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旅游厕所环境调查
2019-02-19黄佳慧田星太
黄佳慧 肖 荟 田星太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旅游厕所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厕所的布局设计;二是厕所文化。葛利德通过世界各国的厕所政策比较和厕所建筑实例,为整个城市厕所设施的筹划和设计提供了设计指南和政策指导;韩国金光彦编著的《东亚的厕所》对东亚各国的卫生间及厕所民俗进行了简要研究。
目前我国对旅游厕所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厕所发展问题、布局及建筑设计上。在厕所发展问题上,仲红梅(2004年)、黄子燕(2007年)、巩合德(2012年)分别在《当前旅游厕所发展的几点思考》、《我国旅游厕所建设问题探讨》、《浅析中国旅游厕所发展状况》中对旅游厕所发展中面临的厕所数量匮乏、重建设轻管理、厕所环境破坏等问题做了研究分析,并对景区旅游厕所未来的建设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在旅游厕所布局研究中,张述林(1999年)在《旅游厕所布局初探》中就旅游厕所空间布局的原则、一般形式及布局要求做了初步探讨;而关于厕所的建筑设计,吴斌在《风景名胜区公共厕所设计与研究》中对江西省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厕所现状做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总结,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江西省风景区旅游厕所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设备、经济、建筑艺术等方面对江西省旅游厕所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强调旅游厕所布局应与景区环境相协调;李琦在《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厕所规划设计研究》中以西湖为例,经过大量实地考察和调查咨询,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完善建筑设计的建议。
综上所述,关于旅游厕所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主要集中在厕所发展问题、布局和建筑设计等方面,对旅游厕所环境进行系统化整理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影响厕所环境的五因素,分别为“规划布局”、“基础设计”、“细节设计”、“厕所文化”及“管理工作”,题项计分方式则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法;第二部分主要是人口统计学特征。
(二)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剔除16份无效问卷,共回收184份,回收率为92%。其中,女性占52.65%,男性占47.35%;大专学历占36.52%,本科学历占45.98%;年龄在16-25岁的游客占比60.02%。从统计分析来看,样本数据的质量较好。另外,样本反映的情况与笔者在实地调研中观察到的情况大体一致,因此调查具有代表性。
三、影响因素
(一)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对旅游厕所环境的影响显著,其总体满意度(3.74)偏低。其中,游客对数量的满意度最低(3.54),其次是相邻厕所间距(3.58)和男女厕位比例(3.6),再次是位置可识别性(3.82),相对较高的是淡旺季比例(4.16)。
首先,实地考察时,笔者发现,在人流高峰期,景区普遍存在排长队等厕所的现象,此时游客基本上都会感觉厕所数量不足。以八一馆为例,其主展区仅2间厕所,且厕位严重不足。而在人流高峰期,八一馆每日要接待上万人次的游客,厕所供需严重失衡。其次,旅游厕所是典型的服务半径依赖型公共设施,其空间布局应根据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密度来配置。按GB/T18973-2016规定,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但据调查,部分厕所仍存在服务半径过大现象,而厕所分布均质化则普遍存在,以安义古村群为例,罗田村作为主要参观区域,是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但其厕所规模却与另外两个区域相似,厕所分布过于均质化。另外,位置的可识别性也是影响旅游厕所环境的重要因素。位置偏僻、指示标志不清晰,都会影响旅游厕所的环境质量。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安义古村的部分旅游厕所便存在这类问题。最后,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背道而驰。结果表明,男性平均小便时间约41秒,女性平均小便时间约80秒,男女平均用时比例接近1:2。理论上,男女厕所的比例应该是1:2左右(建设部要求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目前江西省现有的旅游厕所这一比例基本为1:1,与需求不符,很多地方出现女性排队上厕所的情况。
综上所述,规划布局涉及到厕所数量、厕位比例及位置安排等,对旅游厕所外部环境影响显著,是旅游厕所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首先,深入贯彻“体验观”,合理增加厕所数量,旅游旺季可考虑设置可移动厕所,满足游客对旅游厕所数量方面的需求;其次,以1:2的标准设计男女厕所内部空间,实现厕位比例合理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区位布置理念,游客聚集的景点厕所应保证厕位充足、标识醒目,帮助游客及时解决生理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
(二)基础设计
由满意度结果可知,基础设计对旅游厕所环境的影响显著,均值为3.81。其中,游客对隔断设施(4.14)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安全设备(4.02)、洁手设备(3.84)、气味(3.74),满意度较低的是卫生程度(3.6)和人性化设施(3.52)。
