变得丰富而多样。
从宏观环境方面看,我国GDP、收入增速均呈放缓趋势,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幅度回落,出口压力加大,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呈放缓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回落、名义增速转入个位增长期,城镇消费为主、城乡消费协调发展,实体店消费为主、网上消费增速较快,但“双11”消费增速明显下滑,适龄劳动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中国消费需求多样化。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分析,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发展从数量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二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转向满足美好生活需求;三是低端商品严重供大于求;四是国际知名品牌占领高端市场。我国服装市场则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大型零售服装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增速回落、利润提升;二是消费者更加关注流行时尚变化,潮牌时尚受消费者关注;三是各类品牌服装占有率逐年下滑。
当代消费往往更趋向于时尚化,但传统文化同样可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林乐成在题为“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的演讲中,以COACH 更名为Tapestry为例,讲述了壁毯作为古老的工艺品在室内装饰中的重要地位,并希望传统成为当代人的必需品;以自己40 余载在纤维和手工编织艺术领域的摸索,分享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和传承;以孟加拉国的品牌为例,讲解了如何创新产品,为产品赋予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活跃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传达出一种新时期,新阶段中当代人所应怀抱的生活理想和处世态度。
沭阳纺织由跟跑、并跑向领跑华丽转型,区域品牌具有鲜明特色。
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敬峰以沭阳为例,浅谈了纺织产业发展对强市场、促消费的作用,分享了对纺织产业发展如何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升级的认识和体会。
纺织产业是沭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沭阳纺织由跟跑、并跑向领跑华丽转型,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品牌。目前沭阳县有纺织类企业130 多家,产业链涵盖了如基建装备纺丝、印染成衣等。
石敬峰表示,未来也将重点做好几方面,第一,以产量提升为基础,增量高端为发展方向。按照聚焦主导产业引进重大项目、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兼并重组、成果转化,让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第二,突出沭阳产业特色,把智能窗帘,功能加法作为主攻方向,赋予大数据、互联网智能管理,推动纺织产业向高附加的时尚产业特色发展;第三,坚持完善配套,推进园区企业向绿色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出来鼓励各项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投入,走绿色发展之路;第四,突出进口高效,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服务,让园区的企业持续平稳的发展,同时通过政策的扶持可以让政策的企业实现高度化。
中纺圆桌论坛嘉宾对话环节。
消费市场呈现年轻化,家纺、产业用、针织等行业潜力无限。
在行业对话环节,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晓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焦培围绕“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升级”的话题展开讨论。该环节由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欣主持。
焦培表示,年轻化是当前消费市场的一个显著特性,“90 后”特别是“95 后”紧跟潮流,同时也愿意为品牌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来买单。而品牌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下沉,则主要得益于一线城市高生活成本阻碍了人口的流入。近年来,渠道的竞争更加明显,除了原有的阿里、京东这些强势平台之外,像抖音、快手、小红书这类新兴平台也有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另外实体店的升级也导致线下销售得以回暖。相信随着定制规模的扩大,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定制服务平台,未来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
朱晓红指出,家纺行业是纺织三大终端产业之一,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十三五”期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住房制度的改善,家纺行业也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纤维消耗量逐年稳步提升。床上用品作为家用纺织品的一个重要品类,占据了家纺行业的半壁江山,如窗帘等的室内软装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郑俊林表示,产业用纺织品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可谓是“管天管地中间管空气”,与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甚至重大基建等均密切相关。而医疗领域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女士用的面膜、卸妆棉等在产业用纺织品中也占比巨大。此外,功能性职业装如石油化工行业最典型的防污染工装、警察穿的消防服、防病毒服也都可称之为产业用纺织品。
赵洪强调,针织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市场很大。不论是针织服装还是针织饰品,增速都非常快,而且据国内外进出口数据显示,针织产品不仅种类丰富还广受市场欢迎。由此可见,针织行业的潜在价值十分可观。
此外,为推动宣传工作紧跟新时代步伐,把握行业发展主旋律,鼓励媒体记者用舆论导向促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传播正能量,担当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论坛的最后环节,还举行了“沭阳杯”2018 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双十佳”发布仪式。经过权威专家初评入围、复审、终审程序,最终评出2018 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十佳记者、十佳作品以及若干优秀作品。在本次新闻评选中,《纺织科学研究》杂志共获得3 项荣誉。其中,王菲被授予“十佳记者”称号;宁翠娟、崔书健等5 人的《福建泉州调研实录——探寻迈进中高端的新动能》荣获“十佳作品”奖;董雅琪的《植物染:萃于自然,染于植物》荣获“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