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2019-02-19李岩
李 岩
(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北京 100044)
1 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内企业生产的肥料,无论产量、质量、品类等诸多方面都得到提升。但是,需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中,在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等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1.1 产品行业集中、产品创新力不足、产品价格恶性竞争
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细化分析,暴露出这样的问题:第一,产品行业集中,尤其尿素的产量过剩,年利用率不足70%,磷肥年利用率更低,产能利用率不足60%[1]。第二,产品创新力不足,满足增产增效需要,复合肥、新型肥料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而且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少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第三,产品价格恶性竞争,导致企业产出利润较低。加上科技研发不足,市值在千亿的化肥企业几乎没有。
1.2 肥料复合化程度低、肥料施用的利用率低
当前,国内肥料复合化程度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技术问题,有使用方法问题。
技术体现在科研力量不足,而使用方法造成的低利用率,则造成肥料的浪费,加重生态破坏,提升投入成本。另外,土壤板结、病虫害多发、水质污染等等,也是肥料利用率低、不合理用肥造成的结果[2]。
1.3 土地种植规模扩大,化肥物流跟进不上,资金周转不畅
当前土地流转加快,土地种植规模化经营趋向明朗。在此情况下,农户单次购进农资量渐大,需要耗费的资金较多,在农资施用方法上需要更加科学性的指导。这些问题,传统的经销模式难以得到很好解决,尤其在解决物流畅通方面是个难题,在解决周转资金方面也要做出调整。
2 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机遇
从国内肥料产业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70年代化肥工业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复合肥工业化,催生了当前肥料产业化体系的完善发展。而当下,化肥产业产能过剩、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化肥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则成为驱动肥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动力[3]。
比较国内6000万t化肥需求的大缺口,国内化肥生产总量理应保持相当的数量水平。但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友好型社会的提升,营养高效化、施用便捷化、成本经济化、环境生态化等方向发展为主题的化肥产业成为主导,这样的发展趋向一则给肥料企业创新带来压力,同时也为有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适应性强的企业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发展机遇。
此外,当前农业力求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那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对肥料的关注程度也将提升。在关心品质的同时,对服务、价格等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市场出现以服务主体的化肥企业、以小型智能配机系统为主体的服务企业,都将成为化肥企业未来发展的雏形。
3 我国肥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3.1 加大科研研发力度,做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安全性愈发重视,今后适用蔬菜、水果等生产适用的生态肥料将逐渐增加。在此,传统化肥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要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升化学服务质量水平。参照国内市场化肥的发展规律,实现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条,增强化肥企业市场竞争力。
3.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升化学用肥服务水平
当前国内1.33亿hm2的耕地面积来看,中国的农业生产依然离不开化肥,今后化肥的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
传统凭借经验式的施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提质增效的要求,科学施肥如测土配方施肥可能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施肥方式。同时近年来土地流转加速,规模化、技术型专业种植者的产生,对化肥品牌的选择逐渐向规模型、资源型、创新型、服务型企业集中,能够强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传统的单一的化肥生产企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很多企业认识到这点,通过帮助种植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综合服务项目,大力推广深耕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不仅推动了自身化肥的销售,也帮助农户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了施肥成本。
3.3 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尝试互联网+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移动网络的普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均面临巨大变革。化学产业同样需意识到,互联网给化肥行业营销带来的变化。为此,积极通过引入互联网这个工具提升整个化肥产业的信息传播效率、销售效率,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通过自建电商或者加入其他电商平台,化肥商品名称、生产厂家、质量、价格等信息都将在网上透明显示,让农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易,解决化肥传统销售模式造成的层层加价、价格虚高等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