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猪气喘病的免疫措施以及防治
2019-02-19张丽娟
张丽娟
(洛阳市涧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洛阳 471000)
猪气喘病也称猪喘气病,以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为主要致病菌,主要危害生猪呼吸系统,其病变带有慢性、非接触性特点,可导致病猪胸腔内病变,包括肺部、气管等。病猪增重速度明显放缓,对养殖业、个体养殖户和组织具有一定的经济威胁。加强猪气喘病免疫措施以及防治措施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猪气喘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1.1 猪气喘病的病因
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目前已知导致猪气喘病的主要因素。该病原体属革兰氏阴性菌,可依托细胞生长,无细胞人工培养基处也可存活。但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普通的大气环境下仅能存活36h左右,各类常见抗生素均可使其失去活性。感染生猪后,可在病猪呼吸系统内生存。
1.2 猪气喘病的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仅危及生猪,对于其他牲畜和人无危害。不同种类、大小的生猪均可染病,仔猪发病率较高,育肥猪发病率较低。目前研究表明,规模化养殖场内的生猪,发病率较散养、小场饲养模式下生猪发病率更高,分析认为这与病原体的大规模扩散、生猪免疫力不佳相关。此外,冬季、春季以及深秋等低温季节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这与猪舍通风情况存在关联。病猪表现上,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
2 猪气喘病的免疫措施
2.1 药物免疫
药物免疫是目前最常见的猪气喘病免疫方法,因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多各类抗生素类药物抵抗力均较差,可行的药物免疫方案也较多[1]。可采用黄芪多糖和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相结合方式,上述物质按1:1:1进行搭配,再以0.2%~0.5%的浓度以饲料或饮用水混合,提供给存在发病隐患的生猪或已发病生猪。如生猪未发病,每1d给药一次,持续3d,生猪已见病情,每1d给药一次不变,但持续时间应延长为7~10d。对于病情相对较重的病猪,可采用金霉素和支原净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疗,支原净用量为100ppm,金霉素用量为400ppm,将药物按照1:100的比例混入水或饲料中,连续给予3d,观察病猪病情是否得到控制,无明显好转可继续给药3d,或采用强力霉素,用量100ppm,混入饲料或水中,每1d用药1次,持续3d。
2.2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适用于大部分规模化养猪场,强调借助疫苗降低或避免生猪感染,对于较小仔猪可免除接种,达到8个月以上的仔猪行颈部肌肉注射,每6个月进行一次。成年猪以每年10月份进行一次以免接种,同时结合弱毒素苗进行注射,出现大范围感染后,应对感染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在进行疫苗注射时,一般要求将疫苗注入病猪胸腔内,除颈部外,其他部位肌肉注射效果不佳。在完成初次注射后,不可给予卡那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影响疫苗功能。对于存在轻微病情的病猪,需集中给予止咳因子肌肉注射。疫苗免疫过程中,还应重视进行冻干疫苗的大范围应用,对于存在范围发病风险的区域,应重视春季、冬季和秋季的集中防疫。
3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检疫管理
大型养殖中心,可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避免外来生猪随意进出,中小型养殖场、散养生猪,应在买入仔猪时进行检疫管理,确保仔猪无染病情况。集中养殖情况下,无论养殖规模大小,均应进行短时隔离,持续至少2个月,确保外来生猪以及原有生猪无染病问题,再给予消毒、集中喂养。现有研究表明,不同阶段的生猪染病率不同,这要求加强不同生猪的差异化喂养,原则上要求所有生猪均进行严格的饲料管理,避免出现饲料霉变情况,在出现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时,应做好猪舍通风消毒,同时保持温度相对稳定。较小的仔猪,喂养密度不宜过大,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为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每年度进行的消毒作业,应选用不同消毒用药剂。
3.2 做好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上,首先要求加强通风,除换季通风管理外,还应加强猪舍设计,一般要求集中饲养模式下猪舍高度不低于3.0m,以4~5m左右为宜,于猪舍四壁处设置通风口(窗),间隔在1.0m左右,单个通风口规格应在1.0m*0.5m(长*宽)左右。对于养殖规模较小的猪舍,可在设计时采用半开放模式,于猪舍边缘设计不关闭通风口,保持不同时节通风效果。猪气喘病为非接触传染,可通过空气等进行扩散,为保证通风效果,还应选取合适的地区进行猪舍建设,保证充足光照和通风。猪舍内应常规保持理想的卫生条件。对于存在发病隐患的仔猪,需要加强隔离管理,避免频繁接触、靠近其他已经出现猪气喘病情况的猪只。此外,应重视对猪舍综合管理,包括周期灭菌等。
4 总结
综上,猪气喘病对生猪养殖危害较大,加强免疫措施、防治措施的分析和运用十分必要。猪气喘病一般因病菌感染致病,带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免疫工作上,重视药物免疫和疫苗免疫,防治工作则强调全面性,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加强检疫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从病源和传播角度,综合提升猪气喘病防控效果。