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路径探讨
——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2019-02-19河北经贸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河北经贸大学

自媒体以传播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等独特传播优势,多方面塑造着大学生媒介使用行为。近两年“自媒体地震”现象频发,尤其是“三俗”问题对青少年生活、学习、价值取向产生了负面影响。优化文化传播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工作必须重视的任务。

一、媒介素养与自媒体传播带来的问题

探讨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路径,不仅利于促进网络素养教育理论探索的深入开展,包括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网络运用创新素养等几个方面;也会丰富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理论。

(一)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概念来自西方,最早是欧洲学者随着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进程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本文所指媒介素养主要侧重“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生活、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对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1)。

(二)自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以及问题。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自媒体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低门槛、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去中心化”优势,马克·波斯特认为,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自媒体的出现,使个人意见在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便于传播个人意见的自媒体,通过独特的“吸粉”方式在当今社会中影响愈发广泛。自媒体使用频率高、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非常需要掌握恰当处理自媒介营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能力。新民周刊发布的《独家调查: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公号年入千万》中,那些凭自身在网络注意力的公众号,或有偿或以敲诈勒索的方式发布攻击抹黑特定企业的稿件迫使其花钱删稿,对社会造成的极为恶劣的影响。2018年11月10日,焦点访谈以“自媒体要自律不要自戕”为题,揭自媒体六大乱象:低俗色情、标题党、谣言、黑公关、花钱购买阅读量、伪原创(2)。凡此种种不良信息传播,使校园内的大学生因轻信自媒体信息被骗、或传播谣言等现象增多。

二、河北经贸大学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课题组对河北经贸大学16个学院师生进行调查和访谈,从媒介使用类别、自媒体影响、媒介教育现状、媒介素养培育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及使用情况仍存在着一定盲区。

(一)调查问卷情况。调查集中在大学生一至四年级,采用电子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481 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样本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141人,占总人数的29.31%;女性340人,占总人数的70.69%。

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四方面。第一,接触媒介种类排名: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介的使用已远超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第二,使用媒介的目的:超半数学生通过使用媒介为休闲娱乐,仅21.41%和20.37%以社交沟通、工作学习为目的。第三,对媒体所表述的立场观点的态度:大多数学生有质疑精神,但评判多不得要领。第四,媒介产品对大学生生活、学习、行为的影响:超30%的同学认为影响很深,但使用主体对自己的控制力仍有不足。

(二)访谈采访情况。通过对管理教师、专业教师和专家访谈,总结了媒介素养培育在教学体系存在三个问题。第一,针对性较弱。对媒介素养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但是课程体系建设还有待系统化。第二,教学设计宽泛。从课程设计看,新闻学、传播学等课程,虽然提及媒介素养,但分量不够,影响不大。第三,教材更换、观点更新较慢。自媒体发展迅猛,但以上课程以及媒体管理、文化传播学课程等更新较慢,不能及时应对出现的问题。

(三)调查结论以及原因分析。第一,自媒体在对大学生的“双刃剑”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多数选择查询“度娘”等,便利了信息的获取;但不良信息传播借助新兴媒介的传播更加迅速,青少年很容易受到新兴媒介的消极影响,甚至一些学生的作文也从网络上照抄。第二,大学生对新兴媒介的运用目的较为单一。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娱乐性方面用时较多。第三,大学生有一定的媒介选择能力和批判能力,但媒介道德、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喷子”式情绪表达明显,频发的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便是其有力佐证。

三、优化媒介素养的课程及环境营造路径设计

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题组通过数据调研、问卷制作、分析评测,深入分析现状和问题,认为需从社会、学校和个人环境三个圈层进行引导,学校环境处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可从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以及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培养学生媒介使用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与测试形式安排

表1

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辨别能力,必须依靠教育。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把关人理论,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把关人”职责,制定制度,鼓励与社会效益、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优先选播,反之则严加限制和处罚。张海波等建议,为更好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移动自媒体,尤其是手机,要推进相关课程进课堂,需要编写教材,加强培训示范、设置课程等工作。

根据河北经贸大学媒介教育环境建设实际,本文提出从提升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培养到生产力和传播力的实践培养,由夯实基本理论到实践运用。相关课程设置如表1:

以上课程设置和评测系统中,按照由现象认知、理论认知再到规则层、实践和传播的顺序依次展开,也设计了评测的方式,由认知层面的闭卷考试、运用理论分析的论文写作,再到规则的制定预设,最后到传播发布的实践,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断提升。当然,在课程的选择上,也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按照逐层深入生活安排,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标。

(二)媒介素养培育环境优化建议

首先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使大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理念,从而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网络;高校应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与推行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媒介文化认知和鉴别能力;高校通过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与教学和研究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社会研究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评测模型,提炼具有普遍性的培育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学生家庭应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关注不同阶段的问题并配合引导工作。

只有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才会为社会文化建设输送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介信息、并传播先进文化的优秀毕业生。

注释:

(1)姜姝.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3月

(2)焦点访谈:自媒体 要自律不要自戕. http://www.cac.gov.cn/2018-11/11/c_1123695813.htm. 央视网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