首先,气味是游客进入厕所前就可以感知的一种感官体验,其难闻与否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其次,旅游厕所墙壁、地面及洁手设备等的卫生状况也会影响游客的感官体验,是旅游厕所环境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景区内各处旅游厕所的环境卫生程度参差不齐,以安义古村为例,其入口处厕所干净整洁,但部分景点(如奇石馆)所在处的旅游厕所环境卫生未达标。第三,人性化设施是影响旅游厕所环境的另一关键因素。实地调研中,只有少数景区(如滕王阁)真正做到了无障碍设施配备齐全,大部分景区(如安义古村、八一馆)或未设置,或成了堆放杂物的空间,没有起到真正作用。第四,不同的文化会造成不同的如厕方式,如亚洲游客习惯蹲式,而欧美游客习惯坐式。因此,配备不同种类的坐便器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是提高旅游厕所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最后,与其他公共设施相比,旅游厕所更注重隐私性。“相邻厕间设立隔断门,尊重个人隐私”,是游客的普遍共识,大多数景区旅游厕所也做到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旅游厕所的基础设计由基础设施、人性化设施和环境卫生三方面组成,是影响旅游厕所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旅游厕所环境质量,必须把“以人为本”和“体验理念”结合起来,做好基础工作,打造干净整洁的厕所环境。同时,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突出厕所人性化,着力提升游客满意度。
(三)细节设计
细节设计(3.7)的均值低于量表总均值(3.84),说明游客满意度较低。近年来,随着“厕所革命”的不断深化,旅游厕所在不断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其中,“提供座椅、杂志和音乐等休闲设施”是创造外部环境空间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游客舒缓旅途的疲劳,推动旅游厕所的优质化发展。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景区忽视了对厕所外部空间的环境营造,其所谓的外部休息空间,就是厕所外的一大片空地或者一些简单的休息设施,这样的设计失去宜人的尺度,只会让人感觉空旷。
厕所细节设计是影响其外部环境比较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服务理念”和“体验理念”的指导下,配备休闲服务设施,为游客营造休憩空间,是提高厕所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四)厕所文化
由游客满意度结果可知,厕所文化(4.24)的满意度较高。旅游厕所位于景区之中,决定了旅游厕所必须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融洽。在建设过程中,景区应当结合当地文化和周围环境,打造与景区环境协调发展的旅游厕所,解决旅游厕所与景区的矛盾,达到厕所成为环境亮点的整体效果。目前,江西省各景区的旅游厕所一改以往“灰头土脸”的形象,外观更加美观,通过个性化改造,和各个景区融为一体,形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厕所文化”。例如,滕王阁旅游区的厕所在设计上不仅有亭台楼阁还有斗拱飞檐,与周边环境完全融为一体,韵味十足;龙虎山地质花卉公园的厕所则结合了花卉植物的特点,建设了一个从内到外,从屋顶到墙体的立体绿化“花房厕所”。
综上所述,旅游厕所的文化性主要体现在外部建筑和内部装饰上,是影响旅游厕所环境较为重要的因素。为了增强旅游厕所的文化性,首先,以创意为主题,设计新颖,使外部建筑与景区的环境风格相协调,打造环境亮点,突出景观形象。其次,室内装饰应以"文化理念"为切入点,将本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旅游厕所室内装饰中,体现城市文脉。
(五)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对旅游厕所环境有显著影响。首先,洁净舒适的如厕环境需要及时的清理工作来维持。目前,江西省大部分景区都安排了清洁人员定时检查洗手台面、厕位及地面的卫生状况,基本做到了干净整洁。其次,维修保养工作是旅游厕所基础设施正常运作的保障,对旅游厕所环境影响较大。第三,实地调研中,笔者了解到,各景区都未针对如厕不文明行为建立有效的处罚制度,这可能会助长游客破坏旅游厕所环境的行为,不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旅游厕所建设必须贯彻管理理念,健全责任机制,打造管理工作新局面。一方面要抓好旅游厕所的及时清理和维护,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处罚制度,确保如厕环境的干净舒适。
四、结论与讨论
基于游客满意度,通过研究分析,得到影响旅游厕所环境的五个因素,即规划布局、基础设计、细节设计、厕所文化和管理工作。其中,游客对景区厕所文化和景区管理的满意度较高,而对旅游厕所的规划布局、基础设计和细节设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说明旅游厕所建设在这些方面还有待加强。在这些因素中,规划布局、基础设计及管理工作对旅游厕所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旅游厕所环境建设应以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工作为导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推动环境质量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
本文基于游客满意度对江西省旅游厕所环境进行实证研究,在综合考虑旅游厕所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厕所改进方案。未来,可以利用GIS等空间分析平台,深入研究特定地区旅游厕所的服务半径、可达性和集中程度,从而提供更为实用的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